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适应现状分析

2017-09-09 02:26沈小飞
科技资讯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中学生

沈小飞

摘 要:本研究采用邹泓修订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1025名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进行调查。得出结论:(1)中学生社会适应总体良好;(2)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在独生子女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在各年级稳定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社会适应 中学生 性别年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75-04

社会适应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检测指标。目前,社会适应还没有一个明确一致的定义,各个领域有着自己的理解。社会适应是一种互动过程。社会适应是个体自身与环境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进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1]。社会适应是一种能力。当个体面临陌生的环境和同伴交往等情境时,通过不断控制周围环境、并对其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2]。社会适应是一种反应。社会适应是个体根据自身经验和能力对外界环境或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3]。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邹泓、刘艳等提出,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达到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社会协调状态的综合反映[4]。

中学时期,也就是所谓的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智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情感趋向成熟,意志也迅速发展。然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由于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同步以及来自个人、同伴、家庭、社会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易使其产生社会适应不良问题[5]。

有人认为社会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人反对这个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6-7]。社会适应水平的高低对于解决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有一定的關系。且研究表明,社会适应与个体幸福感呈正相关,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越多[8],故而对青少年的成长越有利。

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十分关注。本研究对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解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的现状,以及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总体现状,为社会、学校、家庭给中学生提供更适宜其成长的环境提出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芜湖、上海、黄山等地的中学生,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问卷1025份,有效问卷1006份,有效率98%,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采用周晖(2008) 编制,邹泓、余益兵等( 2012) 修订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共50个项目,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人际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消极退缩8个一阶因子。采用自陈量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0,各维度内一致性系数从0.613~0.878。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录入和处理,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中学生社会适应的总体水平

由表2可知,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较高。自我肯定的水平高于自我烦扰的水平,亲社会倾向的水平高于人际疏离的水平,行事效率的水平高于违规行为的水,积极应对的水平高于消极退缩的水平。

2.2 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差异比较

2.2.1 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性别差异比较

为研究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对其在性别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知,t (自我肯定)=4.13,表明自我肯定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男性的自我肯定高于女性的自我肯定;t (自我烦扰)=-2.17,表明自我烦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的自我烦扰低于女性的自我烦扰;t (亲社会倾向适)=-1.05,表明亲社会倾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的亲社会倾向低于女性的亲社会倾向,t (人际疏离)=3.20,表明人际疏离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男性的人际疏离向高于女性的人际疏离;t (行事效率)=0.52,表明行事效率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 (违规行为)=4.98,表明违规行为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男性的违规行为高于女性的违规行为;t (积极应对)=3.67,表明积极应对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男性的积极应对高于女性的积极应对;t (消极退缩)=-3.38,表明消极退缩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男性的消极退缩低于女性的消极退缩。

2.2.2 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比较

为研究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对其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知,t (自我肯定)=2.49,表明自我肯定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自我肯定高于非独生子女自我肯定;t (自我烦扰)=-2.51,表明自我烦扰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自我烦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自我烦扰;t (亲社会倾向适)=0.82,表明亲社会倾向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 (人际疏离)=-0.57,表明人际疏离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 (行事效率)=1.47,表明行事效率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 (违规行为)=-3.27,表明违规行为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违规行为低于非独生子女的违规行为;t (积极应对)=2.01,表明积极应对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 (消极退缩)=-2.20,表明消极退缩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消极退缩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消极退缩。endprint

2.2.3 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年级的差异比较

为研究社会适应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对其在年级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知,F(自我肯定)=1.80,表明自我肯定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自我烦扰)=10.29,表明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在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F(亲社会倾向)=0.51,表明亲社会倾向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人际疏离)=0.77,表明人际疏离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行事效率)=8.69,表明行事效率在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初一学生的行事效率最高,高一的行事效率最低;F(违规行为)=3.21,表明违规行为在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高三学生的违规行为最高,初一的违规行为最低;F(积极应对)=3.99,表明积极应对在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初一学生的积极应对最高,初三的积极应对最低;F(消极退缩)=4.57,表明消极退缩在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高三学生的消极退缩最高,初一的消极退缩最低。

3 讨论

3.1 中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的差异分析

由研究结果可知,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无论在自我肯定、亲社会倾向、行事效率、积极应对几个维度都是较高的,而在自我烦扰、人际疏离、违规行为、消极退缩这几个维度上水平较低,这反映了现在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较为良好。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提出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各分数段的实际分布情况与常模的理论分布做比较,以此为依据考察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整体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总体上青少年适应行为较好[9]。但是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各变量上的表现又略有差异。因此,需要对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3.2 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研究结果可知,男生与女生在社会适应水平上的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孟四清[10]、王慧君[11]、崔丽霞[12]等多人研究结果一致。在自我肯定、人际疏离、积极应对、违规行为这几个维度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在自我烦恼、消极退缩几个维度上,男性显著低于女性;在行事效率、亲社会倾向上则没有显著差异。这与男性与女性青少年时期在身体、情绪、认知等方面发育成熟的速度和程度及性格特点有关。男性多性格外向,敢想敢做,独自行事,且青春期正处于叛逆期,故男性在自我肯定、人际疏离、积极应对、违规行为几个维度上的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而女生多敏感内向、善于求助,性格上更早的成熟使其处理事情更加稳重,故在自我烦恼、消极退缩几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

因此,在中学生时期,男女生面对社会适应这一问题需要的帮助是不相同的,老师和父母应该对男女生区别对待,给予中学生适合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水平。

3.3 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由研究结果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水平总体上并无十分显著差异。在亲社会倾向、人际疏离、行事效率和积极应对上,独生子女得分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人们的预想不一致。人们对于独生子女的通常印象为自私、骄纵、难与人相处,而结果显示并非如此。且在自我烦恼、消极退缩维度上独生子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肯定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应该与社会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关,独生子女普遍增多,使得独生子女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投入更多,让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增强,且比非独生子女更加自信和勇敢。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独生子女的违规行为还是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就说明,仍然存在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骄纵和溺爱,需要引起社会的注意。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社会适应水平上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各维度上略有不同。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得独生子女数量大量增加。而如今,国家放开二胎政策,非独生子女的数量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有所上升。非独生子女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烦恼和消极退缩需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关注。

3.4 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年级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社会适应水平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在自我肯定、亲社会倾向和人际疏离几个维度上,各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年龄跨度比较小,且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会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他们接触的环境比较稳定。需要关注的是在违规行为和消极退缩上,高三学生是得分最高的。高三的学生要面临高考的重大压力,在重大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因而消极退缩。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放弃高考,初步接触社会,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了适应,因而消极退缩。高三的学生有迷茫,有压力,但同时也有动力,十分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的正确的支持与鼓励。相比于高三学生,初一的学生在行事效率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在违规行为和消极退缩上显著低于其它年级,和我们印象中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初一学生是一致的。初一是中学生塑造人格、塑造性格、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

4 结语

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从整体上来看,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较高。自我肯定得分高于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得分高于人际疏离,行事效率得分高于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退缩,故中学生社会适应总体状况良好。

(2)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社会适应各维度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男生在自我肯定、人際疏离、积极应对、违规行为上普遍得分较高,女生在自我烦恼、亲社会倾向、消极退缩上普遍得分较高。

(3)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个别维度上有略微差异,独生子女的自我肯定和违规行为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自我烦恼和消极退缩水平高于独生子女。

(4)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在各年级无显著差异,成稳定排布,但是高三年级学生在违规行为和消极退缩上的水平最高,需引起关注,而初一年级学生总体适应情况最好。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中学生应对压力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5.

[2] 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与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31-434.

[3] 邹泓,余益兵,周晖,等.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构建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5-72.

[4] 邹泓,刘艳.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的评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29-36.

[5] 王海涛,李辉,浦昆华.初中生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120-122.

[6] 张海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争鸣综述及其进一步的思辨[J].心理学探索,2001(3):42-46.

[7] 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6):169-175.

[8] 鲁玲.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4):44-48.

[9] 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等.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J].心理学报,2008,40(9):1013-1020.

[10] 孟四清.当代中学生适应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4):37-38.

[11] 王慧君,吴伟平.寄宿制民办学校高一新生适应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105-109.

[12] 崔丽霞,郑日吕.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13-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