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邻避设施规划建设中冲突的成因分析

2017-09-09 15:17娄沪鑫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娄沪鑫

摘要:随着经济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污染型邻避设施作为经济社会的衍生品近些年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由于其明显的负外部性以及成本收益不平衡性,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遭到了周围民众的反对,引发一系列邻避事件。本文应用价值累加理论与有效决策模型,深入探究矛盾发生的机理,构建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为政府解决邻避问题和促进公众参与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污染型邻避设施 价值累加理论 有效决策模型 公众参与

0引言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处理站、PX化工厂等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公共设施也相继增多,此类设施因本身污染程度高,“搭便车”行为发生频繁,导致周围居民不满情绪加重,引发一系列邻避事件。从2006年广东番禺事件到2007年厦门PX事件,到2015年812天津港事件,邻避事件在我国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为了减少邻避冲突的发生,解决邻避矛盾,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本文应用价值累加理论和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深入探究矛盾发生的机理,提出公众有效参与决策模型,应用该模型解决不同情况下治理邻避问题方法,并针对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污染型邻避设施规划建设的情况提出建议,为今后邻避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1污染型邻避事件发生机制研究

准确了解邻避冲突的发生机制是解决邻避问题的重要环节,是政府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有效发挥调节功能的前提。美国学者斯梅尔赛(Smelser)于1962年提出价值累加理论,该理论指出了导致和促进集体行动的六个“充要”社会条件——结构性诱因、结构性怨恨、一般信念的形成、诱发因素、行为动员、社会控制能力下降。邻避冲突的发生作为一种集体行为,可以应用“价值累加理论”对此行为进行剖析。

1.1结构性诱因

环境条件是有利于集体行动发生的结构性诱因,集体行动往往发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之下,其包括社会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

(1)社會环境。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增高,污染型邻避设施增多,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加,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公众希望通过参与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我国公众参与发展较晚,相关理论不成熟,公众参与途径单一导致公众与政府之间矛盾升级。

(2)自然环境。污染型邻避设施具有明显的污染性,对其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1.2结构性怨恨

结构性怨恨来源于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从而引发了怨恨或剥夺感。

污染型邻避设施作为邻避设施的一种具有两种典型特点即:一负外部性;二成本收益不平衡性。污染型邻避设施的建造往往只对其周围居民造成损失,但由区域内的大部分居民受益,此种“搭便车”的行为导致邻避设施周围居民产生不公平感和自身权利的剥夺感。

1.3一般信念的形成

结构性诱因与结构性怨恨不足以导致集体时间的发生,当群众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增加时导致一般信念的产生,此时的集体行动者失去了责任意识,其行为不受意识支配。

政府解决问题效率不高,公众诉求权利途径有限增加了居民的你不公平感,通过邻避抗争表达自己的不满。

1.4诱发因素

一般信念形成促进了集体行为的发生,而突发性事件往往是点燃集体事件的导火索。

上文分析指出,污染型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会给周围居民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害。邻避设施周围居民的健康问题,或者财产威胁问题往往作为突发事件刺激邻避冲突的发生。

1.5 行为动员

Guagnano(1995)提出ABC理论认为人的环境行为是由个人的环境态度与情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上述条件成立的基础上,集体的领导者或鼓动者发出呼吁,传播结构性怨恨,使原本单一的行动者聚集起来,加速信息的传播。

现代社会网络媒体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快捷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快速传播,并使各地网民通过网络联系起来。

1.6社会控制能力下降

社会的控制能力是指政府对集体行动所作出的反应,当社会控制无效时,大规模集体行动发生。

邻避事件的发生要求政府针对问题作出反应,但由于在邻避事件中政府的信任缺失,且目前解决邻避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由此导致政府对于该类问题控制失效。政府对问题的解决政策难以有效推进加速了邻避事件的发生和传播。

1.7小结

通过价值累加理论对邻避事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邻避冲突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是由公众权利受到侵害、不满政府决策、公众参与无法有效解决、公众政府信任缺失等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要解决污染型邻避设施引发的邻避问题,就要解决规划建设中公众的参与问题。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公众参与就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中展开,参与方式包括公民咨询大会、公民大会等,但也有许多官员认为公众的参与增加了政府工作负担,减缓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因此,为探究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如何保证公众有效的参与到污染型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中,政府针对不同的规划问题如何选择不同的决策,本文应用托马斯的公众参与有效模型进行分析。

2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污染型邻避设施作为社会发展的必要衍生品日趋增多。引发邻避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单一角度入手解决较为困难,增加政府工作的难度,因此,要尽量在项目规划建设初期引入公众参与,不仅能提高公众参与的兴趣,还能降低公众对于设施的排斥心理,为政府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力量。

参考文献:

[1]丁运,俞萍.价值累加理论叙事框架下的群体性事件探析——对“乌坎事件”从微观社会心理学角度的再审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91-99.

[2]张良.有效决策模型视角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刘红岩.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再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102-105.

[4]赵宬斐.“网络集群行为”与“价值累加”——一种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08):67-77+127.

[5]张轩.城市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D].华中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