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获取”走向个体定制

2017-09-08 23:18白姜江
中华儿女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个体消费内容

白姜江

知识付费成为风口,预示着知识价值正在回归,无论对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创业者,这都是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无论从媒介还是内容方面看,中国人为知识付费的意愿都不低,并且付费行为促使他们更珍惜内容。在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而对于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唾手可得;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冗余。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知识付费会走向何处?将迎来怎样的变革?让我们先从知识付费为什么会火爆开始。

“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了!”

知识付费平台火爆的原因无外乎是一种思维转变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开始转向提升精神消费。人们为了追求更快的自我提升,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显然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付费内容无疑是最能满足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优质内容付费。

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新媒体用户产生了知识付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中国市场三大维度的改变。

经济增长驱动消费新观念。一直以来,只有成功戳中消费者痛点的领域才能诞生出巨大的时代红利。在知识付费中,2016年最火的便是各类知识平台。例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每天听见吴晓波”音频,马东团队推出的“好好说话”音频课程、李善友和他的混沌研习社、樊登和他的读书会等。

因此,新常态经济下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了滋生知识红利的根本原因。

信息量过载铸就消费新模式。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免费内容爆炸式涌现出来,信息量严重过载,于是人们不得不用付费的方式来筛选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据悉,信息量过载心理学家Iyengar和Lepp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相比于给消费者24种果酱,当只给他们6种果酱的时候,反而购买率最高,对选择的满意度也最高,因此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同样的当消费者发现,大量摄入重复低质内容不再能带来好处,又增加了自己时间成本的时候,自己本质上已经在为筛选深度服务付费了。现在各大知识平台大V网红们替广大用户筛选好有看头的知识,于是付费似乎理所当然。

显然,互联网信息量过载成为了铸就知识消费新模式的前提条件。

价值效益激发消费新需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片面的内容模式,而是希望在内容消费中获得更丰富的愉悦体验。光看知识“有料”不行,还得“有趣”;光看整容脸不行,美女还得有一技之长;光看心灵鸡汤不行,你会被嘲笑太low,听遍了各种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

从这方面说,今天的知识主题内容消费几乎具有最成熟最丰富的内容类型。在知识经济市场,不乏有真正深耕内容价值的平台,消费者既可以从中获得真知灼见,满足旺盛的求知欲;又能通过丰富感人的剧情内容,获得精神体验;还可以推销某种观点,获得别人认同。

无疑,价值效益成为了知识付费续航的关键动力。

知识付费这波红利的滋生对社会是一个良好预告:知识价值正在回归。在各大平台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正在成熟,未来在人们完全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后,用户会慢慢的沉淀并变成知识消费社群,未来知识付费终将服务于特定的群体。

知识付费将走向个体定制化道路

在未来,AI和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得以结合后,丰富的信息载体和互联网创新技术会将用户的个性化知识需求与各行业的专家大牛以订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用传媒的方式赚教育的钱”,完成一次新的颠覆,个体定制应运而生。

个体定制就是根据个体需要和特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其特点就是数据差异化。

相比较以往的数据标准化,个体定制带来数据的丰富,其体现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以我为主”的消费观,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尊重需求的满足。

信息和知识对于当代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过载。信息和知识不再是50年前那般的匮乏。随着信息数据化,人们发现如何存储信息成了问题。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浏览器书签栏,微信的收藏夹,内容数目在不断地增加,几乎未曾删减,更无从复读。因为来不及,旧的信息未消化,新的内容已飞来。

信息和知识的加工和升级服务是目前人们的最大需求。信息的海量相对于人脑处理能力的有限,使得人们开始追求知识信息接受的效率。即在原来的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同时为了延展学习时间,开始寻求更多便利的信息形式,比如音频,比如短视频等。

信息和知识的个体定制化已初见端倪。知识信息生产方对于满足人们信息深加工的需求才刚刚开始,表现在深度和彻底地基于个人的知识内容开发还没有呈现,目前只是利用互联网捕获的海量人群,精准针对一部分同款同类型的客户,实现相对的小群体或者大个体的定制。即便已经对知识付费的人仍然对知识信息表示不解渴,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个体定制化会带来什么?

花钱节省时间。

个体定制的关键是时间服务。也就是说时间是可以被加工的,通过对有时间属性的服务进行优化,就实现了时间压缩。注意,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在较早的社会,时间是绝对的度量,不管穷人富人,他们在时间利用的效率上是一样的。只有金钱才是可以变化的,金钱可以省下来,而时间不同,怎么用时间都是一样地流走。

现在,利用一个小时跟一个知名外教通过线上线下多媒体互动学习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程度,远远大于另一个人自己看英文教材用的一个小时产生的学习效果。或者说,同样的英语能力获得,有人用了一个小时,有人可能得用10个小时。那么前者享用的学习服务,就是一种时间服务,他可能花不到10倍的价钱,却获得了10倍的时间效益。所以说,时间变得可以压缩、可以折叠,人们学会了花钱“买”时间。

人人都有机会!

进入到知识付费第二年,随着消费端的扩张,知识信息产出端,即知识作者出现空缺,这个知识付费市场是卖方市场。这就给很多非传统知识机构的从业者以大量的创业机会。只要你有在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技术积累,或者从事某項特殊经历的经验,都可以制作成知识分享,发布出去。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在上亿用户中,总能“打捞”到有需求的客户,最终实现创收。

从日本打工回来的伊女士,将自己在日本朋友那里学到的收纳技术,分享给中国的同事后,大受欢迎。然后她索性把分享发到网上,并附上价格,10元的课程,一个小时的分享,瞬间得到了七千元的收益。后来,她把分享也做到了线下,每次收费500元,每次也都能有二三十人参加她组织的活动。现在伊女士的知识分享创业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她的工作,而且她编辑的新书也即将出版。

普通人得益于现在的知识分享经济平台,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还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若在以前,伊女士的这些经验和技能,只能告诉给邻居或者自己的子女罢了。而由于缺乏互动的支持,收纳术这件事情也将会是浅尝辄止,仅此而已。

所以,结论就是,这个时代和产业的机会,给了人们开始实现自我和体现个体价值的机遇。这个年代,不缺需求,只缺内容,尤其是对知识,这一人类永恒的追求而言。

总的来说,知识付费成为风口,预示着知识价值正在回归,无论对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创业者,这都是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未来的竞争也许会很残酷,但用户是跟着内容走的,未来谁能时刻把握内容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

责任编辑 王碧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体消费内容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