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玫瑰 罗静的13座巅峰之路

2017-09-08 02:37王鹏
户外探险 2017年9期
关键词:尔巴攀登者山峰

王鹏

她是首位登顶了13座8000米级雪山的华人女性,她是第一位登顶乔戈里峰(K2)的华人女性,第一位登顶干城章嘉、马卡鲁、道拉吉里、南迦帕尔巴特的中国女性,她在今年一个攀登季节就连续攀登了三座8000米级山峰……顶着这些光环,她是遥不可及的攀登女神,耀眼夺目。但是,她却从不认为自己是“登山家”,近10年的攀登路上,她遇到过太多令她敬佩的登山家,她認为自己只是一个登山者。她是罗静—目前中国最有可能率先完成14座8000米山峰的民间攀登者,8000米巅峰上的中国玫瑰。

我就是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登自己想登的山,没有刻意追求什么,一切都只是刚刚好。

——罗静

罗静个子不算高,看起来瘦瘦的很文静,像个小学老师的样子。跟她聊多了,熟悉了,才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个文静女孩骨子里的坚韧和倔强,娓娓道来的平静语调里讲出的却是惊心动魄甚至生死边缘的经历,如此,这才渐渐地把这个貌似柔弱的身影与她8000米级攀登者的身份慢慢重合。

人生总要有一次全力以赴

罗静2002年开始接触户外运动,而她的第一次高海拔攀登,其实开始的也很偶然。2008年5月,已经玩了几年户外的她对雪山有些好奇,有些向往。于是,趁着假期,她在网上约了朋友一起去云南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第一次站在雪峰顶上让她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事,就这样心里开始长草,想要去攀登更高的山峰,顺其自然地开始了她的攀登之路。

2010年,罗静辞去了工作,想要给自己放个假,原本的想法是,趁着不用工作好好地登几座山过过瘾,过个一年半载还得乖乖地回去上班挣钱。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次的辞职,完全改变了罗静今后的生活轨迹。这年的5月,罗静登顶四姑娘三峰后,8月又登顶了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正式进阶6000米; 2011年5月,宁金抗沙攀登至7100米;同年10月,登顶海拔8163米的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如此,从5000~8000米稳步但却神速地进阶,即使从哈巴算起,罗静也仅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高海拔攀登质的跨越。

罗静说,最初的高海拔攀登,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体验,尤其是第一次8000米攀登,当时只是想要尝试挑战自我,也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攀登。到后来就逐渐变成了梦想,甚至是一种信仰,她轻轻地说:“人生总要有一次全力以赴。”攀登这件事儿已经一点点地渗透到了她的生活中,这些年所经历的一次次生死极限默默地改变了以往的价值观、生命观,而这也将伴随她一生,这是攀登带给罗静的最大收获。

马纳斯鲁相对来说是8000米山峰中比较成熟的,去的人比较多,登完之后,不安分的罗静就很想去比较神秘的马卡鲁峰,有了想法就开始想办法去实现。当时,她给自己定了三年的“梦想年”,就是三年不工作,专门用来攀登,看这三年能登多少是多少,可没承想,这一下子就是三年又三年……就这样慢慢地拉开了她14座攀登的大幕,也因此而找到了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最初,因为手里资金有限,罗静觉得自己不知道爬完哪座可能就会因为资金问题而不得不停止,而她又很想去没什么人去的山峰,那种神秘感是她想去体验和探究的,不太想随大流去已经太多人去过的诸如珠峰或是卓奥友,这对她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实是,罗静的8000米攀登顺序感觉好像是颠倒的,大体是先难后易。而这也使得罗静阴错阳差地成为了马卡鲁、干城章嘉、K2、道拉吉里等山峰首位登顶的中国女性,这种无心插柳而得来的荣耀,也算是老天对勤奋执着者的鼓励与回报吧。罗静说:“我就是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登自己想登的山,没有刻意追求什么,一切都只是刚刚好。”

生命带来成长

2013年对于罗静来说是心理成长最大也是最沉重的一年,在这一年,她经历了干城章嘉的生与死,也经历了痛失好友的悲痛。生命的意义如此真实地摆在了眼前,也正是眼睁睁看着生命的流逝,这种冲击迫使一名攀登者在苦痛中成长。

攀登干城章嘉是这些年的攀登历程中,让罗静最难以忘怀的一次。去干城章嘉的时候,她对这座山的了解很少,那一年刚好是珠峰60周年,很多有经验的夏尔巴都去了珠峰。罗静所在的团队当时客户特别多,夏尔巴数量有些不够。后来她才知道,当时负责带领她的夏尔巴根本没有攀登过8000米的山峰。罗静说,自己其实是用了两次才登顶了干城章嘉的。第一次是跟随韩国队,到了4号营地,由于天气等多方面原因,他们没有登顶就下撤了,罗静决定继续尝试。回忆起这次经历,她说:“可能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如果是现在的经历和经验,我想我肯定不会继续的。”结果到了8000米左右的位置,只剩6个人的临时小团队,加上她的夏尔巴没有经验,最终不得不撤回来,用了将近24个小时才回到大本营。

休息了三天之后,大队再次出发去冲顶,罗静又跟着大家一起重新出发。第二次攀登非常辛苦,而且波折不断,有一位夏尔巴发生了滑坠,另一名夏尔巴扑过去把他救了下来,可是救人的这个夏尔巴却没有逃出厄运,因为滑坠而遇难了。这次攀登,从4号营地登顶再回到4号营地用了整整30个小时,最后有15个人登顶,罗静成为其中唯一的女性。然而,这其中有5个人没能下来,把鲜活的生命留在了山上。这也是罗静攀登生涯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次山难。

这些年,登山的死亡率在渐渐下降,随着攀登商业化更加成熟,攀登也变得更安全,但是唯独干城章嘉的死亡率却是上升的。人为也好,客观也罢,罗静认为,攀登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大家集体的协作,每一个环节在山上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干城章嘉的这次山难,也给罗静敲响了警钟,使得她在今后的攀登中更加谨慎,逐步做到自己掌控计划,主导攀登的进程,成为越发成熟的攀登者。endprint

罗静走上8000米攀登的道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杨春风。罗静坦言,杨春风是她8000米攀登的领路人。两人相识于雀儿山,正是听了杨春风的讲述,罗静才开始对8000米山峰的向往,而她第一次去攀登马纳斯鲁也是跟的老杨的队伍。罗静说:“可以說,杨春风是我的攀登导师,我对他甚至有种由衷的崇拜。”

干城章嘉登顶那一天是5月20日,一个月后的6月23日,这个日子罗静永生难忘。从干城章嘉回到加德满都时,罗静就知道杨春风和饶剑锋他们要去南迦帕尔巴特峰,她当时也特别想跟他们一块儿去,但种种原因没能成行。6月23日,杨春风和饶剑锋在南迦帕尔巴特的大本营遭遇塔利班的枪击遇难。罗静看到消息的时候在地铁里,她当时一下子感到很混乱,只能随便找一个站下车,像个无头苍蝇般四处转,给认识的所有人打电话核实这个事情。她说自己当时一直流着眼泪,无法相信。但最终消息还是被核实,这是一种痛失挚友的打击。

罗静本来跟饶剑锋约定7月去迦舒布鲁姆I峰、II峰的,当时很多攀登者都取消了这个攀登季前往巴基斯坦的行程,而罗静最终还是决定单独前往。她说,订机票的时候,她的手在那个“确认”键上犹豫了几乎一天的时间,找各种朋友,希望得到鼓励,但大多的反馈还是劝阻。最终,一个在2011年登马纳斯鲁认识的西班牙老哥当时听到罗静的消息时,发邮件给她:不要被外界的恐惧占据内心。可以说,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般影响了罗静的一生,也正因为这句话让她终于按下了确认键,订好了7月6日前往巴基斯坦的机票。这中间的13天对罗静来说仿佛相当于一个世纪,成为她心路成长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所有的这些也许都是一名真正的攀登者需要经历的,罗静后来也经常告诉朋友:真正的登山不是一次两次的成功,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遇到很多问题,你最终怎么去解决它之后给自己带来的成长。这样会让自己更强大,也会让自己越来越理性。

攀登之外

漫长的14座8000米之路,充满了危险与艰辛,然而除了过硬的攀登能力,其所需的高昂的费用也是任何人都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我们顺理成章地认为,能够走上14座攀登这条路的人,一定都会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或是成功的企业家,或是家底殷实。其实,从2010年辞职开始专心登山,罗静在经济上一直都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年,罗静基本都是半赊账半临时的方式来解决登山的资金。像攀登K2和迦舒布鲁姆I峰、II峰时,罗静当时只付了三分之一的登山费用,回来后想办法再还钱。有时有朋友资助几万,有时也用众筹的方式,也有去帮人带队登山抵扣登山款,罗静想尽各种方式一点一点地凑,她笑着说:“当你把这个当作最重要的事去全力以赴时,就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后来逐渐在攀登圈小有名气,罗静得到了品牌的赞助,在登山费用上才总算不再那么拮据。

除去攀登的种种光环,回到家里,罗静也同样是个普通的女人。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儿子今年已经12岁,刚上初中。聊起儿子,罗静满脸都是甜甜的笑容。由于自己的攀登以及带队出行,罗静每年有很多精力要花费在山里,陪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她希望与儿子是朋友般的相处方式,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能够是高质量的陪伴。懂事的小家伙平时大都跟姥姥生活在一起,他似乎也知道,妈妈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罗静说,随着儿子逐渐懂事,对于她登山的风险也有了似懂非懂的认知,他曾对妈妈说:“妈妈,我支持你做你喜欢的事,但以后你能不能去爬矮一点的山,这样会比较不危险。”虽然是童言,但儿子的这些暖心话语时刻记在罗静心底,也会让她在攀登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保障,更认真地做好每一次攀登的风险管理。同时,罗静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人活着是应该有梦想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努力实现它。

随着这个登山季13座高峰的完成,圆梦14座似乎已经触手可及。聊起14座圆梦之后的人生方向,罗静认真地说,她想要成立一家登山探险公司,然而目标并不是那些高难度的8000米山峰,而可能是一些五六千米左右的山峰,她最想做的是在中国推广登山运动,推广正确的攀登理念。其实,计划做这样一家公司,除了想要把自己攀登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理念推广给更多人之外,罗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这几年一直在攀登8000米,罗静也有了几位非常熟悉的夏尔巴,不夸张地说,他们之间是过命的交情。罗静说,由于这几位夏尔巴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攀登经验,所以很多时候,登山公司聘请他们,大都是在攀登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山峰时,需要他们去做修路等风险比较高的工作。罗静说:“他们陪我攀登了好几座8000米的山峰,质朴而真诚,我们现在就像亲人一样。他们的年龄也慢慢大了,我不希望他们再去做那些危险性高的工作,但是他们却需要靠这个来吃饭。所以我跟他们之间有个约定,那就是我要做自己的探险公司,聘用他们,我们不去攀登那些危险的山峰或线路,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推广登山运动,扩大参与登山的人群基数。”这个约定简单而美好,与自己信任的夏尔巴合作,让他们能够在更安全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而同时罗静也能够去完成自己推广攀登的愿望。攀登成就了罗静,而在她圆梦之后,她最真实的愿望是如此平实,只是想反哺攀登这份事业,承担一名攀登者的社会责任。

全力以赴

罗静说,这些年攀登给她带来很大的收获:在攀登时需要做选择的情况下,她会非常快地得出结果,而且非常清楚地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任,所以这个过程中,会百分百关注,全力以赴对待自己的选择。当然最后即使没有登顶,也不会有遗憾,因为自己尽了全力。在生活中,也如是。

罗静就这样坚定地走在14座攀登的路上,今年连续完成三座8000米山峰之后,罗静已经成为国内民间登山者中率先完成13座山峰的人,14座之路接近尾声。最后一座希夏邦马,是14座之中唯一一座全部位于中国境内的山峰,攀登难度也相对低一些,罗静计划明年攀登。虽然登山绝不是竞争,但她毕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完成14座8000米的民间攀登者。也许,在她心底,完成这个愿望也是为了挚友杨春风。

罗静,这朵盛开在8000米之巅的中国玫瑰,她用自己的执着与专注,将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我们期待着明年的攀登季,能听到她的好消息。endprint

猜你喜欢
尔巴攀登者山峰
天空低了
The blind climber 盲人攀登者
张志
拥抱
提醒有时
有多少只乌鸦
落地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征服那座最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