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党史战线排头兵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祁若雄

2017-09-16 07:58★邹
湘潮(上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室自治区

★邹 艳

铸魂先锋

天山脚下党史战线排头兵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祁若雄

★邹 艳

2014年11月3日,祁若雄(前排左二)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前排右一)观看包尔汉生平图片展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首悠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把美丽的新疆风光传向了大江南北,曾经吸引了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们赴疆建设。后来,很多援疆建设者们的第二代也留在了天山脚下的这片热土上,与他们的父辈一样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为建设新疆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中间的一批佼佼者,还成为了某些领域的领军人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祁若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祁若雄1995年进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先后任科研二处副处长、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宣传教育处处长、《新疆党史》常务副主编、主编、室副主任。如今,他已扎根于天山脚下的这片党史园地整整22年。

★ 开拓党史宣教新局面的“擎旗手”

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的22个年头里,祁若雄坚守岗位时间最多的处(室)是党史宣教,进入室领导班子后,宣传教育工作也是他分管的处(室)之一。在最熟悉的阵地上,祁若雄以他多年来形成的务实作风,深入实际,大胆创新,努力拓展出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天地,使新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党史宣教方阵的前列,获得了无数的赞誉,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1年初,走入新世纪的喜悦还未退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和新疆电视台已经开始着手谋划一场党史宣传的盛宴,两家单位拟联手拍摄一部18集的历史文献片《党在新疆》,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一份献礼。在时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副书记周声涛的批准下,摄制组很快成立,奋战在党史宣教战线的祁若雄也被抽调进入摄制组。

这一次跟电视媒体的“亲密接触”,为祁若雄打开了一扇党史宣教的新大门。在制定拍摄提纲、采访曾在新疆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后期制作时审改文字解说等方面,祁若雄起了关键性作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祁若雄同摄制组的全体成员精诚合作,不计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01年7月1日,由新疆党史人、新疆电视人倾力制作的历史文献片《党在新疆》如期在建党80周年之际上星面向全国播出,收获了各方的赞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祁若雄意识到这是一条很好的党史宣教的途径,党史宣教可以借助影视媒体的优势把独具新疆地域特色的党史知识向四方传播。从这以后,经祁若雄的穿针引线和在他的主持下,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和新疆电视台等单位又有过多次成功合作,先后拍摄了8集文献片《红色记忆》《新疆解放》、专题片《旗帜在新疆》《新疆财政奠基人——辛兰亭》《云起天山——陈云在新疆》、5集电视文献片《王恩茂》、6集电视文献片《赛福鼎•艾则孜》等。其中,《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2部片子先后于2014年、2015年在新疆电视台用维、汉、哈3种语言上星播出,并被中央电视台选中播出,影响很大。一时之间,新疆党史宣教的名声鹊起,祁若雄也被人熟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拟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陈云》,需要得到新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安排,祁若雄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他的陪同和主持下,摄制组顺利地完成了在新疆的采访和拍摄。不久,祁若雄又先后接待和帮助入疆采访和拍摄大型文献记录片《王震》《光明行》的摄制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祁若雄参加拍摄的文献纪录片《党在新疆》获第十二届新疆新闻特别奖;专题片《云起天山——陈云在新疆》、电视专题片《奋斗》分别获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电视文献片《赛福鼎•艾则孜》《王恩茂》分别获十八大以来全国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16年9月《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还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家档案局授予主题纪录片精品奖,并入选第二十一届年度收藏作品,被中央档案馆等单位永久收藏。

与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的良性互动,推动了新疆党史宣教工作的革新,使新疆党史宣教如同增添了一双美丽的翅膀,不仅飞遍了天山南北,还飞向了全国,甚至到达了大洋的彼岸。

在掌声和赞誉面前,祁若雄并没有沉醉其中,他清醒地知道,党史宣教工作方式单一,力度不够,在社会上宣传的深度、广度更是不够,应该还可以有更广阔的天空。很快,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整改《新疆党史》刊物和筹建新疆昆仑网《党史文献》频道。

《新疆党史》杂志是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的一份党史期刊,一直是新疆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2002年,祁若雄出任《新疆党史》杂志常务副主编,在他的主持领导下,杂志社克服了人手少、经费少等各种困难,大刀阔斧地从办刊理念、办刊方向、组稿用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调整,到2011年他担任主编,《新疆党史》杂志已经完成了两次改版:第一次,杂志由小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照片和插图由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文字容量每期增至10万字;第二次,杂志由每年4期改为每年6期,进一步强化了编排设计。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从启动到落实,其中的艰难和烦琐只有真实参与其中的人才能体味得到。焕然一新的《新疆党史》引起了新疆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赢得了在新疆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的称赞。同时,《新疆党史》还荣获了第二届全国党史期刊优秀编校奖,祁若雄个人还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党史期刊优秀编辑奖。

2010年6月,根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建领导小组的要求,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承担新疆昆仑网《党史文献》频道的筹建工作,并没有网络建设经验的祁若雄二话不说地接下了这项任务。他认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自媒体都借助网络展示自我,而开发建设好《党史文献》频道正是党史宣教的一个好机会。由于时间紧,要求高,祁若雄带领单位同事加班工作。4个月后,经过祁若雄和他的同事们精心打造的 “工作动态”“聚焦党史”“人物长廊”“党史书屋”“党史影像”“党史资料”6个栏目登上频道。丰富的党史内容、靓丽的页面设计让网友们眼前一亮,获点赞无数。随后,祁若雄等又在频道增设了“联系我们”“学习与交流”“机构介绍”“主要成果”“公示公告”等5个栏目,并保证每天至少更新一条信息。在全网站各频道中,《党史文献》频道不论是频率更新,还是点击率均处于领先水平。

★ 冲锋“甘当无名英雄”

从1999年开始,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祁若雄把关、审读了《历史的抉择》《奋斗》《万方乐奏》等一大批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审读了赛福鼎•艾则孜、包尔汉•沙赫德拉、铁木尔•达瓦买提、玛依努尔•哈斯木、贾那布尔•司马胡力、艾斯海提•克里木拜等领导同志的回忆录、文集、画册及涉及到新疆的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批文章和书稿等。每次接到任务,祁若雄都是不怕麻烦和费时间地查阅资料、撰写说明、提出具体意见,并逐一进行修改,而且很多时候都没有署名,也不拿任何报酬。

作为一名党性原则非常强的党史人,祁若雄深知承担有关影视、书稿、画册、文章、纪念场馆陈展等的审看、审定任务,是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的重要职能。要圆满地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交办的这类任务,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乐于“为他人做嫁衣”,甘当幕后无名英雄。

转眼间,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祁若雄已经记不清由自己牵头或参与的这类任务到底有多少件,但是其中有两件事情,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新疆党史研究室的影响来说都是不容忽略的。时至今日人们提起来,都认为祁若雄等人的默默付出为新疆党史界增添了光彩。

2006年7月,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决定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纂《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9)》一书。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把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了党史研究室。单位安排祁若雄和另外3位同志承担这项工作。经过4年多的紧张工作,他们征集了1949年到2009年的历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新疆工作的讲话、批示、电报、信函和中共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文件等共148篇、61万字。之后,他们又完成了书稿中疑难注释条目的撰写和核对史实的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自治区党委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表示满意,给予好评。

2010年9月,金秋时节,阳光灿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新疆全区上下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喜庆自治区成立55周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一书正式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该书又被中国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成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于2011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新疆工作文献选编》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文献,该书的出版发行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对这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很高评价。他说:“这本书很重要,出得很及时,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辛苦了,请中央文献研究室向大家转达我的问候,书出版后一定记着多给我几套。”

《新疆工作文献选编》的成功出版发行,让中央相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领导了解了新疆党史人的赤诚与担当精神,提升了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的声誉和影响。对于祁若雄来说,这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和成功喜悦的收获。4年多来日日夜夜和同事一起奋战的工作场景仿佛已在生命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虽然他没有机会站立在前台接受掌声与鲜花,毫无疑问,中央领导人的点赞也包含着对祁若雄这些幕后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的信任和祝福,是给予他们的最高评价。

时光的脚步刚迈入2014年年初,祁若雄又遭遇了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次,祁若雄用党史人的忠诚与担当再次圆满完成任务。

2010年10月28日,祁若雄出席《新疆工作文献选编》出版座谈会

2014年,适逢新疆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等5位烈士牺牲65周年纪念,为适应维护新疆稳定形势需要和缅怀先烈、弘扬烈士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进行爱国爱党和民族团结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自治区党委拿出纪念的意见和办法。

接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后,自治区党委要求由党史研究室和政策研究室两家单位分别提交方案及依据。当这一任务落在祁若雄肩上时,他二话不说,马上组织人手进入了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最终由他主持起草的方案被自治区党委采纳,上报中央后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刘云山的肯定,最后经习近平总书记批准,自治区党委决定举办纪念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等烈士牺牲65周年座谈会,并交党史研究室来筹办。

消息传来,整个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沸腾了。这一刻的胜利,不是一般的竞技比赛堪比,也不是哪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一个部门整体工作能力得到认可,他们的背后代表着新疆党史人的深切期望。

为办好座谈会,祁若雄会同单位同事及早动手,加班加点,代自治区党委起草了给中央的报告,先后拟定举办座谈会任务分工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报自治区党委批准;提出参加座谈会烈士亲属建议名单,为起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讲话稿准备相关材料,代拟邓力群来电,配合完成自治区主要领导会见烈士亲属工作,撰写烈士生平简介,组织烈士亲属撰写纪念文章,和宣传部共同完成了相关宣传报道工作。同时,他们还编辑出版了维、汉两种文字的《奔向新中国的黎明》画册以示对烈士的纪念和缅怀。8月,座谈会如期举行。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和烈士亲属对这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及党史研究室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那些默默付出的日子里,经历了辛苦之后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酣畅快慰却总是让祁若雄满怀感慨。回眸望去,数十年来,已经有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在办公室、图书馆、资料室留下了他伏案忙碌的身影,而正是这份对党史事业的坚守和担当,让祁若雄默默奉献,砥砺前行。

★“永不言弃”立潮头

执着追求、永不言弃,一直以来都是祁若雄战胜一切困难、做好工作的不二法宝。

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祁若雄从未丢弃党史业务研究的老本行。不论事务性工作如何紧张忙碌,他都没有因此而放松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在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骄人成绩,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内不可多得的“双栖”人才。

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成为当年从事周恩来研究的中外专家学者切磋、交流的主要论坛,入选论文的规格很高。祁若雄了解到研讨会征文信息后,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几经取舍,精心撰写的论文《周恩来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入选第二届周恩来国际学术讨论会,还被全文收入《中外学者再论周恩来》一书,并应邀同齐赫文斯基(俄罗斯)、井上清(日本)、韩素音(英国)、迪克•威尔逊(英国)、罗达•威丁堡(美国)、T.N•卡尔(印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欢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成功的学术研讨会的交流经历,提升了祁若雄的学术研究自信和眼界。

在随后的岁月里,祁若雄保持了高昂的学术研究激情,在对新疆地方党史的潜心研究中,取得了更多的研究成果,成为新疆地方党史研究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由他执笔的《论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思考》《陈云同志在新疆的革命活动与影响》《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等3篇论文分别入选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七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同时收入论文集。他本人应邀作为新疆社会科学理论界的代表,赴京出席了中共中央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先后两次亲耳聆听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讲话。同时,他还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民族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新疆日报》《西域研究》《新疆大学学报》《新疆社科论坛》《实事求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今日新疆》等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党史论文。他撰写的党史论文先后多次获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他还主持完成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工作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问题论述摘编》《赛福鼎•艾则孜画传》等书籍的编撰工作,参加了《邓力群自述》《党的八大代表名录》《执政中国》《王恩茂画传》等书籍的编撰工作。

由他参加编撰并担任副主编的《新疆三区革命大事记》填补了新疆及全国在三区革命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获第一届自治区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他参加编撰的《新疆工作文献选编》获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参加编撰并担任主编的《英名与天山共存——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烈士牺牲70周年》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三等奖;他参加编撰并担任副主编的《新疆党委工作纪事》(2013年)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三等奖;由他具体承担的省部级课题《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获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民委好评,2000年结题后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届自治区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他参加编撰并担任副主编的《新疆维护祖国统一、打击“三股势力”大事记》和《新疆维护祖国统一、打击“三股势力”专题选编》两本书先后获第三届自治区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不仅得到了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的称赞,而且得到中共中央政法委、中央新疆工作办公室的肯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998年2月28日,祁若雄(左一)在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和英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中)、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右一)在交谈

凭借着厚厚的一叠成绩单,2013年,祁若雄光荣入选新疆“天山英才”高层次人才。“天山英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实施的覆盖范围最广、人员层次最高、选拔标准最严、资助力度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99名“天山英才”高层次人才入选者中,76名来自自然科学领域,23名来自社会科学领域,均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22年的风雨岁月,祁若雄在新疆党史的征编、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2015年,他成为首批获得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称号的专家。

猜你喜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室自治区
形变预测研究室工作动态剪影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新新机甲研究室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崇高的使命 光荣的历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工委25年回顾
托起祖国的朝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工委调研纪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外微创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疝和腹壁外科 简介:Hospital Introductio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工委主任(扩大)会议畅谈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