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复习课为例

2017-09-13 22:09蔡志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规律笔者素养

蔡志强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主题教学是地理学科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方式。本文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教学;地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81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地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地理教学过程实现的,落实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建议在课时教学的基础上,补充主题教学。主题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近日设计了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主题教学复习课,通过案例整合“教程”和“学程”构建知识网络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同行探讨。

一、围绕教学主题,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1. 确定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唤醒旧知

开展主题教学,主题就是整堂课的“灵魂”,课堂上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主题展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节,笔者确定的主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该主题不仅要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还要能够运用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人类活动部分并非课标要求内容,但它是这部分内容的点睛之处,能够升华主题,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和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这里所说的地图主要是指世界陸地自然带分布图(见图1),这幅图在讲授新课时经常用到,学生熟悉。主题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主题的情境设计应贴近现实的环境、社会及学生的生活。上课伊始,笔者就以这幅地图为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链整合出有逻辑、可操作的学习链条。比如:

问1. 看一看,这幅图中有几个热量带?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问2. 在这幅图中形成了哪些自然带?

问3. 图中的自然带如何分类?可以分为几大类?能否描述分布和特征?

问4. 想一想,这幅图中体现了哪些差异性规律,空间尺度如何?举例说明。

主题教学的特征之一是整合“教程”与“学程”,不仅重视教师的教,还重视学生的学。笔者设计的问题链从现象到规律,从热量带的形成为切入点,层层递进,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笔者观察,有的学生在努力回忆旧知,有的学生在快速翻书查阅,也有的在看地图册找原图。通过读图学生能够说出五个热量带及成因,能够描述植被和土壤,并对自然带进行分类、描述自然带分布和特征。通过读图,学生能够轻松回顾四种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并能举出经典例子。找到这些地理事物都在说明他们在思考。师生平等对话,“教程”与“学程”得到整合,旧知得到完整再现。知识网络(见图2)

2. 围绕主题突出重、难点,构建知识网络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自然带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成因,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等及其主导因素,并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鉴于此,笔者出示案例:蒙古国植被分布(见图3)和蒙古国降水量分布(见图4)。

问5.看图说出蒙古国的植被分布体现的是哪种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什么?

在描述事物特征时,若从影响因素入手来考虑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那必将加强地理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生也会加深对地理原理的进一步理解。观察图4可以看到蒙古国降水由北向南递减,这是由于降水主要来自北冰洋,距海洋远近不同,这是由于海陆分布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就像内蒙古从东到西降水量程递减是因为距离太平洋远近不是同样的道理。

二、升华主题,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上完课后应对这节内容能有清晰而全面的把握,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在学科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如在本节中,笔者勾勒出这样一个轮廓: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能够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能够更好地使人地关系和谐,也就是本节课学习的意义所在,是点睛之处。在本课结尾笔者出示下面案例来升华主题:

一是我国北方地区近些年,沙尘暴频发,原因之一就是植被覆盖率不高。为此,我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所谓“三北”,系指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及西北广大地域。东北西部也就是大兴安岭山地,华北北部即冀北山地、晋北山地。

问6. 这些地区都适合造林吗?为什么?

通过师生对话得出结论:华北北部这些地区年降水量普遍超过500毫米,营造防护林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但西北广大地域大规模营造防护林,显然违背地域分异规律,这类地区只能依据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选择小片水分条件好的地区植树,广大地区显然应以封育、保护、恢复和重建原有植被为宜。最后,笔者让学生课后观察我们身边有哪些人类活动违背了地域分异规律,我们应该怎么做。使主题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时空从“有限封闭”向“无限开放”转化。

三、课后反思

1. 主题式高中地理复习课着眼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传统高中地理复习课注重知识累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较欠缺。笔者以“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为案例创设问题链,回顾旧知,师生平等对话。最后笔者从建立和谐人地关系角度抛出三北防护林建设案例进行探讨。从课堂观察可以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课堂氛围时动时静,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 主题式高中地理复习课立足于教师教学素材开发与整合能力

主题教学的价值追求是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主题的情境设计应贴近现实的环境、社会及学生的生活,主题的实施路径要具有互动性、研究性,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高中地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始终怀以“精益求精,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备课组精诚合作、共同探讨、相互分享。由此,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律笔者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