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

2017-09-04 17:17李明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李明辉

摘 要:我们所说的具有“工匠精神”,并不只是一种工作上的态度,更是精神理念的一种表达,是一个从业人员职业价值的方向和所作所为的航标,和一个人的三观是不可切割的。我国经济正在转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无疑成了企业还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要前提,对每一个高职院校在校的学生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将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具体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90

1 强化行业特色相结合

与普通高校有明显区别的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方向性更为突出,更有极多的高职院校之做单一行业方向,为特定行业输送人才,可以说学校自身就隶属于行业模块。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具方向性,可以针对一个或者若干指定行业的具体需求进行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当前,许多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但中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生产与供给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由于无法在国内买到高质量的产品,大量购买力流向国外。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商品却在进行低质低价式的竞争,既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更不利于技术创新与行业进步。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让企业对质量精心打磨,对品牌精心呵护,让职工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更具行业特色,在培育“工匠精神”的时候目标倾向明确。尽管在“工匠精神”的概念上所有行业都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上却受行业限制而各具特色。例如,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是专业、专注、奉献等概念的集合,而针对不同的行业除了传统概念又多了新的精神,交通运输上有不畏艰难的“铺路石”的精神,石油行业有生为人杰的“王进喜”精神,而医疗护理行业则更强调博爱人道的“南丁格尔精神”等等。

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应结合鲜明的行业特色,针对行业进行内涵提炼。将职业理想和理念作为带有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的重点考虑方向,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渗透,不能高低全收不分主次,一定要有针对的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彰显高职院校的行业精准度。

2 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单纯只是规模上的不断扩大,更是行业内涵的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建设程度将成为一个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准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工作态度、行业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驻足思考。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所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训一定要以精神和物质两个载体进行,两条腿走路才更稳,不能让“工匠精神”变成没有内涵的口号。所以,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需要将其融入校园生活和文化当中,与校园进行实体对接,将文化理念和“工匠精神”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的契合使得所培育出的“工匠精神”更成体系,更长效。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就业时可以将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更好的展现,所以学校所传达的就“工匠精神”一定是学生通过牡蛎可以达到的,与校园文化进行结合是,选择的人物事迹应更平易近人,普通人的工作态度更能让学生接受,树立起来的精神才更容易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

3 在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

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工匠精神”遍地都是,却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制约和规范。但,“工匠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背后文化的缺失。“工匠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学校以及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引导和渗透积淀下来的,只有这样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在会被展现出来。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发展需要在制度上有更多的穿线。万县的制度会激发学生的强烈反应。

高职院校现有的课堂体系,专业基础课时工作课余专业课的衔接课程,学生在这里进行专业的入门学习,此时对培育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不问简单,不能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躲。单纯的文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和时代的需求了,一定要不断的传递行业“工匠精神”。同时强化工匠精神的制度,任何行业都要具备其行业准绳,所以,要在规范的制度下产生工作习惯,将工作习惯优化形成“工匠精神”。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探析:

3.1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是递进的教学模式

打好基础是后续工作的关键,从入门的专业基础教学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和本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进行紧密的教学结合,循序进进进行精神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的重要,要带头进行实践,做学生的榜样,学生对身边看得到的人和事更容易接受和效仿。

将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以往的单课程专业实训虽然针对性强,但是同样是针对性强,学生会缺乏综合的处理能力,这件事做得好,那件事做的也好,但是放到一起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因此可以将多门专业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课题或主题的形式进行实训课程的安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更好的培育“工匠精神”。

3.2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类的竞赛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知识竞赛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加强和督促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深入探讨学习的同时,更让学生自主的专业和行业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主动的进行深度的专业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进行攻坚克难。例如计算机专业,不论是软件还是网络,是数据库还是代码,是编程还是测试,任何一个方向专业的测试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字数了解课本之外的专业知识。

3.3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学校的培训学生“工匠精神”的敲门砖,但是绝对不是唯一途径,单单依靠高职院校也是做不到的。学校能做的知识前期的渗透,而具体的战象还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来完成。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进到企业当中,感受企业文化,走上工作岗位,真实的去感受,去体验才是“工匠精神”的真正要义。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融入渗透“工匠精神”,首先要进行物质、行为、文化、体制以及价值观文化的建设。绝对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通过老师不断口述完成的,学生应该在熟练使用行业专业工具的前提下,进行高质量的精神和专业上的晋升,并能从根本上了解专业技能,让学生从校园就具备专注和敬业的态度,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心态。同时应当从各角度全方位进行“工匠精神”的发展和培育,注重技能发展,注重企业合作等等途径,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3]徐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4]查國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语,2016,(7):72-75.

[5]贺佐成.德国技术技能人才是怎样炼成的——亲临德国职业教育的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60-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