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无意 诗意有情

2017-09-15 02:04谢亮超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虚词诗意诗歌

谢亮超

【摘要】古典诗歌中的虚词虽不像实词那样具有能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摹写形态的功能,但它气脉流畅,风神飘逸,在贯穿诗意、写物抒情、深化诗意方面能起到实词不能起的独特作用。概括起来,古诗中的虚词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诗歌;虚词;诗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虚实结合,拓深意境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这是很多诗人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内容结构方面要精心构建外,巧妙借用虚词的语法作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虚词可以弥补实词不足,尤其在表达一些比较隐晦和曲折的内心思想情感时。很多诗人往往在句中嵌入虚词,或化虚为实,或虚实结合,让读者去想象,形成一种峰峦断而云雾连的审美效应,从而表达出言外之意,文外之旨。

例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纵使”这一虚词用得巧妙,它把现实与梦幻勾连起来,把妻亡后个人种种忧愤蕴含在容颜的衰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营造了悲伤凄凉的意境。明明亡妻辞世已达十年之久,却要设想“相逢”,明知不可能,却要爱侣起死回生,强有力地向读者传达了诗人深沉悲痛的情愫和深切的怀念。

二、平字见奇,意蕴无穷

施补华说过:“五律须讲炼字法,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同一虚字可以灌注不同的情感,寄寓不同的韵味,达到一字一妙境。如:

例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例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两首诗词中的“又”含义再简单不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蕴含了诗人无限的情意。李煜的词开篇即问“春花秋月何时了”——问春花秋月何时结束,这很反常理,因为这是美好的景物,给他带来了心灵的重创,从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使他无法忍受,使他沉浸在亡国的悲痛之中。但自然无情,它亘古如斯,当春风又吹拂他住的小楼时,勾起了诗人多少故园之思呀,这一“又”字传达了词人被不堪回首的往事折磨得坐卧不宁。杜诗句中的“又”,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包含了诗人和乐师无数凄凉的经历,表达了安史之乱给诗人和乐师带来了不幸的悲楚。

最让人叫绝的是东汉梁鸿的《五噫歌》,他使用虚词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据说汉章帝看后,竟然因此要缉拿梁鸿,以致诗人被迫改名换姓逃到齐鲁隐居。诗的内容如下: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诗中连用五个“噫”字,用法新奇、独特、妙绝。第一个“噫”,是登上北芒山所见不凡后,感到惊异,发出惊呼。第二、第三个“噫”感叹宫室的巍峨壮观,也是感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第四个“噫”慨叹人民的血肉筑成了这崔巍的宫殿。第五个“噫”是意味永久的叹息。五个“噫”逐层深入,表达对统治者的谴责鞭笞,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愤懑!这五噫字虚而意不空,字重而意不重,使诗意情意具有丰富的蕴藉。

三、转意曲折,诗意跌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更是如此,所谓不平是指诗意要善转,正如古人云:“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之三味。”诗意的“转”有时是要借助“虚字”来实现的。例如:

例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杜甫《兵车行》)

例6: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餍》)

杜甫《兵车行》揭露的是唐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生男只能落得个丧命沙场的结局,不如生个女儿好,女孩能嫁给近邻。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使田地荒芜,租税加重,征人埋骨沙场,民不聊生,白骨累累,多么残酷的社会现实,难怪人们会一反常态,改变惯常“重男轻女”的心理。诗意的这一陡转,更增添了哀怨感。李清照词用多组虚字表现多层次转折。词人在愁苦之时,一听说双溪的春光之美,便动了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也”显得低回曲折,“只恐”转得便陡了,刚涌起的喜悦猛一跌宕,感情无比深沉,跌进更深一层的悲苦之中了。下阕通过“闻说”“也拟”一波三折,越转越深,把词人如海深愁无法排遣的郁闷之状描写得极为细致。同样,《一剪梅》里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诗句里虚词“才”“却”也使诗意起伏,把女词人内心无法消除的相思之苦淋漓尽致描绘出来。

四、对比鲜明,寄寓遥深

对比是古诗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恰当运用“虚词”,可以强化对比的效果,形成今昔对比、时空反差、数量多寡的变化,使得诗意感慨深沉,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例如:

例7: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例8: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是极力渲染昔日王宫之盛,越王勾践打了胜仗回到宫中热闹欢腾的场面,最后一唏诗意陡转,描写眼前荒凉衰败的宫殿而今只有鸟啄食。由盛到衰,黑白的契机全在一个“惟”字上。征战获胜、扬扬得意的吴王“衣冠成古丘”了,锦衣战士埋没荒冢之中,宫中美女如花般萎谢,热闹繁华不再,胜利、威武、富贵都烟消云散了。通过这一“惟”字隐含了历史巨变。诗人深沉慨叹人事的变化,盛衰无常,暗示封建帝王奢求把宝贵荣华传之万代的希望必然破灭,意蕴深远。陆诗中后两句的今昔对比虽各写一句,但内容上仍是“多”与“一”的对比,“一千五百年间事”看似抽象,实际包含极丰富,这期间社会舞台上有多少帝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有多少次繁华与荒凉的更替,最后一句“只有滩声似旧时”,一个“只”字拉开对比事物数目的距离,使两者相差悬殊,以滩声这“一”事物的不变,反衬出一千五百年的人间沧桑巨变,以不变之少,反衬变化之大。诗人通过“只”字强化了这“多”与“一”变与不变的对比,吊古傷今的情怀,尽在不言中了。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虚词诗意诗歌
诗意地栖居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诗歌岛·八面来风
被耽搁的诗意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