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2017-09-06 13:08杨会军张磊刘维吴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服痛风综述

杨会军+张磊+刘维+吴沅

【摘 要】 痛风的发病呈现日益激增和年轻化趋势,痛风除了可以引起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还可造成严重的肾功能损害。中医药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及肾损伤的研究日渐增多,现从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专家经验进行综述,为痛风的中医药研究和防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痛风;中药;内服;痛风性肾损伤;综述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基因网络障碍导致的尿酸代谢异常性风湿病,以嘌呤代谢紊乱为始动因素,以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为发病基础,临床以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最为常见,而痛风性肾损伤(或称痛风性肾病)则可能危及生命。中医学认为,痛风发病与湿热痰浊瘀毒密切相关[1],属“痹证”“热痹”“脚气”“白虎历节”“历节病”等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嘌呤饮食摄入增加,由此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急剧飙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特别是肾脏受累甚至影响生命,已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新的负担。经循证医学研究认为,口服中药治疗痛风总有效率与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痛风也已经成为中医药学者关注和研究最热门的风湿病之一。以“痛风”为关键词手动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病的文献,时间设定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8日,将见诸报道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及肾损伤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 病因病机

王新贤等[3]从伏气学说论痛风,认为痰、热、瘀为痛风的伏邪性质,痰浊下渎犯肾,邪伏经络,合与气血,外渗溪谷,内注五脏。王东等[4]从内伤论痛风,认为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蕴而化热,流于筋骨,发为急性期之湿热痹;间歇期则为脾肾失调,痰饮瘀血痹阻经脉、关节,可出现痛风石等骨痹(五体痹)表现;肾病期损及脾肾,湿热邪气内舍脏腑,发为五脏痹。刘铃燚等[5]认为,湿邪是痛风发病的主因,湿热瘀阻,脾胃受困,肾虚精亏,骨疏正伤导致痛风。王国强[6]从热痹论痛风,认为素体脾虚,酿生湿浊,脏腑积热,郁热化毒攻入骨节,病久则湿热浊毒流窜,聚集经络、关节,形成痛風石。眭蕴慧等[7]从痰瘀论痛风,认为痰瘀是其重要致病因素,“痰浊内生—痰浊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痰核流注”是其病机的演变规律。蒋恬等[8]从浊瘀内阻、脾肾失调论痛风,认为浊瘀是痛风发病的内因和主因,内外湿胶着,形成湿(痰)浊,积滞血脉,化为浊瘀,蓄积成毒,损骨溃脂,损伤脾肾,壅塞三焦,可出现“关格”危候。张露等[9]从毒论痛风,认为痛风为外感及内生毒邪,外邪引动伏毒致病,病初多受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的影响,脏腑失调,湿热浊毒内生,受外邪鼓动流注血脉、经络、骨节而发病,病久入络产生瘀毒,湿热瘀毒导致脾肾亏损。赵恒立等[10-11]认为,痛风的发病部位和发病时间与肝密切相关,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为浊毒稽留肝经,肝失疏泄,津液输布障碍,酿浊蕴毒,留滞经脉、关节而发为痛风。钟琴等[12]认为,难治性痛风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痰毒瘀阻络为标,痰毒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基于上述中医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论述发现,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是痛风基本病因,内生或外感所受湿热、痰瘀、浊毒等是痛风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脾肾二脏在痛风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病久必致经络、筋骨、关节及脏腑受损。

2 辨证论治

现代中医对痛风的辨证论治多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思路,采取“辨病分期,分期辨证,分型论治,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现就近3年痛风辨证论治的相关研究做以下汇总分析,见表1。

3 专方专药

随着中医药防治痛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一大批具有针对性治疗痛风的药物涌入研究和开发的队伍,现就治疗痛风的方药研究加以整理汇总,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痛风专方专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部分关注于痛风性肾病(肾间质病变、肾功能不全等)。

4 专家经验

关于痛风中医专家的治疗经验,近年来报道日益增多。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8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总库中报道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专家经验,遴选有代表性的专家(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经验进行汇总分析,见表3。

5 总结与展望

随着痛风发病的剧增及对痛风研究越来越多,中药内服防治痛风的报道与日俱增,痛风性关节炎仍是研究重点,痛风性肾病日益受到重视。通过综合分析近3年报道中医药防治痛风的文献,痛风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湿、热、痰、浊、瘀、毒”,病位主要在于脾、肾、关节,与肝、肺有一定关系,基本病机为病理因素痹阻经络、关节及内舍于肾,进而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病。分期分型辨证论治痛风,日渐成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痛风的共识;但痛风的具体分期分型及用药较为丰繁,几乎所有研究都认为痛风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由此推断,痛风性关节炎临床以湿热蕴结证最为多见,并且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而对痛风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于痛风间歇期及痛风性肾病期的分型及治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专家论证。痛风性肾病的治疗日渐受到中医药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日渐增多,浊瘀在痛风性肾损伤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各专方研究体现的共性;但中医证候类型尚未有共识。然而,专方专药的研究很少有经过基础和临床研究双重验证的,多处于临床观察研究的初级阶段,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专家经验更多是对平素治疗思路及实践用药经验的归纳总结,未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各自特色辨证论治体系。但从现有专家经验来看,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及病理因素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辨证论治角度各有不同,选方用药存在一定特色,但基本用药的选择都不离清热利湿、化浊通络药物,从而可见湿热浊邪在痛风发病中的重要性。总之,中药内服防治痛风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但还有待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深入的基础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痛风的疗效,完善中医药防治痛风的科学内涵。

6 参考文献

[1] 杨良山,钟琴.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

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53-56.

[2] 吴莹.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

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 王新贤,殷海波,陈亚光,等.从伏气学说探讨痛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辨治[J].中医杂志,2016,57(13):1168-1170.

[4] 王东,杨阳,李敬林.从内伤致痹论治痛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5-17.

[5] 刘铃燚,张琳琪.张琳琪从脾肾论治痛风探微[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5):8-9.

[6] 王国强.从热痹论治急性期痛风[J].光明中医,

2015,30(2):371-372.

[7] 眭蕴慧,殷海波,石白,等.基于”痰瘀相关”探讨痛风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02-1404.

[8] 蒋恬,顾冬梅,江汉荣,等.从浊瘀内阻、脾肾失调重新认识痛风[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4-5.

[9] 张露,高天舒.毒邪致病理论与痛风病因病机[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177-178.

[10] 赵恒立.周翠英教授从肝论治痛风辨证思路[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43-45.

[11] 牟亮亮,姜萍.从肝论治痛风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128-129.

[12] 钟琴,马武开,刘正奇,等.从痰、毒、瘀论治难治性痛风体会[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3):48-50.

[13] 何昱君,马佳维,孙静.痛风各期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072-2074.

[14] 王义军.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J].中医药导报,2015,21(3):89-90.

[15] 郭强,赵欢,朱玉霞,等.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5):764-769.

[16] 回鲁金,董志刚.董志刚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4):32-33.

[17] 汪元,徐经世,张国梁,等.徐经世治疗痛风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47-49.

[18] 朱俊新.四妙散与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66-267.

[19] 劳贝妮,孙维峰,李静.清热除痹汤治疗急性痛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794-799.

[20] 温少逸.“五苓痛风丸”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疗效及相关机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21] 黃铭纬.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蒲灰散治疗痛风间隙期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2] 范利锋,翁庚民.六藤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2):185-187.

[23] 宜娟娟,曹玉举.除湿通络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35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4.

[24] 何庆生.加味四妙汤配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J].广西中医药,2016,39(2):37-38.

[25] 岑洁,须冰,徐中杰,等.三五独活寄生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9):826-827.

[26] 杜兰屏,王琳,钟逸斐,等.益肾泄浊方改善痛风肾患者肾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5:1205.

[27] 古结乃特汗·拜克里木,巴燕·艾克海提,卫荣.补益祛湿祛瘀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9):114-117.

[28] 高红勤,朱良春,朱婉华,等.朱良春治疗痛风经验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8):114-115.

[29] 赫军,何宾,余文宝,等.朱良春国医大师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472-1473.

[30] 孟丹丹,刘艳华,王宏安,等.赵振昌教授标本兼顾治疗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病)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67-69.

[31] 狄朋桃,李兆福,刘维超,等.吴生元教授杂合以治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6,34(6):12-13.

[32] 李华南,刘峰,涂宏,等.邓运明教授从脾胃辨证论治痛风经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80-182.

[33] 程相稳,张广德,魏子孝.魏子孝分期辨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浅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3):107-110.

[34] 胡芸,南小亚.谢春光教授论治痛风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11):36-39.

[35] 黄亭,李家庚.李家庚治疗痛风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8):29-30.

[36] 刘敏,刘喜德,王安琪,等.刘喜德中医药治疗痛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6,48(10):170-171.

收稿日期:2017-03-30;修回日期:2017-05-24

猜你喜欢
内服痛风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精神压力大可诱发痛风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