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2017-09-15 12:4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中原城市群

(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 开封 475000;2.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李晓飞1赵黎晨2吕可文1

(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0;2.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开封475001)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及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势及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各产业增长势头较好,但夕阳产业过多,第三产业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基于此,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一、引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为新兴副中心,包括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城市的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并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1],产业结构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能力。所以研究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2],进而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及1978-2014年的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偏离份额分析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及九个城市分别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大小的实证分析,并为优化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Dunn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3]。将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分量P和竞争力分量D三部分。从数据分析中找到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及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设定

偏离-份额模型可表示为:

(1)

假设研究区三次产业占参照区(全国)相应部门比重在基期和末期分别为Ki0=ei0/Ei0和Kit=eit/Eit,则研究区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L为:

(2)

式中:W,U分别代表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若G值愈大,L>1,说明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若P值愈大,W>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

(三)数据选取及处理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中原城市群整体及中原城市群九城市。样本期间为2010-2014年,因此选取2011-2015年的九城市的统计年鉴进行数据统计及处理。

三、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

(一)中原城市群整体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以全国为参考区,对中原城市群整体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偏离分析(表1,表2)。

表1 中原城市群偏离份额分量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表2 中原城市群三大产业明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单位:亿元)

由表1可知,产业结构分量P为负数,增率为-3.47%,说明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影响区域经济总量增长。三次产业总偏离为负,说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表2可知,2010-2014年间中原城市群N值排序为二三一,说明目前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从产业结构分量看,除第三产业为正值外,第一、二产业均为负值,说明第三产业对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第三产业为正,第一、二产业为负说明中原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不具竞争优势,第三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中原城市群整体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和相对增长率L见表3。

表3 201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指数

由表3可知,W<1,说明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效果相对于全国来讲较差,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调整,U>1,说明中原城市群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较强的竞争能力,L<1,说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慢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

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为研究区,以河南省为参考区,对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偏离分析(篇幅所限,不再展示结果)。

由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偏离份额分量及增长率可知,在2010-2014年间,郑州、开封、新乡的经济增长较快,济源,漯河,平顶山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在产业结构方面,除了郑州,开封,洛阳产业结构分量为正,其余6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分量为负,说明郑州、开封、洛阳的产业结构效果较好,其余6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在竞争力偏离分量方面,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些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从整体上来说高于河南省平均竞争力水平,其余城市竞争力稍弱。在总偏离方面,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的总偏离均为正值,表明这4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均快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由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三大产业偏离份额分析可知,中原城市群的九城市的产业结构均符合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第一、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表明在2010-2014年间,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对河南省平均水平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这九个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竞争力偏离分量方面,平顶山、新乡、焦作、济源四个城市虽然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负,但竞争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四个城市的第一产业相对于河南省具有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的第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这四个城市第二产业相对于河南省具有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除平顶山外,其余八个城市第三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第三产业的发展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第三产业相对于河南省具有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及九地市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各产业增长势头较好,但夕阳产业过多;第三产业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因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河南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及供给的中坚力量,因此中原城市群应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第一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地市,应保持第一产业的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形成质量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主导农业产业。

第二,扩大优势行业的竞争力,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的第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表明这些城市第二产业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中部大量承接东部及国外的产业转移,中原城市群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还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提升优势产业行业的吸引力,吸引优势产业在中原城市群落户。

第三,应继续加快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原城市群整体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说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各地市应根据资源拥有情况及经济发展程度发展适合各地市的行业避免产业同构化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影响合作等问题。技术与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政府应营造集聚智力资源的环境,加大对教育及科技的投入力度,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1]RajanRG,ZingalesL.Financialsystems,industrialstructure,andgrowth[J].OxfordreviewofeconomicPolicy,2001,17(4):467-482.

[2]李学鑫,苗长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人文地理,2006,04:25-28+122.

[3]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0-140.

李晓飞(1992-),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赵黎晨(199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吕可文(1984-),男,河南沁阳人,副教授,理学博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中原城市群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