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视培养学生的“量感”

2017-09-07 22:06李坤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量感新课程学生

李坤

摘要: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可是,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这只是一场课程改革,尚在实验改革中。

关键词:新课程 进步巨大 学生

“量感”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仍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者出现一些有待于商榷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地进行改革验证与完善。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笔者认为,新课标在极力倡导发展学生的数感时,似乎忽略了关注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1.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爷爷,他从出生到2002年2月底刚好过完18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老爷爷现在究竞多少岁?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老爷爷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他不是老爷爷,是天生就有花白胡子,有的说他是在演戏……在学生急于知道的情况下。我揭示了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主动进入新知的探讨过程。

2.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我们众多教师形成的一个共识。纵观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正在由过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细细分析,学生之所以能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对问题中的“量”做出适当的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量感”越强,则越有利于提出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来……

二、培养学生对“量感”的认知

1.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量”

我以教学《买文具》为例子来增强学生对“量感”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亲临超市购物的情境: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超市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生1:钱!人民币!

師:谁知道人民币?

生2:人民币有1角、2角、5角的。

生3:人民币还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 100元的。

生4:还有20元的!

生5:我好像还看到我爷爷有1分、2分和5分的钱? !

生6:对!硬币也有1分、2分和5分的。

生7:硬币还有1角、5角、1元的,不信你们看! (生7当场拿出1角和1元的硬币展示给全班看)

生8:我也有啊!(生8也随即拿出1角、5角的硬市展示)

此时,其他学生也纷纷效应!接着,教师立即组织调控,让学生转入小组活动,用身上的人民币一起交流(没有人民币的则由教师提供)……

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就“数学”教“数学”,把“数学”局限在一定的方框里,而是把“数学”延伸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购物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利用学生对人民市已有的感性经验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培养实践活动,让学生提高对“量”的认知

为了让学生对量感有进一步的认知,我特别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目:①兔比羊多6只;②羊有37只;③鹅比羊少18只。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学生在感知题意后,纷纷提出一些问题。现列举一个问题详谈:

师:同学们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1:兔子有多少只?

师:嗯!简单明了!谁会解决?

生2:37十6=43只。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吗? (问生2)

生2:我是看到有一个字“多”,我就用加法。

毋庸赘述,弊端已暴露无遗了!该学生虽然能正确解答问题,但他只是单纯依靠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问题,这样对于理清思路不利,对于理解数量关系和掌握分析方法也同样有碍,可以试想,当我们把信息①改为“羊比兔少6只”时,该学生可能列式为:37-6=31只了。

三、培养多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以直觉和想象为主,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的内容越丰富越具体,理解知识就越清晰越深刻,解决的问题就越广泛越明朗。如“一块长方体的木块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更米,把它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凭借着想象,就可以得到三组答案,获得数学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尽情想象,奋力创新,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量感新课程学生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低段数学“量感”培养的策略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兼收并蓄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