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儿童恐怖症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2017-09-12 20:35沈晓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小学生

沈晓婷

〔摘要〕一个小学女生,家里进了小偷,抽屉被打开,妈妈的钱包和首饰被偷,保姆向其诉说很害怕,担心被谋杀,而后来妈妈让她一个人去拿香烟,恰巧也是放在那个抽屉里,进而产生了对黑暗和死亡的恐惧,并引起了退缩行为(一个人不敢睡觉)和恐惧症典型症状(一到晚上就害怕;经常做噩梦),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收集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她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她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黑暗和死亡的恐惧,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儿童恐怖症;小学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5-0050-04

一、一般资料

赵怡(化名),女,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较内向,胆小,依赖性强。其与父母同住,父母均为商人,经多渠道详细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家里有两姐妹,她是姐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5岁的时候,父母又生了个女儿,她成为姐姐。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性格内向,各方面表现一般,较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表扬。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惧怕黑暗和死亡,影响睡眠、学习,前来爱心园咨询。

个人陈述:小时候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同一个房间,父母都比较疼爱和关心她。后来,有了妹妹,她只能独自一人住到爸爸妈妈的隔壁,而爸爸妈妈也更多地去忙生意和照顾妹妹了。不过,由于家里开的店面需要照料,所以一家人经常住在店面后面的仓库里。三个月前的一天,天气很炎热,爸爸妈妈带着妹妹和她回到家里住。第二天,住在仓库里的保姆匆忙跑来告诉他们,仓库进小偷了,妈妈放在抽屉里的钱包和首饰都被偷走了。当时,幸好保姆房间里的电风扇坏掉了,声音特别响,小偷才没敢进那个房间,因此保姆平平安安。但保姆仍很激动地向全家人哭诉。

当时的她感到特别恐怖,头脑中不由自由地想象着自己处于完全黑暗的小房间里,小偷就在门外面撬锁。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将这件事情慢慢忘掉了。但有一次妈妈让她一个人去拿香烟,恰巧也是放在那个被偷的抽屉里面。突然她就觉得心里很害怕,哭着跑了出来。这以后她就非常怕黑,一到晚上就害怕,不敢一个人睡觉,不管父母如何打骂,非得跟着父母睡,晚上还经常做噩梦。而且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想到一些恐怖的事情,担心各种各样可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比如觉得被人跟踪,爸爸开车出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渴望能够像以前一样正常地生活和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黑暗和死亡的恐惧心理。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那晚家里被偷盗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老师反映:学习认真自觉,担任小组长,性格内向多疑,比较敏感。在班级里和同学的接触不是很多,拥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身体一直以来都比较健康,没有精神方面的治疗史。近几个月发现其上课经常走神,神情恍惚,很难集中思想听课,批评教育后,刚开始能控制自己,但过几天又会出现先前的情况。

同学反映:最近笑得比较少,好像很不开心,平时非常沉默。

五、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选择测试为SCL-90、SDS、SAS。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3,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2.5,抑郁2.7,焦虑3.9,敌对1.4,恐怖3.1,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5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 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六、评估与鉴别诊断

1.理论分析

科学研究发现,恐惧是有年龄差异的。其中,6~12岁的儿童中,40%的人有多达7种的恐惧,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恐惧。一些恐惧是天生的,怕黑暗;一些恐惧是被恐怖片和恐怖故事感染的。赵怡正好处在这个年龄阶段,怕黑怕死也是能够理解的。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期的许多恐惧会自然消失。

正常儿童对一些物体和特殊情境,如黑暗、动物、昆虫、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其恐惧的程度輕、时间短,恐惧心理很快消失,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属于恐怖症范畴。虽说恐惧心理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但并不是消极有害的,它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在危险场合下产生恐惧,会促使人们迅速离开险境。而恐怖症则是个体明知某些物体或情境不存在危险,却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体验,且远超过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劝解并不能消除,属于病态[1]。

赵怡对黑暗的恐惧感明显,引起了退缩行为(一个人不敢睡觉),恐惧症状典型(一到晚上就害怕;经常做噩梦),同时还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学习(上课神情有些恍惚,问其原因,她说上课的时候会想到一些恐怖的事情,影响听课效率),很明显其症状已经属于儿童恐怖症。

探究儿童恐怖症产生的原因,少数儿童的恐怖症有遗传因素,即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但多数恐怖症的起因是后天的。从性格上分析,赵怡比较内向胆小,特别敏感,而那次仓库进小偷、保姆哭诉差点遇害的经历加剧了她的恐惧心理。

恐怖行为若持续存在,会干扰儿童的正常生活,影响其认知发育和社会适应性发展,所以须尽早治疗。endprint

2.评估:儿童恐怖症

评估依据:

(1)对黑暗和死亡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怖,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提到那晚家里被偷盗的事情时,出现惊慌,感觉气不够用等感觉恐怖的症状。

(3)出现对黑暗和死亡的恐怖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且与创伤事件有关。

(4)对恐怖的处境——晚上一个人睡觉的回避行为,造成社会功能——学习和生活轻度受损。

(5)自己知道惧怕黑暗和死亡不合理、没必要,但无法控制。

(6)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助。

七、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1)求助者12岁,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比较敏感,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

(2)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

(1)由于父母生意比较忙,又要照顾妹妹,对她的关心和爱护相比以前淡了。

(2)经历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产生了心理阴影。

3.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性格内向多疑,比较敏感。

(2)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家里进小偷、保姆哭诉差点遇害一直困扰着自己。

(3)对现实情况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各种各样可怕的事情,如再次被偷、被谋杀等会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

八、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赵怡对黑暗和死亡的惧怕。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 咨询方案

我利用中午午间谈话和下午兴趣班的时间,多次把赵怡带到爱心园,展开咨询。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改变其对黑暗的恐怖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咨询方法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首先,找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可先从ABC模式入手:这个案例中的诱发性事件A,就是“黑暗”;詢问对方对A的感觉和反应,找出C(恐惧、害怕);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害怕的情绪,探询恐惧害怕情绪背后潜在的看法、信念等;分析她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信念作为B列出来。要注意的是,对于黑暗,她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判断和推论,在这些想法背后,会隐藏着她某些根本性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信念常以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绝对化要求为特征,这才是要找到的B。

其次,通过辩论,以积极提问的方式促使她主动思维,向她的不合理信念提出质疑,让她思考其信念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从而认识到改变其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性。

具体操作:

备一个录音机和优美的催眠曲或孩子喜欢的柔和的音乐磁带,睡觉前打开,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孩子进入梦乡。

教给她做放松操的方法,当她脑海里出现害怕的念头时,就打开录音机,伴随背景音乐,做放松操,一边默默对自己说,一边做:握紧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缩紧全身,缩紧,再缩紧;慢慢伸开身体,再伸开。反复做3~5遍。

在手腕上套一条橡皮筋,上课想“恐怖事情”时,用橡皮筋弹自己,当自己感到轻微的疼痛时,就会停止想“恐怖事情”。

九、主要咨询过程

1.第三次咨询

目的:学会放松。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

认知重建:帮赵怡识别造成对黑暗和死亡恐怖的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赵怡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积极的思维。如“黑暗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即使我处于黑暗中也不会遭遇什么”“死亡离我还很遥远”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展开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采用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2.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认知重建结果;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赵怡在黑暗中进入房间感觉恐怖的环节,依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以0~100单位计。

咨询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黑暗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 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

赵怡:(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黑暗和死亡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害怕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咨询师:回到家里商店呢?

赵怡:15~20。

……

根据同赵怡的谈话,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到商店 20,白天和别人一起到仓库30,白天一个人到仓库40,晚上和别人一起到仓库50,晚上一个人到仓库60,晚上一个人待在仓库的房间里70,晚上一个人进入被偷的房间80,晚上一个人进入被偷的房间打开抽屉90,晚上一个人在被偷的房间睡觉100。endprint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3.第五至七次咨询:系统脱敏治疗

分为两个过程:

(1)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赵怡对黑暗和死亡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咨询师:现在开始放松,当你感觉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之后,伸出右手食指告诉我。

赵怡五分钟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赵怡:0。

咨询师:好,现在闭眼想象我们前往你家的商店。

赵怡30秒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赵怡:10。

……

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6次的脱敏治疗,赵怡再想象在被盗房间里睡觉不再感觉焦虑紧张。

(2)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赵怡的恐惧反应:到商店,白天和别人一起到仓库,白天一个人到仓库,晚上和别人一起到仓库,晚上一个人到仓库,晚上一个人待在仓库的房间里,晚上一个人进入被偷的房间,晚上一个人进入被偷的房间打开抽屉,晚上一个人在被偷的房间睡觉。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赵怡出现恐怖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4 .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八次咨询,施测SCL-90,SDS、SAS,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赵怡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赵怡的成长。

十、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晚上一个人睡觉不再害怕了。

(2)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主动要求一个人睡觉了。

(3)他人评估:赵怡最近仿佛开心了不少。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① SCL-90:躯体化1.9,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1.7,抑郁1.7,焦虑2.0,敌对1.4,恐怖1.9,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49;阳性项目数36个,除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分在常模范围。

② SAS:粗分40分,标准分50,提示没有焦虑;

③ 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提示没有抑郁。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QQ的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赵怡对黑暗和死亡的恐惧,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赵怡及父母表示为了以后能够较好地培养她独立勇敢的意志品质,提出希望继续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由于我的实习即将结束,因而把赵怡转介给本校的另一位心理咨询老师,并和其一起共同商讨了中长期的咨询方案。咨询的方法以认知疗法为主,配合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提高求助者对自我的认识水平,发掘个人潜能,逐步完善人格,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十一、总结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与赵怡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赵怡的情况,取得了赵怡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她得到赵怡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赵怡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师针对赵怡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赵怡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赵怡的负性情绪。并采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赵怡对黑暗和死亡的恐惧情绪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当然,一个成功的个案不能只靠心理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学校、任课老师、学生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变和配合。

专家点评

该老师能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鉴别诊断,并通过系统脱敏法帮助个案减轻恐怖症状,同时能结合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干预,具有科学性。

点评者,李文祥,浙江台州路桥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李兴国,詹桂梅.儿童恐怖症的表现与治疗[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2):21-22.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三中学,台州,31805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我是小学生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
复读生心理咨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