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2017-09-10 15:29徐魁伟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危害分类

摘 要: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环境中通过摄入、积累等途径对人类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系列物质。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人类和动物有很大危害,尤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人类流行病的发展,研究表明人类生殖障碍,某些癌症及发育异常都与内分泌干扰物相关,故对于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热点。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分类;检出;危害

1内分泌干扰物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在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并会导致异常的效应,严重时可能会产生三致的物质。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生物圈,通过降水及污水排放,容易进入水体进而造成水环境污染,随后通过饮水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2内分泌干扰物分类

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可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前者如植物激素,后者包括药物和工农生产所用的化学原料和中间产物等废弃物,也包括家庭生活和垃圾焚烧等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等环境内分泌干扰污染物。

其中烷基酚类中的壬基酚和辛基酚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的代谢产物,BPA是工业上合成塑料、环氧树脂、聚碳酸酯的原料,是目前我国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工业化学品之一,由于桶装水、瓶装水的普及使用及各种包装材料中BPA的溶出,导致其在生活污水中的含量也相對较高。

3内分泌干扰物的检出现状

内分泌干扰物目前在国内外均已被广泛检出,其中张琴等对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在我国地表类水体中,比如天然水体中七大水系均有EDCs污染,武汉地区6个湖泊与两条河流检测出9中内分泌干扰物。王衫林等对内分泌干扰物在水体、土壤及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結果如下:在近海水体中,厦门海域有机氯农药为0.5~1.8μg/L,与其它河口相比污染水平居中,闽江口,九龙江口的DDTs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5~27.8 n g/L和1.0~2.3 n g/L,长江口PCBs和有机氯农药分别为0.2~19.0 n g/g (dw)和1.3~36.0 n g/g(dw);北京污泥中PAEs的污染水平远高于其它内地及香港的10个城市(平均浓度为29.8 mg/kg),高达114.2 mg/kg。

4内分泌干扰物对动物及人类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人类和动物有很大危害,尤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彭双清等通过实验将SD大鼠分为四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CDD与PCBs联合暴露引起明显的毒性效应,表现为动物体重明显下降,脏器系数与血浆生化指标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组织发生氧化损伤,并诱导组织CYPIAI和HSP70蛋白高表达。Du Yeon Bang等对于来自食品塑料包装的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了某些袋装的儿童食品,婴儿配方食品及打包的午餐包装所代谢产生的邻苯二甲酸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以外,通过各种接触途径所接触的邻苯二甲酸脂,苯乙烯和双酚A的暴露水平远小于人类能接受的暴露极限,在安全范围内。赵丹丹等提出EDCs与激素一样,极微量(μmol或更少)就可以引起细胞功能的显著改变。综上所述,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动物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对于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研究十分迫切。

5结语

目前,众多学者已经对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质及危害进行了研究,其在国内外水体及土壤环境中均已有检出,检测方法也已成熟,众多学者也有针对性的对地表水体及污水处理厂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地下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方法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地下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研究将会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张琴,包丽颖,刘伟江,等.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2):91-96.

[2]吴德生.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健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4):195-197.

[3]李培霞.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及直接光解研究[D].武汉大学毕业论文,2005.

[4]胡晓芳.活性污泥系统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迁移转化研究[D].上海交大毕业论文,2009.

[5]崔玉川,傅涛.我国水污染及饮用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3):23-25.

[6]薛晓飞,吴峰,邓南圣.关于武汉地区河流与湖泊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调查与分析[J].洛阳大学学报,2005,20(4):33-36

[7]王杉霖,张剑波.中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3):227-231.

[8]莫测辉,蔡全英,吴启堂,等.我国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4):362-366.

[9]彭双清,卢春凤,王以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评估与作用机制[C].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57-58.

[10]DuYeonBang,MinjiKyung,MinJiKim,etc.HumanRiskAssessmentof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 DerivedfromPlasticFoodContainers[J].ComprehensiveReviewsinFoodScienceandFoodSafety,2012:453-470.

[11]赵丹丹,袁聚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4):450-452.

作者简介:

徐魁伟(1986- ),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

猜你喜欢
危害分类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