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功能性便秘的肠道管理与治疗

2017-09-12 12:57梁燕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幼儿

梁燕

【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发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病,尤其是幼儿较常见,严重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質量。解决功能性便秘这一难题,首选并不是药物治疗,而是肠道管理。肠道管理是采取饮食、排便训练等方法来调节肠道功能、避免肠道内粪便潴留,营造良好的肠道内环境以提高排便规律性。对于一些难以用肠道管理方法改善的便秘,可以给予相应的药品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幼儿;肠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8..02

功能性便秘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病,高发于幼儿。发病率报道不一,综合不同报道得知:大致在7%~30.5%之间,且有地域性差异。由此可以推断,饮食习惯对便秘的发病率有一定影响。从门诊接诊的病例上来看,功能性便秘多发于3~6岁幼儿。所谓功能性便秘指的是除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疾病和药物性因素之外导致的便秘。这类便秘占幼儿便秘的九成以上。

1 病因分析

到目前为止,幼儿功能性便秘病因并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与饮食、幼儿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导致肠道分泌消化液量过少、肠管张力蠕动力量不够和排便肌肉张力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患儿低渣饮食显著,导致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在直肠里长时间逗留,其水分被机体再次吸收而大便干结,形成便秘。有研究表明:如果饮食中每天增加30 g的纤维素,肠蠕动将会明显加强,医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纤维素样效应。此外,幼儿功能性便秘与其情绪状态有较大关系,如害怕、焦虑等情绪状态。

1.1 饮食习惯不良

目前,医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便秘与饮食有着莫大的关系。据不完全调查,幼儿挑食、偏食的现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不爱吃蔬菜、水果等,致使食物中所含的机械和化学的刺激不足,尤其是低渣食物,使得肠道所受的刺激不足,反射性蠕动力量减弱导致便秘。

1.2 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

根据排便机理,粪便在结肠的总蠕动后进入直肠,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射。正确的做法是一有便意,就要排泄,才能提高直肠排便反射敏感性,形成规律排便习惯。但如果因为其他原因经常忽视便意、排便姿势不对、常用强泻剂等,会减弱直肠反射敏感性,因无排便反射而导致便秘。

1.3 情绪不稳定

情绪状态是条件发射的外环境,害怕、激动等情绪会干扰条件反射,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强度加大,引发肠内壁中胸腰支交感神经作用增强,导致便秘。

除此之外,睡眠不规律、不充足也会导致持续的高度精神紧张而影响结肠正常蠕动,甚至还有可能引导结肠痉挛性收缩,也是导致便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功能性便秘的罗马III诊断标准来判别。在诊断前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便不尽和便次减少等症状至少六个月,且在近3个月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罗马III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2.1 需符合2项或2项以上

过去3个月内,至少25%的排便感到困难;过去3个月内,至少25%的排便干球状;过去3个月内,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过去3个月内,至少25%的排便需物理帮助。

2.2 便次<3次/周;

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3 肠道管理策略

肠道管理较为有效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合理饮食,二是排便训练。

3.1 合理饮食

有很多报道认为:增加纤维摄入量能有效地改善粪便性质、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性。纤维素并不会被肠道吸引,而是起到肿胀粪便,刺激直肠动力的作用。这对于哪些纤维素摄入量偏小的幼儿非常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肠梗阻、巨结肠和神经性便秘的幼儿不但不能摄入纤维素,反而还要减少,并定期排便。

有报道指出:粗纤维丰富的蔬菜、瓜果,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比如荞麦、大麦、豆类等。也可配合选用芝麻、蜂蜜、松子、竹笋、土豆、香蕉、银耳、花生、菠菜、芹菜、植物油、无花果、荸荠等食物。切记禁酒、烟、浓茶、咖啡、不吃大蒜、辣椒等刺激食物。

3.2 排便训练

排便训练指的为了改善幼儿排便困难,人为地对幼儿童的排便行为进行有规律的强化、训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良好排便习惯是人正常行为力的重要表现,大多数人排便有规律,均是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排便,在早上排便的人占多数。培养幼儿良好的排便习惯,能有效的预防和改善幼儿功能性便秘。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要求幼儿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去卫生间排便,选用便盆的高度要与幼儿身高相切合,以确保幼儿排便姿势正常。正确的姿势是双膝略高于臀部、双足着地便为用力,教育幼儿呼气结束后屏气增加腹压,协调肛门括约肌活动,进行排便。严禁幼儿在排便时玩玩具分散注意力,多次反复练习,直到排出粪便。家长要有耐心,千万不能呵斥幼儿,以劝导为主,每次成功排出粪便后,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一般来说,在早上起床后和晚餐1小时后训练2次,每次训练不宜超过10 min,以避免长时间坐便盆产生疲劳和厌倦感。有报道指出:排便训练2周后,幼儿便会养成保持1~2次/d的习惯,排便困难消失,排便训练对一些伴有污便的患儿效果更好。

4 药物治疗

对通过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和排便训练无法缓解的幼儿功能性便秘应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帮助幼儿尽快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幼儿还未形成规律排便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要给予一定的缓泻药物,帮助幼儿排便。临床上常见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有泻剂、胃肠动力药、益生菌剂等。泻剂可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和润滑性泻剂4 种。

4.1 容积性泻剂endprint

容积性泻剂主要小麦麸皮、甲基纤维素、欧车前制剂等,这类泻剂的作用机理是:进入肠道后遇水胶化,可以有效防止肠内水分被吸收,以达到增加粪便量,软化粪便的目的,利用排出。

4.2 渗透性泻剂

渗透性泻剂中,临床常用的有乳果糖、山梨醇糖、大麦麦芽浸膏、氢氧化镁、聚乙二醇等,它们作用机制是:进入肠道后可以有效提高结肠渗透负荷,达到增大粪便量,增加排便次数的目的。

4.3 刺激性泻剂

刺激性泻剂是通过刺激肠道,提高肠道蠕动效率,促进肠黏液的分泌以达到导泻的目的。这类泻剂主要有番泻叶、大黄、芦荟等。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泻剂可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在治疗幼儿便秘时,应慎用。

4.3 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润滑肠内壁达到软化粪便目的,便于排出。这类泻剂有石蜡油、甘油、多库酯钠等。

在治疗幼儿功能性便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一般建议采用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为主,刺激性泻剂由于有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应慎用。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长期给药导致肠动力不足和肠感障碍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幼儿便秘药物治疗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清除肠道里潴留粪便。药剂量可逐渐增加,确保潴留在肠道的粪便顺利地排空。第二步:维持治疗。药剂逐渐减少,达到可维持排便通畅,防止粪便再次潴留。第三步:停药观察。如若有幼儿有反复,就应重新给药治疗。

在治疗幼儿功能性便秘上,国内外学者多推荐渗透泻剂聚乙二醇。到目前为止,聚乙二醇4000是最理想、符合结肠生理功能的药物。它主要得益于它在在肠道里不被吸收、不降解、不发酵、无毒性等特点,而广受国内外医学界的好评。综合研究国外研究文献发现:在多项系统回顾及前瞻性随机比较研究中,聚乙二醇4000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和乳果糖等,一般服藥24至48小时,结肠蠕动功能便能恢复如常,1~2周后,就能每日定时排便。除此之外,聚乙二醇4000还不会干扰营养、维生素、矿物质的吸收,解决了一些泻剂不能长期使用的难题。国内随机对照研究与国外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聚乙二醇4000在改善幼儿结肠传输功能上的作用抢眼,其疗效远远优于其他泻剂。

除了选用泻剂治疗幼儿功能性便秘外,临床上还经常选用益生菌制剂。虽然国内报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有增加排便次数和软件粪便之功效,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比较研究,相关佐证资料欠缺,其对幼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证据不足。

参考文献

[1] 田一男,张镁硒.肛门直肠油压诊断儿童便秘[J].世界最新医学,2015,(52):22-26.

[2] 袁 嫒,曾庆明.曾庆明教授辨治幼儿顽固性便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28-430.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性便秘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复方嗜酸乳杆菌对功能性便秘的改善效果观察
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