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在43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临床观察

2017-09-08 01:09郜继恩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伤性关节康复

郜继恩

(郑州市中心医院外科,郑州 450000)

疼痛控制护理在43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临床观察

郜继恩

(郑州市中心医院外科,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创伤性骨折患者86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术后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同时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0 d康复效果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为(90.02±2.16)分,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为(83.14±3.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应用于创伤性骨折,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患者康复。

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术后康复

疼痛是手术尤其是骨折手术后的常见症状,术后疼痛不但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还可导致其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并影响咳嗽、呼吸以及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疼痛护理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1]。本研究对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5年9月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住院的8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排除合并手术禁忌证、语言和听力障碍、精神病史者以及严重肺、肾、心脏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状况下就本研究签订同意书。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4~76(62.10±4.1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摔伤10例,高空坠落伤12例,砸伤8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6~76(63.37±4.0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摔伤11例,高空坠落伤13例,砸伤7例。两组患者致伤原因、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骨折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疼痛控制护理,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一般镇痛护理:评估患者术后病情,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在患者剧烈疼痛产生前进行预防性用药,并告知其术后疼痛为正常现象,嘱咐其尽量忍受。患者疼痛有所缓解后要立即停药,避免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②心理护理: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给予人文关怀,疼痛时,要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鼓励、安慰和精神支持,指导患者应用淡化疼痛、摆脱疼痛的意念来镇痛,同时还可通过谈心、听音乐和收看其感兴趣的视频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消除因疼痛产生的烦躁、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做好骨折疾病健康宣教工作,减少其顾虑,并坚定其康复信心。③换药护理:对患者手术切口更换敷料和药物时,动作准确、利落而轻柔,以免增加疼痛刺激。换药前,可鼓励其适量进食,提升其对疼痛的耐受性。换药期间,护理人员注意保持亲切、和蔼态度,给予心理疏导,并告知其正确配合方式,尽量减少疼痛。④物理镇痛护理:患者术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立刻按摩其下肢,可采取趾关节、踝关节的屈身摇摆法、股四头肌按揉法、腓肠肌挤压法等进行按摩。按摩时力度要均匀,手法轻柔,可从轻至重,注意避开伤口。同时,可在其伤口上进行热敷和冷敷,告知其“早锻炼、晚负重”的康复原则,避免动作过激产生新的损伤。

1.2.2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观察60 d进行评估。①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两组患者自行评估其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重度疼痛,可忍受,但睡眠不佳,7~10分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和食欲。②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法[2],评估患者骨折情况、活动度、疼痛、畸形和肌力等方面康复情况,使用百分制评分,分值越低表示其康复效果越差,反之则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入院后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0 d后,两组均较护理前VAS疼痛评分降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治疗60 d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为(90.02±2.16)分,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为(83.14±3.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对于手术创伤和疾病本身产生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术后疼痛因手术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及神经损伤继而引起感觉异常,是手术后比较常见的症状[3]。有报道[4]称,术后疼痛可降低机体免疫球蛋白,造成免疫力下降,同时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患者心理与生理带来巨大负担,直接或间接影响术后康复。疼痛属于主观体验,同时也是复杂心理现象。伴随医学模式转变,疼痛已成为继脉搏、体温、血压及呼吸后的第五生命体征[5]。疼痛控制护理体现了目前精准医学诊疗及护理理念,体现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提升护理的综合质量。随着医护人员对于疼痛护理研究的持续深入,疼痛控制护理也日益受临床重视。

骨折多发于儿童及老年,其体质相对较差,受术后的疼痛影响更大,增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增加,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康复过程长,如能缓解患者康复期间的疼痛,则能有效提升术后舒适度,促使其早日进行康复锻炼。本研究观察组接受疼痛控制护理,通过基本镇痛护理、心理护理、换药时护理和物理镇痛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对术后疼痛的正确认知,从而获取理解与配合。通过合理应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并调动其机体内在抗痛能力,提升疼痛阈值。物理疗法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加速炎性物质吸收,减少术后炎症造成的疼痛,协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实现心理、生理的整合,有效提高其术后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纯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明显较低,而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证明疼痛控制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康复效果、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1] 袁睆,肖水源. 疼痛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27(5):331-334.

[2] 曾燕玲,张跃,唐荣德,等. 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中的护理研究[J]. 吉林医学,2013,34(20):4147-4149.

[3] 索文丽.护理干预影响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4):543-545.

[4] 王丹卓. 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术后满意度及疼痛产生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11(27):110-111.

[5] 侯丽莉,王峻,廖鹏,等. 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7-1478.

[责任编辑:李平]

2016-11-09

郜继恩(1976-),女,安徽省霍邱县人,学士,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

R 473.6

B

1008-9276(2017)05-0479-02

猜你喜欢
创伤性关节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