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焦虑的影响分析

2017-09-15 08:18陈景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满意率针对性胃癌

陈景凤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16区,江苏 扬州 225200)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焦虑的影响分析

陈景凤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16区,江苏 扬州 225200)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焦虑的影响,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及SAS、HAMA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SAS、HAMA评分都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结论 对胃癌治疗时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SAS、HAMA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对性护理;胃癌;护理满意程度;SAS评分;HAMA评分

胃癌是一种高发疾病,通常50岁以上的人群好发,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胃癌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此病的发病率、恶化率、死亡率都较高。目前认为此病的发病原因与地域环境、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幽门螺旋感染等有关。早期的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会出现恶心、腹部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疾病不断恶化症状越发严重,对于此病及时治疗是极为必要的。为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焦虑的影响[1],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意义,选取我院收拾的12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实验组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9.76±5.2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58±1.16)年;男35例,女20例。对照组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9.76±5.2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58±1.16)年;男35例,女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患有胃癌,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吞咽困难等,严重者会出现贫血、呕血、黄疸、营养不良、消瘦等。(2)所有患者在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署,并入组。

排除标准:患者除胃癌外无其他严重疾病,无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等。(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3)患有沟通障碍、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拒绝入组等。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入院后带领患者了解医院环境,向其介绍医护人员等,定期进行知识宣讲,口头叮嘱患者禁烟酒,多运动,多食用易消化高蛋白、纤维的食物,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如下。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喜好制定适合的针对性食谱,尽量多采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生活护理:告知患者禁烟酒、刺激性食物等,定期陪同患者进行体育锻炼[2],保持病房内的洁净,按时开窗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讲解治疗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原理等,经常鼓励患者,根据其心理状况进行疏导,避免不安、焦虑、恐惧等负面的心理情绪,使患者更加积极乐观、自信的进行治疗。

1.4 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及SAS、HAMA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非常满意33例,比较满意2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23例,不满意17例,总满意率为71.67%。实验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护理后SAS、HAMA评分

实验组护理后SAS及HAMA评分分别为(32.54±4.27)分和(34.28±3.96)分;对照组护理后SAS及HAMA评分分别为(43.61±5.12)分和(44.08±4.17)分。两组患者SAS、HAMA评分都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

3 讨 论

胃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的胃癌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呕血、腹水、黄疸甚至恶病质的表现,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心态是极为重要的,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对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但在化疗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会使患者出现排斥、焦虑、恐惧的负面心理,化疗后的副反应、并发症更大大打击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此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必要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其不同的需求进行针对护理,给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治疗过程中的问题等,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一定的认知,消除其负面情绪。同时针对患者情况制定适合的食谱、伴随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3]。为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焦虑的影响,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意义,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胃癌治疗时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SAS、HAMA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 媛,陈光艮,袁 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1015-1017.

[2] 田 可.术后早期运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09-210.

[3] 曾小梅,赵 怡,邓洪渠,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32-35.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4.143.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针对性胃癌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