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当代艺术中的物哀之美

2017-09-15 20:17许慧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物哀

许慧清

摘 要:“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了解“物哀”就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日本传统文学以及日本文学的民族特色。在日本艺术中,有着“物哀”情节的艺术家有很多。传统浮世绘中的放肆,奈良美智画中的忧郁以及盐田千春红线中的生与死……这些皆是日本文化脉路的延续者,也是将日本艺术推向国家舞台的重要成员。本文试以荒木经惟和草间弥生的作品分析日本当代艺术中的“物哀”之美。

关键词:“物哀”;吉田博;东山魁夷

中图分类号:J2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71-01

从新千年开始,日本艺术以草间弥生、奈良美智为代表的“卡通化”艺术形态便风靡了全球的艺术界。其无论是在学术界的位置还是在市场中所取得的成绩都相当优异,乃至某一段时间中,各国都相继借鉴模仿。不可否认,这种“卡通化艺术的形成与战后在日本盛行的“卡哇伊”“御宅”等文化不可分离。但其背后还藏有日本影响至今的文化元素——“物哀”。

一、概念陈述

“物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根据《源氏物语》提出的一种文学理念,而后发展成一种审美意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是人心与外部世界接触有感而发,真情流露产生和谐的美感。物哀是一种生死观。其主体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正如《紫文要领》中所说:懂得事物的情致。物哀美这一审美情趣包含着赞赏、 亲爱、 喜爱、 可怜、 共鸣、 情、 悲伤、 怜悯、 壮美、 感动、 失望等诸多情绪的审美观念。“物哀”作为一种美的概念,是无法用感性和理性去判断的,唯有用心和直觉才能感受到。

二、产生的原因

“物哀”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诞生与日本的地理有着很大关系。日本自古以来就是经常被浓雾和烟霭所覆盖,人们所看到的光总是朦朦胧胧,变幻莫测。火山地震、雪崩、海啸、台风、战乱等频频发生。日本人长年累月看到的事物都是美在瞬间消失的样子,因此“世事无常”的观念也深根植入在日本人之中。而佛教传入之后,这观念就变得越来越强了。钟爱新月,花蕾和落樱的日本人体现出了他们的国民性,对世事无常的悲观和美也是日本人“物哀”的精髓所在。

三、“物哀”与日本艺术

当本居宣长提出“物哀”这一学术理念后,日本的各界人事都视其为正统的日本文化理念。此后,文化界和音乐界都相继诞生了大家代表,如渡边淳一、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等。而在绘画方面,较为代表性的是吉田博与东山魁夷。在公共环境方面,园林中的枯山水和空间建筑中的负建筑都有明显的“物哀”风格。在动漫方面,宫崎骏,新海诚的作品也有着“物哀”的影子。影视作品的例子就更多了,如爱情电影《情书》中的雪山意象,常常与人的直观感受相联系,象征爱情的纯洁和生命的无常。再如《小森林》中呼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离不开“物哀观”的痕迹。

在日本当代艺术领域中,还在完全延续“物哀”脉路的首推荒木经惟。他是最具挑衅意味、最无视道德约束,同时也是最受追捧的摄影师之一。情爱以其诸多形式和样貌,爱情、激情、渴求、欲望、失落成为荒木艺术创作背后最根本的冲动之一。模特轻妙挑逗的身体,女人的面孔,女性私密之处雕塑般的存在感,日本的天空,东京的夜生活,各种食物的物质密度以及肥厚的花朵的浓郁色调是他诗性的世界里常常出现的一些主题。他一直以来都是一名颇受争议的摄影家。争议性不光光来自于他选择的那些女体拍摄对像和他色情的拍摄方式,也来自于他的摄影观念。倘若我们了解荒木摄影的全部,会逐渐感觉到在视觉感观被泛“性”影像填鸭的背后,有着更深远的景观。

荒木艺术中的“物哀”是对短暂生命而感叹,对一切的流逝以放纵。他曾说:“一直按下快门的话,那快门声就会停止喔。我认为那就是最接近死亡的瞬间,在生与死之间来回不停游走的就是摄影了吧”。早在荒木和阳子蜜月时,荒木就拍摄了一张死亡寓意极浓的照片:阳子像婴儿一样蜷缩,在湖面飘荡的小船内部一张席子上睡着了。荒木分析了河流、婴儿睡姿、阳光、飘荡的木船、船内铺垫的草席所营造的生与死的交替氛围。而他的影像集《阳子》记录了他死去太太的情事写真,应验了情欲是一种挣扎,生命是一种即逝。几位亲人的死亡,在荒木的摄影历程中起着阶段性的关键作用。“生”即是“动”,这是他创作的原点。借至爱亲人死去的经历,将拍摄“生之人、景”延伸到一个“将死当作生之另一形式”的平台上。他创作的原点并非指的是拍摄对象本身的生死状态,而是一个摄影师注入了情感之后拍出来的写真。他的目光以及内心的“动”影射到拍摄对象上,再去把植入的“生”透过镜头捉回来。这种跳跃可见的距离是摄影师到拍摄对象,不可见的部分就是时间的距离。在他的世界里,摄影是将欲念和神圣融合在一起的稍纵即逝的爱的行为。

在草间弥生的艺术中,“物哀”虽然清淡,但是一直未忘怀。在10岁左右,她患上了神经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蒙着一张巨大的网,于是不停的画画并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所看变现出来。那些特定的图案和元素在反复、增生、繁杂,将自己脑海中的影像倾泻出来。内向的性格导致草间弥生很难从他者的身上获取信息和灵感,更多的是依靠自我的感知系统去体会周边的变迁,这和“物哀”中所提倡的以自身感知感受周边万物不尽相同。而“物哀”中所相信的万物皆有感,在草间弥生那里更是如此。

四、结语

“物哀”是一种从空寂的心境中孕育出的悲剧之美、哀愁之美,亦是一種对生命须臾,岁月无常产生的悲观之情。这是组成日本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也是日本文学的特色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哀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俳句里的物之哀
以悲为美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日本动漫的未来想象与“物哀”美学
动画作品中地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传播价值分析
“丑”的元素在动画形象中的体现
浅析和服图案中的自然崇拜
《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