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对策分析

2017-09-06 03:41龚军吕小毅
科教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龚军+吕小毅

摘 要 随着创新教育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得以不断深入的发展和应用,国内的各大高校也都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和特点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本文以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开展分析与比较,对实验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进行了归纳,从而有针性地对提高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其目的就是为其他高校开展理工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理工实验班 创新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14

0 引言

在上世纪40年代,创业教育的概念由美国提出。该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欧美很多學者的关注,同时创业教育在这些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后来,学者在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创新创业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就对高校在人才质量培养、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1]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所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也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办学条件,在创新创业方面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2]当前,国内的各大高校也都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及特点深入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本科生创新创业方面。而创新实验班则是近年来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3]

1 理工实验班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实验班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被称为是“1131”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强调“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个理念、注重三个结合、实现一个目标”。该模式强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夯实基础知识、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4]该模式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化培养。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各个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现象,要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衔接、互相渗透。而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主要是通过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也为实验班配备资深教授作为科研指导教师。在个性化培养过程中,其培养重点要放在全面培养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培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该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对高校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2 理工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高校的实验班正在全面广泛地建设,虽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总体上来讲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前国内理工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实验班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在创新实验班的课程设置方面与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类似,尤其是在外语、数学等一些基础课程方面,并不能充分体现出 “基础宽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也不能充分体现出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2)实验班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指导上,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缺乏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此外,也没有健全的奖励和激励制度,从而导致有能力的教师从事实验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3)选拔机制不健全。高校实验班在选拔学生方面,还是主要以笔试成绩为主,根据成绩排名来选取学生。就高考录取机制来讲,由于不同省份的录取线有着很大的区别,使用笔试分数来确定学生是否可以进入实验班,看似公平,但是由于学生入学前对实验班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并不完全了解,学生进入实验班,本身也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及特长并没有被考虑进来。

(4)实验班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关于实验班创新创业的教学管理体系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实验班的教学管理以及各项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学生来讲,其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基础上。因此,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控制方面,必须要监控到学生所学的全部课程。

3 对实验班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1)明确实验班的定位。高校应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及专业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在对实验班教育质量控制方面,可以采用校、学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其中涵盖了对教学计划质量管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和学生学习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让实验班能够真正成为学校改革创新的驱动力。

(2)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分别为创新创业的自我意识以及创新创业的社会意识。其中自我意识主要涵盖了创新创业的需求、动机、兴趣、信仰等方面。创新创业的社会意识主要涵盖了指社会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等方面。在对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智力、就业与创业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以及创业动机,积极引导和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在高校内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创新活动,将创新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全面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endprint

(3)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对实验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实验班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一般是指聘请相关创新创业专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制度。[5]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全面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服务,从而可以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创新和创业。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可以使用灵活的方式,如可以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根据该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来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进行集中指导,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予以指导。学校还可以建立对应的创新创业导师绩效评估体系,对优秀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也可以广泛利用网络、媒体等,做好导师制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打响“创业导师制”品牌。

(4)创业实践综合平台。学校应该鼓励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工科学生,通过独立或是合办的方式建立公司,而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评价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质量的一项重要考核因素。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和创业相关的竞赛机会,如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可以利用学校的主干道,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的实践岗亭。学生可以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业活动。此外,学校也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虚开设一些网店或是模拟公司,从而可以达到“虚实结合、动静互补”的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来科学、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重视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人文素养。杨叔子先生曾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有科学的基础和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6]在对实验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需要全面地对实验班课程体系进行周密规划。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艺术方面、人文方面的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佳.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国际交流实验班的个例研究[J].才智,2016(8):116.

[2] 刘碧强,王鸿茜.面向海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工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福州大学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4(3):14-18.

[3] 拔尖创新学术人才培養之改革与实践——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9):67-68.

[4] 韩鹏举,白晓红,张瑞.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体系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4):20-23.

[5] 扶慧娟,辛勇.理工实验班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197-199.

[6] 张晋鲁,冯利.新疆高师院校理科实验班办学特色分析与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52-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