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党报 为国民阅读掌灯
——对全国地市报全民阅读报道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7-09-14 05:49秦明瑛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专版副刊党报

□秦明瑛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湖北 宜昌 443000)

地市党报 为国民阅读掌灯
——对全国地市报全民阅读报道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秦明瑛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湖北 宜昌 443000)

阅读是改造一个民族的伟大工程,阅读在国民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至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过去的“开展”“倡导”逐步升级为今年的“大力推动”,折射出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推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作为根植于基层、在地域空间上与读者最近的地市级媒体,如何为阅读点燃一盏灯,为城市注入诗书之气,引导国民热爱读书、善于学习并因读书而身心亮丽?为此,为了准确了解地市报全民阅读报道现状,中国地市报人编辑部近期随机对22个省市自治区47家报社的62名从业者作了一项调查,以期进一步增强对全民阅读报道重要性的认识、探讨改进和创新报道方法与手段,强化报道效果。

研究方法

新闻媒体的文化使命包括传递信息、宣传教育、传播知识等。新闻与文化密不可分,新闻传播的内容要有文化,文化要借助新闻来传播。新闻文化是以新闻形式出现的一种文化形态,主要以报纸的文化新闻、各种副刊专刊专栏等来体现。

而正是基于上述观点,本调查把“你所在媒体是否办有关于阅读的专栏、专版”“你是否关注央视《朗读者》或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或其他阅读类节目”“你是否关注其他媒体阅读方面的内容”“你觉得你所在媒体在引导全民阅读的宣传报道上是否成功”等,作为调查重点加以考量。

受访的62名地市级媒体从业者,从年龄分布上看,30岁以下12人占比19%,31-40岁24人占比39%,41-50岁21人占比34%,50岁以上5人占比8%;从事的工作类型上看,新闻采编37人占比60%,广告发行1人占比2%,财务后勤2人占比3%,管理9人占比14%,新媒体5人占比8%,行政文秘8人占比13%;从受访者在单位的角色划分,编辑12人占比19%,记者8人占比13%,非采编岗位员工6人占比10%,中层干部30人占比48%,媒体领导6人占比10%。调查对象以31-50岁年龄段(占73%)、采编岗位(新闻采编和新媒体占68%)、从事采编一线人员(编辑、记者、中层干部占80%)为主,应当说调查结果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地市报全民阅读宣传报道的现状。

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研究方法,对22个省市自治区的47家地市级媒体的62名从业者进行的调查,经统计得出结果见下表:

▲表一 地市报全民阅读宣传报道情况

▲表二 地市报全民阅读报道自我评价

▲表三 地市报从业者关注《朗读者》《诗书中华》等阅读类节目情况

从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地市级媒体在全民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推动全民阅读,形成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各地市级媒体配合各地读书活动大力宣传阅读,积极参与和报道本地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有的报社还主动出击,发起了图书捐赠和多种阅读活动,为全民阅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镇江日报社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征文大赛,开展笔会活动,近两年还创新合作方式打造了“樵谷山房文化沙龙”系列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12期,成为镇江市有一定影响力品牌的文化活动。滨州日报社2015年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通过手机客户端“云滨州”推出《滨州人读书状况调查》,并在报纸上开展“学习城市·悦读滨州”活动,成为持续至今的全民阅读主打项目。《三峡日报》《三峡商报》推出的阅读文学作品《山楂树之恋》曾引起了“山楂热”,并催生了众多“山楂迷”“山楂粉”和故事发生地的旅游热。还有《枣庄日报》《枣庄晚报》从2016年至2017年对枣庄市图书馆的诵读活动、对新华书店的作者见面会及各种小学的阅读之星评比等的报道,《洛阳日报》2016年推出的“洛阳市图书馆借阅榜”和“一部书和一座城”的阅读活动的报道,等等,在本省和全国地市报都有很大影响。

2.各种文化阅读类专栏专版风生水起

调查结果显示,47家媒体中72%的媒体是固定有阅读方面的宣传报道的,或开专栏或办专版或二者均有。其中6家即12%的媒体常年开了阅读类专栏,如《江城日报》“全民阅读”、《烟台日报》“书声琅琅香飘烟台”、《郴州日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西双版纳报》的“书评”等。而15家即32%的媒体办了阅读专版,如《许昌日报》的《春秋楼》,《锡林郭勒日报》的《阅读》,《鄂尔多斯日报》的《读书》,《蚌埠日报》的《心香一瓣》《美文》,《闽南日报》的《阅读》,《苏州日报》的《沧浪》,《遵义日报》的《文化》《大娄山》,《云浮日报》的《书林》《博闻》,《湛江日报》的《人文/阅读》,等等。专栏专版都有的13家占28%,如《洛阳日报》的“读家”和《读家》,《井冈山报》的“庐陵阅读”和《书香》,《镇江日报》的“春江潮”和《书人 书事书评 秋风书话》,《嘉兴日报》的“阅读”和《好书有约》,《襄阳日报》的“全民阅读”和《每周一书》,《铜仁日报》的“书香铜仁”和《悦读》,《阳江日报》的“百花园”和《悦读》等等。

《洛阳日报》编委杨建桉先生曾做过一个统计,《洛阳日报》仅2016年共出版报纸301期约2850个版面,全年编发《读家》专版108期、“读家”专栏75期,阅读方面的内容达到全年版面总数的5%。《三峡商报》的《平湖月》阅读专版基本上坚持一周一版或两版的频率,以2017年4月21日为例,一天出了3版,除了一整版的话题“阅读众人谈观点大PK”外,还有一版《平湖月·读书活动》和一版《平湖月·读书故事》。

3.以全民阅读为契机推动党报的阅读

吆喝的再好,还要有人看。荐书、评书重要,推动对党报的阅读也很重要。在平面纸质媒体市场受到挤压、发行下滑的当下,怎样在全民阅读中推进党媒自身的阅读?融合创新、做好内容、重视深度报道等等都是必须的。同时,地市报各地都有自身的小环境、小气候,如何利用这些小气候把媒体的忠诚读者留下来、把新的读者群建立起来,这是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并付诸实践的。

HDPE管材和管件到场后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场地上,高度不超过1.5m。管材和管件应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标示,便于取拿。露天堆放时用彩条布或帆布遮盖。材料进场后及时检查清点,是否有缺项及损坏。

《西双版纳报》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该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最南端,其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边界线长达900多公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舆论宣传任务十分繁重。为了推动党报阅读全覆盖,该报同时出版有汉文报、傣文报。该社从2013年开始推进“党报进校园”,向全州所有普通初高中、职中、大专院校的1400多个班级赠送《西双版纳报》汉文报,引导全州6.5万多名大中专学生阅读党报。连续8年每期向傣族群众赠送傣文报15000份,涌现了80多个报刊村,每个村80%以上的家庭都阅读傣文报。为了扩大党报阅读,该社还投资在学校、医院、口岸、机场、码头、车站、超市、广场、社区、旅游点等建阅报栏75座,阅报栏由河南通达多媒体制作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并进行技术服务。

问题与对策

前期地市报全民阅读报道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专栏或专版经营质量和效果欠佳,报道方法上大多局限于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手段不够,学习借鉴其他媒体不够,低龄和老龄人群读者群开发欠缺。调查结果显示,地市级媒体从业者对自身媒体报道的不足是有所发现的,受访47家媒体的62人,仅有15人认为所在媒体的报道是成功的,占比仅24%,34人认为“一般”占比55%,觉得“不好评价”和“不成功”的合计13人占比21%,也就是说76%的人觉得现在的报道算不上很令人满意。要改进报道,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提高文化类专栏、副刊的质量和品位

报界有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真正留住读者眼球的主要靠文化类副刊,媒体的文化品位也主要靠副刊专版专栏等体现。正如2012年9月时任央视科教频道《读书》节目总导演曲静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的:“如果一个地方的报纸没有与阅读有关的专栏或专版,只报道明星的八卦、杀人放火的消息,那读者的心灵就没有地方安放,就好像乌云总也没有阳光可以透过来一样;如果一个地方的报纸有文化品位较高的读书栏目,或者每周都有几个版告诉读者去读什么书、又该怎么读,那这个地方的读者就是幸福的”。

前些年,在地市报中出现了几种偏向:一是有的媒体一步步缩减文化副刊的版面、发稿频率,有的干脆取消了,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二是文化类专副刊总向都市报靠近,庸俗化打“擦边球”现象严重,为了迎合读者的刺激需求而倒向娱乐化,显然是传媒的短期行为,是饮鸩止渴。曾记得浙江衢州日报社一位资深副刊编辑发表论文大声疾呼“怎么挽救你,我的文化副刊?”。要提高媒体的文化含量,首先要守住自己的主功能区。文化类专栏和副刊的品位不仅取决于媒体的基本定位,还在于定位确定之后媒体的文化含量,不能只停留于传播信息,也不能过于追求版面的经济效益,还要传播知识、道德、思想、审美等,以满足读者对传媒阅读的知识需求、思想需求、审美需求,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生活、较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之下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2.报道方法和手段上要寻求突破

目前主要表现出来的有两种倾向,一是应景的报道多,长期坚持、深耕内容的不多,二是局限于在报纸上开专栏办专版,运用新媒体不够。

报道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于此就太表面化了。在受访的47家媒体中,部分媒体是2016年底才开办阅读类专栏专版的,有的还是今年上半年才办的,江西某报本来办有《读书》版的,后来又取消了,47家受访媒体到目前专栏、专版均没有办的还有13家占比28%。要做好一个内容,还是需要以专栏专版的形式稳定下来,找准定位、确定方向,一步一步地做出来。像《三峡日报》的《西陵峡》副刊坚持几十年,《洛阳日报》的《读家》能6年坚持一直做下来,保持高品位,真是难能可贵。在报道的方法手段上过于局限,是市州级媒体的另一个短板。地市报在近几年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已经得到了相当发展,在新媒体推介好书、引导阅读也有好的探索,比如柳州日报社、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等,还比如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开设了“书香溢襄阳”公众号,滨州日报社旗下滨州网2016年底还开设子网站“滨州历史”,宣传滨州的历史、文化,枣庄日报社旗下的枣庄新闻网开辟了读书频道、读书论坛。但相当一部分报社的网站局限于新闻,没有设置阅读方面的内容,或者做阅读方面的内容上还很不够。在当前语境下,仅限于报纸做阅读是不够的,需要用全媒体营销的理念去做阅读,而且新媒体做阅读在与读者互动、增强读者阅读体验等方面,相比报纸有太多的优势。

3.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做得好的媒体

本次调查中把“你是否关注央视《朗读者》或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或其他阅读类节目?”作为一个小项,结果是只有21%的人关注,61%的人偶尔看看,18%的人没有关注。在另一个小项“你关注其他媒体阅读方面的内容吗,是哪些媒体?”结果60%以上的人选择“不关注”。这个结果倒是始料未及,对于受访者68%为采编一线人员这个数据有点不相称,当然这与媒体内部分工有关,有的不是做文化、阅读内容的,就看其他方面的了,这也可以理解。新闻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包括学习其他媒体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地市报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尤其需要学习中省媒体和其他知名媒体。作者认为,凤凰卫视的诗书中华、凤凰网的凤凰读书计划、新华社的夜读、豆瓣阅读、央视13频道等,都是值得好好学习借鉴的。

4.加强老龄读者群和低龄人群阅读内容的策划

在“党报进社区”“党报进农家”“党报进校园”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老年群体和低龄人群似乎还没有足够关注到。

留住老年读者群。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青中年读者流失严重,但依然拥有一定的老年读者群。一是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看报习惯,二是随着年龄增大,眼睛老花,手机屏幕上字太小,眼睛看的累或根本看不清,同时使用电脑的技术不是那么娴熟,从便携性上说也没有一份报纸方便。但从目前看,地市报有关老年人的内容大多局限于保健品广告,对老年这个群体的关注是不够的,关于他们的报道少、对这个读者群关注的内容缺乏研究。老年人有大把的时间,他们最关注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以及家庭伦理方面的内容,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办专栏、专版、专刊,还可以搞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活动。

开发低龄读者群。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阅读量和阅读需求是非常大的,而地市级媒体大多主要以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等为目标受众,对儿童、青少年比较忽略,尽管部分报社办了教育周刊或“小记者”专栏或板块,但除了刊登学生作文、老师教研文章外,其他内容不外乎教育信息、学校活动等新闻,内容比较表面肤浅,如荐书、书评,大多是介绍怎么教育孩子的内容,不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就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总之是站在成年人角度。其实,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了解孩子,要孩子们自己愿意看,可以引导他们阅读名著经典,推荐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读物,并交流阅读的感受,还可以开发视听读物,这对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实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地市报在前期的全民阅读报道是作了很大努力的,但尚算不上很成功,改进、创新的空间依然还很大。随着我国对全民阅读要求的提升,媒体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更重,同时这也是作为文化属性的媒体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机遇。那么,做好媒体的阅读内容,需要更新理念,用融合思维,有全媒体视野,提高文化类专栏、副刊的质量和品位,报道方法和手段上寻求突破,善于学习借鉴,加强相关人群阅读内容的策划,加强政策研究,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

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今天,让我们把阅读的灯点的更亮吧!

(编辑:殷红)

猜你喜欢
专版副刊党报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变与不变——新民晚报副刊的改革与创新举措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