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码头

2017-09-05 21:43李颖
鹿鸣 2017年8期
关键词:绿豆码头沥青

李颖

我的一生被过早地宠坏,我在婴儿期的时候,仰面躺在婴儿床里,吮着肉乎乎的手指头,那时候我尚记得前世的事情,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村庄长大,风声旷远,鸦雀嘈杂,对面是一座长满青苔的岩山,没有树,也没有人,山石太滑,即便是鸟也栖息不住。村庄里住着唠叨的老人和聒噪的孩子,我终日游荡,不稼不穑,踏坏地里的庄稼,偷吃秋天的瓜果,往老人身边扔点燃的爆竹,吓唬一只过于沉默的野狗。我回忆前生这些无聊事情的时候,忍不住“嘿嘿”笑出声来,我的母亲便惊喜地向世界夸奖我:“快看快看,她笑了!”

如果专家们都认为记忆是从四、五岁以上才开始的话,那么也许是我故意将自己的记事时间往前推了一段。我谨慎地保守着这个秘密,我装成懵懂的样子,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长大,因为我料定此生一切早已安排妥当。我心里住着这样一个莫须有的人,一个秘密拥有前世记忆的人。我沿袭了我前生的习性,终日游荡,并开始在我的童年胡作非为。不同的是,我此生失去了我的村庄,我在一个热火朝天的港区长大。

这是长江边一个古老的矶头,据《水经注》载:“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少年时读到这一句,总是不解,右岸到底是哪一边呢?我不会去问我的父亲,因为他不曾识字。我不会去问我的母亲,因为她过于严厉。直到某一天我在课堂上打断了不断把唾沫溅到我脸上的地理老师后,我才明白,面向河流的去向,左手边是左岸,右手边是右岸。

城陵矶在江右,长江之右。它的十二个码头沿着矶头一公里长的岸线逐一排开。由于连年涨水的缘故,我的家从一码头搬到十二码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从一码头和十二码头之间游荡徘徊。一码头地势最低,最底层的穷人住在那里,故而水患最重。涨水时节,总是暑假,我们便搬到港口的子弟学校教室里住,一间教室可以住两户人家。一到退水,学校也要开学了,我们又搬回一码头,水退了,房子里的墙壁上长满桌子那么高的青苔,我们生活在四壁布满翠绿青苔的屋子,那是我和弟妹们美好的画墙。长大以后,我秘密地迷上了房屋设计这个职业,我装修完自己的房子,又让母亲从娘家搬出去给她装修了一遍,我还试图插手弟弟的房子。但我没有遇见一个让我满意的设计师,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我的童年,他们不能理解我到底想要一間什么样的屋子。而事实上,这栋屋子还孤零零地立在城陵矶的第一码头一隅,我时常回去看它,也看望里面住着的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她曾经是我们的街坊,我们搬走后她家搬了进来。她是我童年时代的最后一位见证人,虽然此刻她已完全忘记了我。我指给她看,那间房子的墙壁某处,我的母亲曾经在青苔上用树枝教我写自己的名字。

十二码头是父亲工作的地方,从江边往上走,见到平坦干净得令人心里发空的一块地,那就是十二码头了。这里地势高,不用担心水患。单位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我们固定的居所,在这里度过了我童年的最后几年。十二码头在港区的最北端,人迹少至,荒烟蔓草。长大以后,每次看见国外电影里,主人公沿着荒凉的马路开车到某个诡异的尘土飞扬的加油点时,我便想到了十二码头。住在我隔壁的勇婆与我同岁,但他孔武有力,功夫超群,抢夺我的食物、玩具,并策反了与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使后者死心塌地成为他的马仔。他和他的马仔一道,成功狙击了我随意游荡的日子。

我的父亲和勇婆的父亲都是码头上的工人,不同的是,我的父亲是吊车司机,勇婆的父亲专门负责装卸沥青。我们的家就安在值班室的旁边,每当听到父亲说:“油罐车来了!”勇婆的父亲就穿着超过膝盖的套靴、戴着能罩住整条胳膊的橡胶手套去上班了。他上班去了,勇婆肆无忌惮,我就失去了庇护。我躺在值班室里,打开天花板上吱吱呀呀的吊扇,听着外面树上的蝉鸣,听见勇婆带着我的弟弟用竹竿做成的网子捕蝉的尖叫声,他们捕累了,就跑到值班室来推我出去,勇婆用他的拳头告诉我,吊扇只能给他一个人吹。我被赶出来后,就站在巨大的深渊般的沥青池边,看着黑乎乎的沥青向池子缓缓地倾泄而下,刺鼻的沥青气味终年飘散在十二码头,燥热和寂寥淹没了我整个童年。母亲总是嘱咐我不能靠近那个池子,因为它深不可测,且性质粘稠,掉下去绝不可能生还。

我被母亲从沥青池边叫骂回来,只好独自去研究狗尾巴草上毛茸茸的针芒。我常常可以从植物的针芒上看到跳跃的阳光,看到一整个世界的光芒。我看到针芒上的露珠里倒映着我的瞳孔,我的瞳孔里倒映着无数的针芒,我的眼睛被针芒刺痛,它们开始流下漫无目的的泪水。我研究完了狗尾巴草,就用开水去烫死成群结队的蚂蚁,把蚱蜢的腿掰断了喂给螳螂吃,我把小鱼开肠破肚,在当时的我看来,一切弱小的生命都可以被掠夺,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的恶念。

吃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见父母说:“河里浮起来一个尸体。”我们姐弟三个会放下碗筷往河边走,去看热闹。围观的大人们总是议论,如果是男的,就是俯身漂起来的,如果是女的,就是仰面漂过来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但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神情如此诡异和暧昧,使我觉得作为一个孩子是不应该打听的。这个河湾聚集了太多的亡魂,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年总会有人从上游漂下来,全身泡得肿胀,面目全非。他们漂得太累了,就歇在十二码头的回水湾,等着被码头工人或者船老板发现,像捕鱼一样把他们打捞上来,晾晒在河岸上,等着人们来围观。在那时,我从未觉得那些被泡烂的尸身跟一堆垃圾有什么区别,我看完热闹继续回家吃饭。

有一次,河里同时漂上来两具尸体。人们认出这就是租房住在这附近的一对男女。这里偏僻,正是藏身的好地方。他们从外地搬来,租了一间小房子,做饭的地方就是走廊上搭的临时棚子。没有人问他们的来历。他们平日在公共走廊上摆满了捡来的矿泉水瓶子、纸箱、旧鞋子,他们偶尔收一些旧书回来,他们卖这些旧书和旧鞋。他们把鞋子和书堆放在一起,杂乱无章而又相得益彰。仿佛旧书旧鞋的命运就应如此。仿佛只能如此。他们已经在这个小区住了五年。女的几乎永远处于怀孕状态,她要么大着肚子,东游西荡,要么瘪着肚子,四处呕吐,昏昏欲睡。他们住在这里的期间生过四个孩子。人们还没弄清楚孩子的性别,孩子就神秘地失踪了。我的母亲告诉我,他们把孩子卖了。而且这个女的也是男人买回来的,他们不是正式夫妻。他们躲在这里住,只卖破烂是赚不了几个钱的。他们不断地生孩子卖孩子。

我想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但他们现在双双浸死在了水里。有人说,他们是趁夜去偷从水上运来的木材而失足双双落水的。有人说,女人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这也只是揣测。这是我童年没有解开的巨大谜团之一。

我的父亲在十二码头辟了一块地,种满了绿豆,暑假的时候,我的父亲叫我去酷热的绿豆地里跟他摘豆荚,密密匝匝的绿豆植株挡住了风,挡住了外面的世界。我常常在绿豆地里一边流汗一边自言自语。绿豆们听见了,它们开始吵吵嚷嚷,有些绿豆对我说的“要让隔壁的勇婆吃点苦头”这番话表示赞同,更多的绿豆沉默地摇头。我藏身在地里跟绿豆们说了太多的话,我把它们当成我最亲密的玩伴。到了第二天,父亲把摘回来的绿豆散开在篾席上,放在门前的坪里晒太阳。我坐在廊下独自玩着一个破旧的玩具。勇婆看见了,他像往常一样准备冲上来抢我手中的玩具,但是他冲得太快了,他踩着篾席上的绿豆了,绿豆们发出不怀好意的欢快笑声,绿豆们迅速向旁边滑动,勇婆双手向空气中抓了两下,不出意外地什么也没有抓住,他仰面倒地,坐起来捂着后脑勺,愤怒地望着我,尖声叫唤。我愕然地看着他,忘记了这是我跟绿豆们的一个秘密约定。

好多个夏天就这样过去了。

我十二岁那年,我家率先从十二码头搬出来了。我们要搬去楼房住了。那时候,搬房子是按照工龄排队的,我的父亲家境太差,娶不到老婆,导致结婚太晚,所以尽管我和勇婆都是家中老大,但我的父亲比他的父亲大了整整十二岁。我们自然是最早搬出十二码头的。我们不再住码头上的临时窝棚了,我们不用五个人挤在同一间房了,也不再需要马桶。我们要住进家属区的楼房了!我们会拥有单独的洗手间!那是我童年最扬眉吐气的一天。我炫耀地在门前搬着锅碗瓢盆,不时偷瞟勇婆失落的表情。我感觉自己在饱受欺凌的童年这最后一天,因为甩出了楼房这一张王牌,完美地击败了勇婆。

挥手自兹去。那次离别,仿佛是一个标志。我在一瞬间结束了自己的一个时代。我击败的何止是一个勇婆。我击败的是整个的城陵矶十二码头。我被勇婆拳脚培养出来的自卑裹挟着暴戾之气,将我被母亲宠坏的复杂的身体充满。离开了那个沥青气味弥漫的十二码头,我把坚韧的狗尾巴草、绿豆杆也一齐抛在了废弃的童年现场。

很多年后,我回城陵矶,总是要去十二码头看看,那里依旧热火朝天。当年的沥青池子已经填成平地。我们住过的那栋平房已经不在了,父亲的绿豆地早已荒廢,十二码头不再运输沥青,而是改运大豆。我看见那里变成了一个豆油生产基地,从水上运来的大豆,不用经过转运,直接在那里生产成品牌植物油,运送到这个城市千家万户的厨房里。

现在,这里的上空,飘散着植物油的气息。

我总是在那里呆想很久,我心存疑惑:我们真的曾经在这里生活过那么多年吗?那些过往的日子究竟被吹散在何处去了呢?

我们离开勇婆后不久,他就因为打架被退学了。两年后,他们也搬到家属区楼房了,我们经常会在路上遇到,但我们从不招呼,仿佛从来不认识。

三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某日,我回城陵矶,弟弟说:你还记得小时候住在我们隔壁的勇婆吗?

记得。

他昨晚死了。

怎么死的?

吸毒吧,倒在一个店子的卷闸门口。今早店老板去开门发现的。

为什么会倒在店子门口呢?

他家里人不理他了,他把家里的门窗铝合金所有能换钱的都卸掉卖钱了,后来用刀逼着他妈妈要钱。他家里赶他出门了,换了锁。

我内心升起“物伤其类”这样的词。生活给了勇婆最后的沉重一击。他死于一个燥热的夏日。在那个人烟罕至的十二码头,他的童年与我的童年同样孤独。他的燥热与我的燥热相互慰藉。他的暴戾与我的暴戾殊途同归。从表面上看,我是被欺负的那一个。但其实,我们都早已被沥青窒息,滞留在那些燥热的夏天,那些树上的鸣蝉、那些地里的绿豆、那些水上的浮尸,都是伪装来试探我们善恶的使者。我早已不记恨这个粗壮孔武的童年玩伴,虽然长大后的我们不再说一句话,连眼神的交汇都会躲避,但我像怀念一个亲人一样怀念他,怀念那个码头上的一切。

多年以后,我嫁给了一个与我童年没有共同经历的男人。这个男人在村庄里长大,像我前世的寨子。婚后某日,我拿了几张婚礼上的照片回来,婆婆对照片上一位客人评头论足:这个人不好看,女的太高了不好看,又不是窑神。

我木木地,问,什么窑神?

她说,烧窑的位置就有窑神。窑神就是洞高的呀。

婆婆是平江人。洞高,平江方言的意思就是很高很高。

我继续木木地说,你怎么知道窑神很高呢?

“我哩农村人都看到过啦。有一回庆雁子从街上回来就病了,好久不得好,邻居去看他,他无意中说起回家时有个个子洞高的人在路上喊哒他:‘到我这里喝杯茶去咯!他看着不熟,以为就是附近乡邻,但当时急着回来,就没去喝茶。邻居一拍大腿:‘那是窑神喊哒你啦!窑神喊你你不理,得罪他了啦!庆雁子于是恍然大悟,家人到烧窑的地方去摆了一个祭,窑神原谅了他,庆雁子立马就下地能走了。”

我心里十万个为什么一下就奔涌而出了,那你们那个老家到底有好多窑神咯?是不是农村随便都可以碰见窑神啊?那我要是碰见个子高的人怎么办啊,我怎么知道他是窑神还是普通人呢,庆雁子没去喝茶,也生病了啊。要是窑神叫我喝茶我真跟他去了的话,那会把我带到窑洞里去烧死吗,是不是就回不来了啊!那到底要不要理他啊!?

婆婆说,万事万物都有神,所以要小心,不能冲撞。烧火的地方有灶神,水井边上有井神,河里有河神,塘里有塘神,镜子里有镜神……我哩农村有些人无缘无故地脚痛,不得好了,那是被土地神射了一箭。

为什么土地神要射人一箭呢?

因为冲撞了他老人家啦,所以他就要在那人路过的地方对他射一箭。被土地神射中了的脚是诊不好的。”

原来土地爷会射箭啊。我一瞬间竟感觉自己微微跛足,像是被暗处的土地神射了一箭,我怯怯地退下了。

一想起我那个忠厚丈夫的老家遍布神灵,我便对他生出几分敬畏。我在瞬间收敛了我无所忌惮的童年,那些在童年被我处死的蚂蚁、蚱蜢、青蛙仿佛重又活过来,在我耳畔叽叽喳喳,它们忘记了我曾经犯下的罪过,也许它们已经轮回了很多次了,它们放过了我,并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

我知道,我从小就知道,码头边的水里是有神灵的,它掌管着溺水者的姿势;沥青池是有神灵的,它掌管着燥热的情绪;绿豆地里也是有神灵的,它掌管着我童年的所有秘密;狗尾巴草是有神灵的,它掌管着一整个宇宙的光芒。

猜你喜欢
绿豆码头沥青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第九章 沥青湖
小绿豆变身记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清热解毒绿豆香
绿豆
前往码头
绿豆成长记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