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初探

2017-09-05 00:54胡太山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数形审题题目

胡太山

摘要: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生的升学考试主要是卷面测试。学习数学,最后的检验形式就是解题。解题能力的好差直接关系到答卷情况,决定升学考试的结果。数学题目浩如烟海,千变万化,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是教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文章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

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的代名词一直是严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小到吃饭算账,大到宇宙规则,都有数学。它可以很平凡,可以很高尚。几乎所有的现代科学都要用到数学作为基本的研究工具。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初中数学相对而言和科学研究还很遥远,但解题能力的培养却是要抓紧,这与所学数学的难度并没有多大关系。

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一共六本,每本的内容都可以大体分为两部分,代数和平面几何。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两部分展开的。代数运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一定要求,平面几何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鲜明,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充分理解知识点的数学原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好题,首先要充分吃透书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在课上,数学老师一定要讲解清楚,务必让学生听懂。在完全理解了书本知识后,才能在解题过程中加以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要点虽然不多,而且看着也不难,但却可以出一些很难得题。这时候对于原理的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了很好地理解,自然而然地会运用,顺利地解答。而如果对于书本知识一知半解,即使问题非常的简单,也难以联想到所学的知识点,觉得无从下手,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是否透彻,书本例题一定要精讲细讲,将如何运用知识点的核心思考过程讲述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不要一味只跟着老师走,抓不住听课的重点。

二、教会学生如何审好题

解题之前,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审题的过程是思考最多的过程,了解题目讲的什么,求的什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点。整个过程其实已经将题目解了一半。通过审题,可以寻找到解决思虑和方法。其实在审题方面做得训练最多的是语文作文,数学审题也可以参考语文作文审题,圈出关键条件,或者在草稿纸上罗列出来,以免看漏。对于有多个小问题的题目,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之间的隐藏联系,通过问题找条件,逆向思考,站在出题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看清问题的共性,即所考察的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题目都有不同之处,审题时一定要细心,很多特殊的题都有自己的注意点,也是关键的得分点。下面看一个例题:

案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n- 1)x*x+8=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n的取值范围。根据题目可知,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一个关于n的代数式,又因为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是不能等于0的,也就是说3n- 1这个代数式不能等于0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 虽然题目中没有给出在各个条件,但是根据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这个条件应该被重视,所以应该加强审题方面的训练。这个题目考察的是代数知识,但是有隐藏条件,3n- 1不等于0。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题,但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注意点,忽略的话就很容易失分。

三、灵活利用所学内容,多种方法解题

对于同一个题目,有时候存在多种方法解答。虽然最后都能求出最后的正确的答案,但难易度存在差异,所需要的时间也有长短。在考试中,时间是很宝贵的,能节省就节省,不要给自己找麻烦。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计算量,不仅能减少解题用时,还能降低出错的可能性。还有,代数与几何是密不可分的,很多题目都是“数形结合”的。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到最简單的解题方法,将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在日常的习题训练中,要多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同时,在教师讲解习题时,如果有不同的解法,一定要展示出来,并且向学生讲解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把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习题进行汇总分类,引导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并且知道如何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四、大量练习,总结方法

熟能生巧,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和不断地思考总结。量的积累能带来质的飞跃,同一类问题,经过反复的解答分析,就能发现这类问题的共性,基本的注意点,正常的解题思路和合适的解题方法。就算今后见到比较新颖的体型,也能看出原题的类型,找到解题的方法。教材的知识点就那么多,万变不离其宗。题海战术虽然不是很高明的手段,但不得不说它的效果确实很好。不用海量的题目,但大量的练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见识了各种不同的题目,不但会获得良好的解题技巧,还能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有了这些背后的积累,解题时自然就会底气十足,就算题目重来没有见过,也能见怪不怪,冷静地分析解答。另外,练习的时候,切不可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学会总结。要不然,做再多的题,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用脑子去思考,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

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审题习惯,独立的解题思维,熟练的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但这种锻炼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坚持,不能过于心急。尤其是解题思维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类似于武功中的内功,成效缓慢,但至关重要。

五、结语

数学学习中解题是重中之重,解题的好差直接反应了一个人数学能力的强弱。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严谨而又灵活的解题思维,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的数学内容是有限的,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解题能力,才是一种目光长远的做法,一种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 赵翠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成功(教育),2012,(24):56-57.

[2] 朱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88-89.

[3] 顾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3,(32):34-35.

[4] 汪秉彝,吕传汉.“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形审题题目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