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撬动建筑行业新机遇

2017-09-07 01:32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筑建设

2017年,对建筑业发展带来最大机会的莫过于PPP,在当前已公布的共三批示范项目,共计12万亿市场额的巨大刺激下,建筑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方面,PPP模式要求建筑企业进一步提高对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建筑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将面临崭新的发展环境。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处在调控预期目标区间,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

2016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增长8.1%。数据显示,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23182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增长10.9%。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19.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增长3.2%,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2%。这表明,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占比越来越大,说明目前市场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这也意味着我国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效果在逐步显现。

2016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了新成就、新进步。但仍然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动力转换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叠加效应会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去杠杆力度的有所增加,货币政策逐步由偏宽松走向中心化,这对基础设施投资会产生一定影响;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变化。面对这些因素,需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以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为重要抓手,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制度安排,通过提效率、引民资、促合作,不断巩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在更高质量上建立新的平衡。

基础设施建设仍大有可为

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从行业分布看,1233个项目中,重大市政工程项目574个,占46.55%;交通运输项目373个,占30.25%;水利项目153个,占12.41%;林业项目43个,占3.49%;农业项目34个,占2.76%;能源项目33个,占2.68%;环境保护项目23个,占1.87%。

从行业投资规模看,交通运输项目投资14793亿元,占69.07%;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投资4133.02亿元,占19.30%;水利项目投资1438.1亿元,占6.71%;环境保护项目投资307.55亿元,占1.44%;林业项目投资284.15亿元,占1.33%;农业项目投资264.93亿元,占1.24%;能源项目投资196.86亿元,占0.92%。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正在广泛运用。

2016年10月,财政部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共计51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11,708亿。从名单内容看,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项目的单笔金额较大,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廊等市政工程项目的数量最多。从这些示范项目也可以看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形成一套可复制、易操作、能推广的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为其他领域PPP项目的开展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从发改委和财政部两个项目库当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前景良好,发展速度很快,项目质量也有所保障。可以说,在基础设施领域运用PPP模式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

与普通的产业投资不同,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而且建成之后的使用周期更长。这就要求在投资建设时,一定要有超前性,为未来长期发展留下足够的容纳空间。但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如今一些刚建成的公路没过多久就会堵车,刚修好的铁路时间不长就出现运力不足,刚落成的机场不出几年就满负荷运转等现象。这恰恰说明基础设施在投资规划时,对于项目的前瞻性不够,预留量不足。

为了防止建成就落伍的现象,项目在建设之初要留足余量,因此在设施建成初期会存在使用效率不足的问题。但即使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看,一些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也未必就能认定这项投资不合理,毕竟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而不能简单的以市场标准进行评价。例如青海玉树机场项目,由于该项目位置偏远,所在地区人口不多,在项目建成之初,很多人认为玉树机场浪费资源;2010年4月,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由于当地没有铁路,公路交通距大城市较远,玉树机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评判一个基础设施是否合理,不能简单的用市场标准来衡量,还必须结合它的公共产品属性。

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公共设施存量为西方国家的38%,是北美国家的23%。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拉动投资3.8个百分点,据此估算,“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总量非常可观。

运用PPP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增速的同时,基础设施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如今,基础设施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铁路、港口,现在已经拓展到改善医疗、改善社会福利、改善文化在内的诸多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选择,纷纷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动就业。我国建筑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也很快,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建造”的品牌在国际上进一步打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建筑业需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等机遇,不断完善自身、加强标准对接,由内而外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及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当然,我国建筑企业在境外基础设施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国家安全审查较为严格,可能引起当地社会的抵触情绪,以及对中国建筑企业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有所担心,缺少提供售后服务和长期养护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PPP模式推出的主要背景之一就是地方政府财政存量占的规模较大,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比较紧张。之前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筑企业负责建筑施工,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养护的建设模式将被取代。建筑企业将提供从前期的投融资、规模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等全产业链的服务,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就必须具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PPP模式也要求我国的建筑企业建设资本运作,并快速提升资本运作方面的能力。

建筑企业需要抓住当前局势,积极建立并发展壮大自身的金融资本平台,整合企业相关资源,促进企业发展。未来,提供适合项目本身的优质方案,将成为占得市场先机,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PPP模式要求建筑企业整合设计、施工环节。传统的建造模式下,规划设计与施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节,在PPP模式下,则要求规划设计与施工环节密切相连。建筑企业通过整合设计、施工能力,使设计与施工形成有机整体,实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以满足PPP项目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建筑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专业优势,在前期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公众对项目的公益性要求同时,兼顾项目的经济性,充分考虑人性设计,满足长远运营维护的需求。

PPP模式还要求建筑企业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加强运营管理目标、经营绩效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投资回报能达到或好于预期收益目标,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降低项目运营养护成本;做好运营期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风险防控,规避、转移相关运营风险,降低运营风险成本。

在新形势下,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筑行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建筑企业需要抓住PPP发展机遇,通过PPP项目的成功运作,构建PPP模式下的核心能力转型。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筑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建筑的“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