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二区产液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

2017-09-10 15:29刘文冯国君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采收率

刘文 冯国君

摘 要:港西二港西油田的第一个实施“2+3”开发的单元,但随着聚驱工作得不断推进,制约聚驱效果的因素不断凸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受益油井产液结构不均,严重制约至聚驅效果的发挥,需系统研究,有效的释放油井潜能,充分发挥聚合驱潜力及效果。同时为其他同类油藏聚合物驱产液结构调整提高采收率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驱;产液结构调整;低液低效;采收率

1 产液结构评价

由于注聚区地层疏松,出砂严重,受益油井大部分需防砂生产,但伴随着产液结构出现高低之分。注聚受益井58口,未防砂井11口,平均日产液量56.1m3;防砂井47口,平均日产液量22.9m3,其中8口井,目前平均日产液7.4m3,产液结构差异明显。造成产液结构差异明显的原因如下:①油层合采,部分油层主出力,如西7-13井NgI2.3.II1.III四层合采,NgI2-2、NgIII原油粘度大,流动性差,而NgI3-1、II1-2为油水同层,经分析认为NgI3-1、II1-2主出力,日产液量近100方,而NgI2-2、NgIII不出力。②层间矛盾,造成部分砂体低能低液,部分地下配水井由于注入层段多,造成部分层段吸水差异明显,吸水差的层注采失衡,累计注采比不断下降,致使受益油井液量不断下降,如西38-10-2井组NmII9-2层受益油井西37-10-3表现低能低液。③平面矛盾,造成单向突进严重,部分油井供液量变差,如西新39-9井组NmII7-2层,由于注入井与受益井西39-10K间动态关系明显,井间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渗流通道,注入液主要沿该方向渗流,而西38-10-3方向供液开始变差。④防砂后,割缝管堵塞,造成低液,港西二区由于地层出砂,大部分受益油井防砂生产,但防砂后易造成割縫管堵塞,造成低能低液。区块有8口受益油井表现该现象,由于堵塞造成油水井间无法建立有效的注采关系,严重遏制了聚驱效果的发挥。

2 产液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针对产液结构不合理现象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调整对策,具体对策如下:

①高液无效多层合采受益油井,卡埋层,控液生产。针对想西7-13这类井,进行埋层生产,埋掉NgI3.II1.III,单采NgI2-2,卡主出力层单采,充分释放潜力油层,建立良好的聚驱见效关系,提高砂体聚驱开发效果。②提级分注、重分注同时结合深部调剖处理,有效缓解和改善层间矛盾,提高未动用层聚驱开发效果,改善整个区块聚驱开发效果。③深部调剖处理结合动态调配,有效扩大聚驱波及体积,提高砂体整体聚驱开发效果。④补层完善,增加受益方向,有效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砂体动用程度,扩大聚驱效果。⑤防砂解堵,充分释放油井潜能。提高防砂工艺适应性,有效改善防砂砂堵现象,延长防砂有效时间,建立良好的注采见效关系。

3 防砂井采液结构调整研究

3.1 砾石充填防砂井液量的影响因素

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渗流模型,可以简化为三个均质环形地层构成的复合油藏,及割缝管与套管环空间的均质油藏,其半径为r0,渗透率为K0;地层中的砾石充填带的均质油藏其半径为rs,渗透率为Ks;还有原始地层与充填带之间的均质油藏,其半径为r,渗透率为k,则通过复合油藏的渗流特征,可以推导出地层的产量为其中rwf:井底半径m。

由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砾石充填防砂井液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压差、射孔厚度、环套砾石充填带有效渗透率、地层中砾石充填带渗透率。由此,在防砂作业过程中需要优化射孔参数,优化防砂工艺,提高防砂井的产液量。

3.2 提高防砂工艺适应性

为提高防砂油井工艺适应性,充分释放油井潜能,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经过优化,港西油田聚驱防砂主要施工工序变为:地面管线试压——正洗井——氮气泡沫液返排——稳压放喷——回探、冲砂——下防砂管柱——砾石充填防砂——防砂完井。

4 产液结构优化调整实践与应用

依据以上研究成果及相应优化调整对策,编制了港西二区聚合驱综合调整方案,其中产液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方案的主体与核心,共计制定产液结构调整措施15口,实施效果显著。共计实施15口,有效井13口,平均单井日产液量由13.1方增加至21.3方,日产液量提高了近62.6%,达到了目前港西油田防砂井的合理采液量,可以建立有效的注采关系,为聚驱见效夯实了基础。同时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增加3.72吨。

5 总结与认识

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施,在防砂实验过程中,取得了一下几点认识:①采用氮气返排;②冲砂作业过程中,要求泵车满足大排量需求(0.5m3/min以上),保证冲砂彻底干净,避免砾石回落至防砂管柱中,造成产量下降;③高压井作业中不能采取放喷措施,采用优质压井液压井,避免使用卤水造成结晶堵塞防砂筛管。

参考文献:

[1]刘义坤,王立军,等.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合理提液的影响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报,1999,23(2):20-22.

猜你喜欢
采收率
Q井区标定采收率及计算可采储量研究与应用
浅析常规稠油油藏可动凝胶调驱技术
升级流场管理 提升水驱油藏驱油效率
侧钻井试油工艺浅谈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