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如何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推动者”

2017-09-15 19:00
共产党员·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节约理念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的农村教师,每天与纸、本打交道的机会最多。平时我都会教导学生处处节约用纸,比如,正面用完的纸张背面可以做草纸、做美术手工用的折纸等。从小培养孩子们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我们党员教师的责任。

——刘玉清(沈阳)

现实中,“爷吃崽粮”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地区无限制开采资源,只想今天的发展,不想明天的灾难。作为普通党员,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开始,举手之劳,人人可为,这就是为生态文明亲力亲为。

——陈油油(鞍山)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进程中,首先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把绿色生活方式放到乡村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文化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村民深入讲解绿色生活方式的好处,化被动为主动,增强村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利用科技,改变资源利用方式,变焚烧秸秆为沼气开发,由单户烧煤改为统一供暖,促进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徐宇航(葫芦岛)

放下面子,出门购物自带方便兜,减少白色污染;放下架子,出门办事以步代车,减少空气污染。这些事看似简单,其实难在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张口多宣传,迈腿多去做,人人传递、延续正能量。

——刘养玲(抚顺)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党员要从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方面入手。在看得见的方面要以身作则——节约水、电、纸张,加强宣传,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在看不见的方面要苦练内功,从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自觉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胡鸿鸣(丹东)

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大趋势,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制止工厂无标准排污,没有能力阻止树木的滥伐,没有能力赶走雾霾,没有能力还野生动物纯净的生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少买一个灯泡,用废旧灯泡做一个长明灯;可以少买一个木质收纳柜,用硬纸板设计自己要的收纳盒;可以少买一个塑料椅,用废旧杂志做一个别致的板凳……我们可以用环保表达社会责任态度,用绿色点缀生活的情趣。

——齐晶晶(沈阳)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党政机关应建立量化的节约指标考评体系,确立机关节约的考评指标,公示机关节约状况,实施节约奖励制度,以节约型机关带动全社会的节约风尚。

——王海燕(大连)

党政机关是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络点,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员干部多走一段路、机关大院少停几辆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能源,久而久之不但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推动者,更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林大鹏(抚顺)

前几天,我在参加一个节能环保宣传活动时发现,年长者比年轻人更加了解环保的意义,在生活中也更加熟练地掌握节能方面的技巧。相比较年轻人说起理论来头头是道,长辈们更倾向于在生活中探索节约的真谛。作为党员,要用实际行动来引领节能理念,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生活,爱上绿色生活。

——吕只莹(沈阳)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人与环境犹如鱼水,我们由于对环境的伤害已尝到大苦头,要先从不破坏做起,再行保护之策,最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李迎玖(哈尔滨)

道不可坐论,事不能空谈。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带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履行社会职责,提高综合素养,提升集约意识。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作生动的现实,我们的祖国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任海洋(丹东)

“低碳生活”与老一辈人们提倡的“勤俭持家、艰苦朴素”思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作为一名党员,我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让远离吸烟酗酒、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成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杨方(保定)

上下班的路上,乘坐公交车或步行,自己带午饭自备餐具,随手关闭电灯、水龙头,自备水杯,少开或不开空调,办公用纸两面用,发现浪费的现象要及时制止,想办法修旧利废,积极参加植树绿化劳动,爱护环境设施,不吸烟,自觉树立文明健康的职业形象。

——李世海(本溪)

若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最根本的是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首先实现生活理念和消费行为的绿色化、健康化,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荣、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耻,以遵守社会道德为荣、以违背社会道德为耻,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黎寒(阜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约理念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节约
节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