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上的知识付费

2017-09-08 23:12
中华儿女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朝向版权保护受众

技术的变革,使得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于是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知识消费模式

虽然正式得名时间较晚,知识付费却并非新兴事物。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阅读文献、看出版类书籍报刊就是要付费的,而所谓的知识付费就是网上卖书卖杂志,载体换了而已。但技术的变革,还是使得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于是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知识消费模式。

2013年前 早期原型

总体上看,知识付费的原型包含很多行业,如教育业、出版业及咨询行业等等。早期教育业的特征为“固定化的内容朝向固定化的受众”。出版业的特征为“定化的内容朝向不固定化的受众”,这是知识付费最广泛、成本最低的一种。知识付費的概念还包括咨询业,咨询业的特征为“不固定化的内容,朝向固定化的受众”。

但早期知识付费的产业化步履维艰,其中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用户缺乏付费意愿。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版权保护不力,尤其是跨平台版权保护不力;用户对内容付费没有形成心理习惯,且支付手段非常繁琐;缺乏内容平台的筛选、查询及整体服务,无法吸引专业人士入驻,造成用户整体体验低下。因此除了在线教育以外,其他知识付费都发展缓慢。

2013年—2016年前 重新起步

2013年到2016年,知识付费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上说有三个原因:移动端内容及移动支付的普及、打赏制度的出现和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在2013年迅速普及,改变了中国网民的阅读模式。同样是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同比增速707.0%。移动支付给予了多数人最直接的支付方式,这是以往用户进行类似交易的痛点之一。

2014年,付费打赏和付费阅读模式开始出现,此外还出现了一些用户自主尝试付费(例如在知乎专栏和微博评论文后开始出现二维码的自愿付费),这是早期知识付费的重要过渡形式。尽管早期的尝试有得有失,但是这进一步加强了用户对于内容和付费的直接连接意识,而不是内容、广告、付费的间接连接。除此之外,付费微信群,付费分享会也逐渐成型,出现了一些小型的APP。

知识付费最难的部分在于支付意识和支付手段。在这一阶段,知识付费的意识逐渐开始成型,另一重要节点是出现了具有足够付费意愿的受众。完成了用户教育之后,整体内容变现模式已经呼之欲出。

2016年至今 快速发展

2016年,知识付费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期。

从生产者角度上看,自媒体平台及知识社区已经培育出了大量经营知识的IP和愿意付费的粉丝用户;从平台及资本角度上看,知识社区进入成熟期,客观上需要更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变现,在线支付已经成熟,技术上不存在障碍;从受众角度上看,房价剧烈上涨带来的中产焦虑蔓延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共同作用,为知识付费打开大门。

早在2015年底,知识付费已经初具端倪。12月,果壳已经推出了付费一对一咨询应用“在行”。但真正标志知识付费的高速发展,是从2016年4月开始。2016年4月1日,知乎推出了值乎,这是知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付费产品。

6月5日,《李翔商业内参》在“得到”上线,10日内获得超过4万用户的订阅量。6月6日,喜马拉雅FM开始尝试付费订阅,至此,分答/在行、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四个代表,带领了知识付费的新一轮发展高潮。

责任编辑 王海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朝向版权保护受众
朝向马头的方向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众议新《著作权法》 版权保护覆盖面扩容,期待相应细则出台
国旗
乌龟快跑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朝向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