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全职太太的角斗

2017-09-15 04:11方正宇
上海工运 2017年8期
关键词:罗子君全职太太职场

◎方正宇

《我的前半生》:全职太太的角斗

◎方正宇

国家/地区:中国

出品:2017年

导演:沈 严

主演:靳 东 马伊琍

袁泉雷佳音吴越

台词三段论

你把我抛弃,等于是把一条鱼扔到沙漠,你说鱼怕不怕?这个家就是我的角斗场。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30 几岁即使摔成重伤也好恢复。

前情预告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身为全职太太的罗子君,因丈夫陈俊生事业有成,原本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平时与人相处过程中也总是趾高气扬。没想到的是,看似完美无缺的婚姻状况却出现了问题,陈俊生突然宣布要离婚,一下子打乱了罗子君的生活节奏。经历了初期的精神崩溃之后,罗子君逐渐做出改变,在处理个人婚姻问题的同时,她也在好朋友唐晶的帮助下重返职场。在此过程中,罗子君先后遭遇到一系列困难。全新的社会角色调整,让她体会到了现实生活的不易,也逐渐改变了原有的那种处事态度。另外,她与唐晶及其男友贺涵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加错综复杂。就在解决这些麻烦的过程中,罗子君活出了和过去不一样的自我,最终展现出远比全职在家时更为独立的人格。

剧集展开

近期热播的这部剧,改编自著名女作家亦舒的同名经典小说。有趣的是,在电视剧播出之后,也引来了不少原著党的质疑,认为其中对于几个主要角色的诠释,可能有悖于亦舒当年的初衷。

但实际上,即便小说和电视剧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差异,但两者还是在不同时期分别取得了出色的传播效果。殊途同归的背后,是因为作品瞄准了一个社会焦点问题,那就是女性究竟如何适应在家庭与职场之间的角色转换?如果说《欢乐颂》系列是在描述年轻女性进入婚姻殿堂之前的困惑与彷徨,那么《我的前半生》则在提醒她们,即便进入殿堂之后,仍然可能面临各种艰难选择。

有趣的是,这部小说于上世纪80年代在香港发表,却直到三十多年后才被内地翻拍成电视剧。这种延误其实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全职太太的状况,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的时代背景下,还是很难被内地观众所理解。毕竟以当时的社会结构而言,双职工家庭才是主流,“妇女能顶半边天”也是非常流行的口号,人们很难想象怎样的家庭才能让妻子一人在家尽情享福。

不过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我们身边的确出现了不少只靠丈夫工作就能维持富裕生活的家庭,于是全职太太也就变得不再让人陌生。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年轻女性将全职太太当作个人的奋斗目标,希望依靠婚姻将自己从养家糊口的职场生涯中解脱出来。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的前半生》的热播就变得理所当然。观众们对于罗子君的评头论足,其实也隐含着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评判。

在电视剧的开头部分,那个高高在上的罗子君显然不讨喜,就连当面对她低头哈腰的那些售货员,也会在背地里表达对于她的强烈不满。但这仅仅归因于角色本身的低下素质吗?恐怕未必。问题在于,如果全职太太长期处于封闭环境,将生活重心完全投入在家庭或者孩子身上,有时就会导致她们逐渐游离于社会之外,包括待人接物的风格也随之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职太太的身份固然为女主角带来了锦衣玉食,但也同时封印了她原本可能具有的各种出色素质。恰恰是婚变这样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逼得她必须重新回归社会,结果反倒是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在重压之下变得更出色的罗子君。

当然,我们并不打算去批评和贬低全职太太。对于女性来说,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各种选择自然无可厚非。这里的关键是,即便女性选择了全职太太这种生活方式,也不代表人生就此不必再努力,更不能放弃对于独立人格的坚持,否则一旦遭遇罗子君那样的境遇,整个人生就可能瞬间坍塌。

如果要避免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其实也不只是对于女性个体提出要求,更需要整个社会对此进行保障。比如在“全面二孩”政策推出之后,现在有更多女性开始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有时会在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情况下选择成为全职太太。未来如果这些女性在孩子成长之后决定重新工作,也可能会面临各种由于久离职场而形成的困惑,需要从他人乃至相关机构那里获得帮助。或许,《我的前半生》正在提醒人们,未来需要考虑如何为罗子君们创造出更理想的就业环境。

猜你喜欢
罗子君全职太太职场
全职太太距离“劳动保障型太太”有多远?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我的前半生》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娜拉走后到底怎样?
——对鲁迅论断的新解读
同在一个频道才能往下聊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全职太太
《我的前半生》:工作的女人最美丽,下厨的男人最性感
有一种职业是全职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