素质教育背景下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优化配置探究

2017-09-04 06:40张军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优化配置陕西素质教育

张军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业余青少年体校的体育竞赛计划安排优化配置(教学期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理论分析法和数量统计法等方法对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体育赛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优化配置提出发展对策。强化青少年体育竞赛宗旨;建立分层次、分等级的全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转变资源配置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 素质教育;陕西;青少年体育竞赛;优化配置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各行各业面臨的新形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由于“全民健身”以及体育产业已经上升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因此,传统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尤其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2014年8月16日,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启示我们:体育赛事成为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手段,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途径。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青少年赛事体系必须进行理念改革、制度创新、形式变化。

一、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分析

1、青少年体育竞赛的重要价值

以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参赛学校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搭建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参赛学校可以通过比赛,展现自身的特色及优势,而整个赛事活动也会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到体育竞赛中来,提高中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同时,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开展客观上督促了地方领导对体育训练工作的重视。另外,在竞赛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的赞助,有利于青少年体育竞赛的良性开展及相关体育活动的发展,有利于储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竞赛组织机构体系

当前,在我国同时运行着两大青少年竞赛组织机构系统:体育总局系统和教育部系统。全国青少年体育竞赛组织结构图如下:

由于指导思想存在差异,导致这两大系统所举办的全国性青少年体育竞赛在办赛目的、参赛对象以及比赛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3、陕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现状

(1)陕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项目设置

由表1可知,我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主要以奥运会项目为学校的主要教学训练项目,非奥运项目又以武术和散打为主。[1]

(2)陕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人力资源现状

教练员学历现状如下图:

从表2中可知,陕西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37.6%,具有本科学历的占61.4%,专科文凭占0.95%。因此,从学历层次情况看,陕西省体校教练员队伍总体学历层次比较合理。

从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这6所体校的教练员获得的等级证书情况是:延安体育运动学校共有教练员18人,其中高级教练员4人,中级教练员8人,初级教练员6人。西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共有教练员18人,其中国家级教练员2人,高级教练员10人,中级和初级教练员各三人。教练员人数最多的是宝鸡市体育运动学校,该校有高级教练6人,中级教练员3人,初级教练员10人,共计25人。教练员人数最少的是西安青少年体育学校,该校有高级教练2人,中级教练员9人,初级教练员4人,共计15人。榆林体育运动学校有高级教练7人,中级教练员3人,初级教练员9人,共计19人。综合来看,国家级教练员占比为0.76%,高级教练员占比达到28.8%,中级教练员占比为38.88%,初级教练员人数占31.8%。不难看出,初、中级职称占比较高,而国家级教练员却是“凤毛麟角”。

由表3可见,近年来,陕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生源发生了一些变化。来自普通中学的运动员开始增多,来自青少年体校和业余体校的生源数量在不断减少,这一情况造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生源质量受到不小的影响。

在笔者调查的6所陕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有延安体育运动学校等三所学校基本能执行普通中学教学计划,西安市青少年体育学校等三所学校基本上不能执行普通中学教学计划。

二、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现状分析

1、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组织

目前,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赛以年度单项比赛为基础,以青少年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以及综合性的各市运动会为支撑,整个竞赛体系比较完善。陕西省成立了各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各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各个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和俱乐部,将竞赛的主办权让渡给学校体育协会,大力扶持和鼓励各个协会、俱乐部的运作,通过协会、俱乐部组织频繁的比赛,不仅有利于运动项目的纵向管理,而且也加强了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

2、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次数

在对陕西省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统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基本只有一次,有些运动员一年当中没有参加过比赛。另外,我们对陕西省教练员调查中得知,这些运动员的教练们通常希望运动员每年能参加3次及以上的大型比赛。这说明陕西省的比赛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运动员的比赛需求。

3、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经费状况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经费主要来自于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而陕西省财政比较紧张,拨款能力有限,对体育竞赛的专项补助给予的比较少。另外,由于陕西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收到的企业赞助也比较少。由于竞赛经费不足导致部分项目比赛的层次和规模受到限制、运动员获得的锻炼机会也偏少。

4、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人才的质量状况

目前陕西省“基地”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正逐年减少,并且生源质量不断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人才培养体制不尽如人意。

三、陕西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优化配置的发展对策

1、强化青少年体育竞赛宗旨

在竞赛与训练的关系上,成人与青少年有着本质的区别:成人竞赛是目的,训练是手段;而对青少年来说则恰恰相反,训练是目的,竞赛只是促进训练的手段。因此,青少年体育竞赛要以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系统培养,努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实现其培养和选拔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

2、建立分层次、分等级的全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

陕西青少年竞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是竞赛资源整合和创新,我们要以青少年综合性运动会为重点,以单项竞赛为基础,加强青少年训练营集训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赛以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赛。通过整合全省青少年体育竞赛资源、形成全省统一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提要求、出标准、出模式,逐步形成分层次、分等级的全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

3、转变资源配置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首先,要提高政府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的保障职能,政府的角色定位要以服务为中心,为竞技体育赛事服务,为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服务。其次,积极促进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的发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整合不同领域的力量形成协作网络,共同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

【注 释】

[1] 张渊.陕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05.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

[2] 杨铁黎.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池建.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走进美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01.

[4] 张玉国.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05.

[5] 柳鸣毅.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06.

[6] 张渊.陕西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05.

[7] 張一.陕西省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04.

[8] 刘军.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文化深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陕西省少体校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4.05.

[9] 胡小明.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2011(2)161-164.

[10] 史为临.体育发达国家学校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26-28.

【作者简介】

张 军(1975-)男,陕西三原人,教育学硕士,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训练与管理.

猜你喜欢
优化配置陕西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论我国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园网络环境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