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教育戏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2017-09-12 17:09刘慧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中小学

刘慧贤

〔摘要〕教育戏剧已经风靡了欧美国家教育界多年,但在中国教育中还鲜觅其身影。教育戏剧的理念,是运用戏剧元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相关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全人品质。创造性教育戏剧教学更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体验,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得到极致的发挥。

〔关键词〕教育戏剧;心理课程;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5-0025-03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 DIE)是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并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课程形式。教育戏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以教育戏剧时下的运用来看,教育戏剧是指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应用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以创造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1]。

一、创造性教育戏剧

(一)创造性戏剧的定义

亚洲引进教育戏剧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中在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被运用得有声有色,成为当地的重要教学形式。反观中国内地,教育戏剧的运用仍显得黯然失色。在中国内地,教育戏剧常被运用在幼儿教育和中小学语文、英语教学中,其中更多强调了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演,失去了教育戏剧的精髓。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如果仅注重于文本的表演,教育戏剧挖掘的只是动作技能,而没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在教育戏剧的前提下延伸出了创造性教育戏剧。戴维思和班姆认为,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原动力强的过程,透过戏剧的互动方式,领导者引导组员去探索、发展、表达及沟通彼此的想法、概念和感觉。在戏剧活动中,参与者即兴地发展“行动”与“对话”,其中内容符合当下探索的议题,而媒介为戏剧的元素——透过这些戏剧元素,参与者的经验被赋予了表达的形式与意义[2]。

(二)创造性戏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创造性教育戏剧的理念非常符合现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有体验和感悟。因此,创造性教育戏剧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创造性戏剧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支持

(1) “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的教育观

创造性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的教育观。创造性教育戏剧的教学过程就是一部戏剧的再产生过程,学生是主体,主动参与戏剧再创造的讨论,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与成员们一起合作,再现“作品”。这体现了“一切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学生在戏剧再创造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去塑造角色,并在演绎的过程中感受角色的行为和语言带来的思考,在与伙伴的合作中,学生不仅是单向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经验,还会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想法,这也使得学生在无意识中发展了自我的心理机能。无论在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学生对角色和整个剧本的主题有了更多方面和更深入的体验与思考。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做戏剧”的过程,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抽象的问题会变得具体,学生直面问题,思考解决策略。

(2)发现学习

常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四种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活动式、对话式和诱导式。讲授式是各学科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导入、知识讲授、实际运用。活动式教学主要环节为设计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感受。对话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确定主题、分组对话、解决问题。诱导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创作情境、操作体验、问题感知、交流感悟。在四种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诱导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它不是讲授式和活动式的简单相加,而是按心理学的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3]。而创造性教育戏剧教学就是诱导式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教师选定相关主题的文本戏剧,以其作为情境。在戏剧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情节或人物,让学生去想象戏剧的下一个环节会是怎样的,并演绎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知自己的价值观念或冲突,最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感悟中更了解自我。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提出的“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发现,能对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其能更好地把当前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而且这种建构不仅是对有计划的规律性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发现,还包括学习者避免因为某种信息的变动而未能保持有用信息使用的情况。”[4]因此,在创造性教育戏剧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构建戏剧剧本和演绎中发现问题及其原理,并能在演绎和讨论中推断出此原理的实际应用。

2.创造性教育戏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操作模式

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其模式主要分为无文本和有文本两种模式。无文本即即兴表演,引导者给出主题和时间,参与者根据想象力进行表演。参与者可以不受故事或文本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经验,但是也很容易出现主题凌乱、纯粹玩乐的弊端。而有文本模式则是要求参与者按照剧本演绎,故事整体效果会比较完整,但是自由性比较差,难以表现出参与者的内在体验。

创造性教育戏剧在心理课程中常把无文本模式与有文本模式结合起来。根据课堂主题选定文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文本的精华部分,让学生预演剧情或者让学生再创造。在自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表演中出现的行为和语言背后隐藏的内在动机。结合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戏剧的建构发展有关联的四大部分:说明(Exposition)、动作上身(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结束(Denouement),创造性戏剧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教学程序可分为几大步骤:暖身、叙述故事、故事剖析、问题讨论与分享。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把教育戏剧策略放置在不同教学阶段中予以灵活运用。其中故事剖析阶段是课程的主体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思考或演绎戏剧。创造性戏剧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技巧见表1。

教无定法,教师在运用创造性戏剧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戏剧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重点、时间、空间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出适合教师本人及学生的教学设计。创造性戏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二、对教育戏剧的未来展望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及师生关系上与其他传统的学科有所差异,它更强调学生的行为体验到认知的形成过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利用创造性教育戏剧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来讲,都是一大创新。虽然在中国内地,教育戏剧的教学运用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教育戏剧本身还在起步阶段,系统完善度欠缺;懂得运用教育戏剧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可学习的资源匮乏等。但是,从查阅有关戏剧的资料的过程中,我还是看到了教育戏剧的起色,从20世纪90年代的零星教育戏剧文献,到21世纪后涌出了不少的文献研究,而且有许多实践性的研究,证明了教育戏剧一直在发展,而且脚步也在加快。现阶段,教育戏剧的实践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处在摸爬滚打的阶段,我们可以多参考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教育戏剧经验,多与身边的同行一起商量讨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戏剧设计。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301-303.

[2]王援.浅谈幼儿艺术教育综合实施的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

[3]王海英.成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10(20).

[4] Ausubel D P. Some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limitations of learning by discovery. The Arithmetic Teacher,1964,11,290-302.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中山,528463)

編辑/于 洪 终校/张 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中小学
教育戏剧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干预研究报告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