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04 21:59张晓蕾
科技视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理实学时

张晓蕾

《人体解剖学》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结构多而复杂,课程本身枯燥而乏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教学效果甚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包含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以及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做到讲、练结合,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1-2]。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6级大专护理3班、4班共120人为实验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2016级大专护理1班、2班共120人为对照班,运用传统分段式教学法。4个班学生均为高考生,专业一致,入学时高考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洪泉主编的《正常人体结构》。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将本书中运动系统这一章节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总学时为14学时。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为10学时,在教室由一名教师讲授,实践为4学时,在普通实训室由两名教师带教。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4学时都在解剖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室由两名教师完成。本校的解剖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室一共有两间教室,内有多媒体,各种图片、标本、模型以及网上智能在线学习考试系统。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班60人,10人一组,共分为6组,每个教室3组,由1名教师完成教学,每组配5套与本次课相关的骨骼模型和一套完整的人体骨架模型。教师在讲台上用多媒体配以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在模型上对结构进行辨认,边学边做,使学生有较多的“看”、“认”、“辨”、“摸”等动手学习的机会,最后再利用网上智能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对本次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核,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本次课哪里没有掌握到位,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和反馈。

1.2.2 效果评价

评价形式分为成绩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考试)和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两组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践考试项目为辨认标本模型,每班分为6组,每组每生20题。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1.2.3 统计学方法

将学生成绩录入计算机,运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 1)

2.2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见表 2)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理论和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体解剖学是属于形态学范畴,对于形态学的教学一直有一种说法:“百看不如一摸,百摸不如一剖”。但是我校尸体数量紧缺,甲醛气味难闻,再加上学生对尸体的恐惧等因素,所以学生几乎没有解剖尸体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就要大大提高看和摸的程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有在实验课上才能有看和摸的机会,而实验课的课时又很少,这就大大降低了看和摸的时间,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摸。另外,看和摸的过程能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把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人体解剖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興趣和积极性。

3.2 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及综合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把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融教、学、做、评为一体,教师每讲解一个结构,学生都可以对照着自己手中的模型更直观的去记,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学生可及时举手提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样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做到了师生互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这有助于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遇到难题互相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另外,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全身的骨骼模型,让学生把这些模型组装成特定的结构或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架,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探究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护理人才所必需的能力,这些都可以被表1中的数据所证实。

3.3 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更新了教育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还要能指导好实践课,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课前能够分析处理好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好教案,课上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把握住重难点,同时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就迫使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苦练操作技能,加大备课力度,平时多关注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前沿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假期及空闲时间多去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及时了解临床动态,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临床应用相适应,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进展.初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59-560.

[2]王冰.例谈《外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89-90.

[3]刘国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19.

[4]钟凯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误区[J].中国培训,2005(5):56.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理实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PLC应用”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