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

2017-09-15 08:18史雨鑫王泳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发生率

史雨鑫,王泳梅,许 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

史雨鑫,王泳梅,许 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肺功能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5.0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FVC为(62.0±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为(63.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合护理干预;重症呼吸衰竭;护理

呼吸衰竭在临床中是一种多发疾病,与换气功能障碍、并发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存在较为显著相关性,往往因机体在生理、病理方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造成呼吸衰竭的发生。临床中的主要症状为呼吸障碍、发绀等。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予以有效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1-2]。本文选取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探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8±3.6)岁;重症肺炎患者12例,支气管哮喘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9±3.8)岁;重症肺炎患者13例,支气管哮喘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协助患者正确运用腹式呼吸、缩唇等,提高通气效果,合理饮食护理,多食用含有较高热量、蛋白等的相关食物,对患者皮肤、口腔实施相应护理,且增强用药护理,有效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基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出现负面情绪,及时对患者心理疏导,使之了解疾病预防措施,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予以个体化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困惑,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②用氧护理:及时用氧,用氧过程中有心率降低、呼吸困难缓解等现象说明用氧效果良好。如有意识障碍或呼吸缓慢等现象发生,需注意是否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原则,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等。③定期排痰,促进呼吸道的通畅性。患者无法自主排痰时,应进行吸痰1-2 小时/次,痰液难以排出时可予以雾化吸入。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快速,预防气道粘膜受到损伤。④合理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肺活量,加快病情康复。

1.3 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FEV1/FVC、FEV1情况,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包括显效:护理后患者发绀、呼吸困难、劳累感觉等症状均有较为显著的改善;有效: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症状未改善或持续增重[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后具有显著效果,其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分析[n(%)]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FEV1/FVC、FEV1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患者有明显感染症状,1例患者发生显著消化道出血症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x2=6.389,P<0.05)。

3 讨 论

呼吸衰竭往往存在多见性特征,使得患者机体肺功能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且会使得患者难以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还极易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对呼吸衰竭的重视。特别是在患者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时,并无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早期发病时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等,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应注意其是否有发绀等症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见性治疗过程中,对其予以有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EV1/FVC、FEV1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n FEV1/FVC% FEV1%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6 36.5±8.5 48.6±6.5 35.7±6.9 50.8±6.9观察组 46 36.3±8.7 62.0±7.5 35.6±6.7 63.9±7.6 t 0.036 6.953 0.058 8.695 P>0.05 <0.05 >0.05 <0.05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1] 郝亚平.6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7(21):262-263.

[2] 张爱菊.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0):182.

[3] 廉幼军.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53-154.

[4] 王小丽,李 娟,费素定,等.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5):34-36.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

B

ISSN.2096-2479.2017.24.41.02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重症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