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在浏阳

2017-09-16 07:58王文珍罗业永
湘潮(上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源文家革命军

★王文珍 罗业永

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

1927年,毛泽东在浏阳

★王文珍 罗业永

“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尽管有五六次我已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向斯诺讲述自己生平首次遇险时说的话,至今读来让人心有余悸。

这件事发生在1927年的浏阳张家坊。那时,毛泽东是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正在筹备秋收起义。

在当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当中,遇险的毛泽东是如何成功脱险的?他又是如何亲自组织秋收起义的?文家市会师转兵历经了怎样的斗争?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了当年路线,收集到1927年毛泽东在浏阳一些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

★ 张家坊意外遇险

“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被定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

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在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通报中共湖南省委改组及秋收暴动计划,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拟定分3路向长沙攻击前进方案。会上,正式组成以各路军主要负责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9月6日,在得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关于秋收起义日期的决定后,毛泽东立即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名义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3个团下达秋收起义计划与部署,要他们积极作好暴动准备。在安源将工作安排就绪后,毛泽东在潘心源(时任中共浏阳县委书记)等人的护送下赴铜鼓领导秋收起义。

当时,湘赣边界正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中,各集镇要道都增加了哨卡,过往人等都要搜查。为安全起见,大家决定化装前行,毛泽东以汉冶萍矿务局采购员身份作掩护,潘心源扮作账房先生。刘建中、周克明(二人均为浏阳工农义勇队成员)扮作挑夫在前面带路,沿途放置标记。一路上,毛泽东一行都尽量避开敌人的锋芒,选择偏僻小路前行。进入浏阳境内后,他们加快了赶路的步伐,从浏阳文家市镇循着直线,经过七宝山、小河乡来到了张家坊地区。

9月8日,由于向导刘建中、周克明在山岔路口放置的青叶路标被风移动,以商人打扮的毛泽东和潘心源,不慎走到了张家坊境内的大路上。大革命失败后,张家坊一带的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两里一哨,三里一岗,一片白色恐怖。当毛泽东、潘心源走到七溪(今张坊镇江口村)时,突然被团防局的清乡队抓住。这里离张家坊团防局不远,这伙团丁要把毛泽东、潘心源押到团防局去。在这危急关头,潘心源为引开团丁,掩护毛泽东,便故装傲慢,大发雷霆,要一个人去找团防局的团总。潘心源昂首阔步,只身向前往团防局的那条路扬长而去,团丁见状,大部尾随前往,仅剩下3个团丁看守毛泽东。毛泽东领会了潘心源的意图,神态自如地和团丁拉家常,做工作,要他们放了他和潘,随后又掏出一把钱来,分与团丁。但负责的队长不允许。无奈之下,毛泽东决定逃跑。在离民团总部大约200米的时候,毛泽东寻得了一次机会,挣脱出来,向路边的山上跑去。伴着一声“快追”,毛泽东飞速穿过田野、翻过山头,看到旁边有一口水塘,周围长了很高很密的草,他迅速地跳入水塘藏了起来。几个团丁和一些被强迫征集的农民在山岭上就近搜查,眼见着就要寻到毛泽东了,但不知怎么的,他们又折到别处寻找。这时已近黄昏,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团丁们眼见失去了目标,互相指责一番,便垂头丧气地转身而去了。

听着团丁们远去的脚步声,毛泽东赶紧走出隐蔽地。这时候,他才发现脚上的鞋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丢了,脚也受伤了。正在发愁时,一个村民从山坞里挑着一担柴走过来,毛泽东站起来凑近前去问路:“老哥,我向您打听一下,这里离铜鼓城还有多远?”“铜鼓城,离这可不近!天都快黑了。”……毛泽东和村民边走边聊,热心的村民将毛泽东领到了家里,并帮他买了一把伞、一双鞋和一些吃的。第二天一早,这位村民又把毛泽东送到了进入铜鼓的边界。当天傍晚,毛泽东来到了排埠镇,在那里休息了一晚。9月10日,毛泽东历尽艰辛到达江西铜鼓萧家祠第三团团部。此时,因有意引开部分团丁而被捕的潘心源,也在9月9日由张家坊押送浏阳的途中机智脱险。

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

★ 白沙首战告捷

白沙之战是毛泽东第一次亲自指导的军事战争,它开启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生涯,白沙之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革命队伍的士气、激发了当地群众的斗争热情,也显示出了毛泽东卓越的指挥才能。

白沙镇位于浏阳东部边陲的大围山北麓,平(江)浏(阳)铜(鼓)三县交界处,是浏阳河的发源地。境内高山耸立,其主峰七星岭海拔1600余米,为东南天然屏障。镇中一河分割,两岸以一木桥相连,地势非常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9月11日清晨,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从铜鼓出发后,一路急行向浏阳白沙镇(今属大围山镇)进发。当时,毛泽东脚疾未愈,坚持持杖步行。一排排长陈宗胜特用一把竹椅和两根竹竿绑成一乘简单的轿子,要抬他走,毛泽东坚持不坐,与大家一起行走。毛泽东的这一举动给了三团指战员极大的激励。一路上,大家斗志昂扬,疾步如飞。部队沿定河而上,经温泉、金星、石桥、金锡岭、上庄界、千秋塅,于下午4时抵达离白沙镇8华里的濠溪村。团部命令就地休息,同时派人侦察白沙镇周围情况。濠溪纸业工会活动分子廖才福得悉自己的部队回来了,立即赶来报告白沙镇的敌情。

当时,驻守在白沙镇的系国民党唐生智部第八军第一团的一个加强连,共5个排200余人枪,另有地主团防武装和敌清乡队,分别驻扎在刘家祠、水浒庙、慈皇庙等处,还在要隘龙须岭、樟树坳分设岗哨,观察江西方面动静。

白沙守敌虽倍加防范,但因驻防两月来,未发生大的战事,加之秋收起义消息极为机密,行动极为快捷,敌探一直未能侦知起义的具体时间和行进路线。

毛泽东根据上述情况,在听取苏先骏、张子清、伍中豪、汤采芝等的作战计划后,下达了分3路围攻白沙的命令:以伍中豪为营长的第三营和团部直属机枪连为中路,经狮子口、朱砂桥、高塅坳直捣樟树坳之敌,后取白沙;以张子清为营长的第一营为右翼,经柏树下、黄石岩、大洞岭、樟树坳、走大屋场背面,消灭龙须岭的岗哨后,向白沙取包围之势;以汤采芝为营长的第二营为左翼,经泉坑、水坳、黄家嘴、兰家槽、屙屎坳直奔慈皇庙,断敌后路。

战斗于下午5时打响,正在吃晚饭的敌连长周贵得报后,慌忙赶到要隘樟树坳督战,企图顽抗。敌人虽拼命抵抗了一阵,但终究敌不过勇猛的第三团,大部分守敌被歼,残余窜逃东门市。白沙之战一小时左右就结束了,除击毙敌20余人外,还生俘100余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毛泽东喜称白沙首捷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团防局被缴械,唐军被消灭”的消息很快传遍全镇,人们奔走相告:“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真的打回来了!”当晚,在地下党组织和农协的组织下,镇上和附近乡下的群众用土车子推着粮草,抬着刚宰杀的猪、羊和鸡鸭,敲锣打鼓慰问起义部队指战员。农会和工会会员将一度收藏起的大刀、鸟铳、梭镖又拿了出来。当晚,在学校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大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整个白沙镇沉浸在一片欢庆胜利的喜悦之中。

潘心源

★ 上坪从容脱险

三团攻取白沙后,未及休整,按原定部署,于9月12日继续向东门(今属大围山镇)挺进。先头部队探索排在距东门10华里的十二墩与东门守敌前哨遭遇,探索队员勇猛冲杀,毙敌排长以下10余人,残敌溃逃东门。敌营长周倬闻讯,吸取白沙教训,慌忙收营,退往附近的达浒镇。三团迅速占领了东门。

部队进入东门后,毛泽东分析敌情,认为敌周倬营不加抵抗就退,可能有诈,且东门至达浒的路,处于丛山之间,易于埋伏。于是决定按兵不动,并提示苏先骏保持高度警觉,在制高点上放岗哨。同时,派人前往达浒一带侦察,以防达浒之敌偷袭。但这时苏先骏因两战皆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未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办。

按原计划,部队火速打开了东门团防局的牢门,救出被关押的数十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于当天下午召开群众大会,斗争并处决了从铜鼓押来的大土豪帅尚奎及反动团总赖兰秋、赖晏初,打击了反革命气焰,提高了群众士气。同时,部队在街上搭起3个台子,向广大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并四处张贴“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新军阀”“反对白色恐怖”“成立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标语。

14日上午,毛泽东主持召开全团负责人会议,讨论做好群众工作和攻打达浒的计划。正热烈讨论时,有人从窗口突然发现对面山上有全副武装的队伍向东门方向运动,全是穿灰色服装的敌人。会议随即停止,毛泽东命令全团指战员立即投入战斗。

后来才知道,一团在平江金坪失利,盘踞平江长寿街一带的敌张南轩营和平浏绥靖司令阎仲儒部共千余人,迂回过来,拟与周倬营会合,向三团反扑。敌军在东门新任反动团总的指引下,从金钟桥分两路:一路经唐家冲占领东门后面的羊牯脑制高点,用数挺重机枪向三团扫射;一路越过浏阳河上游的大溪河,走杨家湾,过施家塘、上东,企图夺取马鞍山制高点,与羊牯脑相呼应,围歼三团。

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第三团毫不畏惧,猛烈还击。二营阻敌于上东一带,打破了敌占马鞍山制高点的企图。一、三营在羊牯脑两侧全力反攻,以期夺取羊牯脑的机枪阵地。三团党代表徐骐,当时正患疟疾,高烧不止,硬要警卫员扶着他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二营营长汤采芝,身先士卒,指挥全营战士反复冲击,腹部被敌人机枪射中,小肠流出体外,仍继续指挥作战,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徐骐、汤采芝的英勇战斗精神,激励全体指战员顽强战斗了5小时之久。继他们之后,在惨烈的战斗中,又有近百名指战员牺牲。这时,敌人仍在增兵。毛泽东考虑敌我力量悬殊,应保存实力,于是命令部队分3路撤退,往白沙的上坪会合。

上坪是个位于湘赣边界的小山村,距白沙镇15华里,只有一条夹在山中的小道与白沙相通,地势险要,敌人不敢贸然深入。这里建立党组织早,群众基础好,毛泽东在省立一师的好友、时任白沙乡农协委员长的陈锡虞就住在这个村子里。

第三团进入上坪后,团部驻在张家屋场,毛泽东就住在陈锡虞家。刚住下不久,第一团派人赶到此处,向毛泽东报告该团在平江金坪失利的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计划。

工农革命军的主力遭受挫折,部队该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14日晚,毛泽东在陈锡虞家紧急召开了三团连以上干部会议,根据一、三团情况,毛泽东果断作出了3个决定:停止直取浏阳、会攻长沙计划,转向文家市镇会合后再定去向;以前敌委员会的名义指示一团向三团靠拢;向省委写信,说明工农革命军不能再去打长沙,要求立即取消长沙暴动。9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停止原定16日晨在长沙举行暴动的计划,暴动延期举行。上坪会议是在主力第三团受到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召开的,它对保存革命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部队在上坪小住一晚,受到上坪群众的热烈欢迎。15日早晨,部队离开上坪。为给敌人造成离湘入赣的错觉,部队于当日黄昏直抵与铜鼓相邻的小集镇排埠。次日部队经铁树坳,迅速折回浏阳境内的双溪,在此击溃了企图拦截三团的地主武装张梅村部。然后,部队从双溪出发经上洪、张家坊、田心等地南进。一路上,部队且行且驻,等待第一团到来。

★ 文家市会师转兵

随着上坪会议秋收起义部队向文家市集结号角的吹响,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实现了文家市的胜利会师。当天晚上,在里仁学校,经过前委会议上的激烈争论,形成了暂停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的决定,正是这个非凡的决定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9月17日,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到达孙家塅(今中和镇)后,第一团也于当日下午抵达该地。前委书记毛泽东、总指挥卢德铭和师、团负责人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等首次聚到了一起。根据第二团也在浏阳县城失利的情况,18日,前委在这里召开了临时会议,一致同意部队到文家市后再定去向。

19日,一、三团依次向文家市进发。当天上午,先头部队经河口到达文家市,在此击溃了当地团防武装。下午,毛泽东、卢德铭等统率一、三团陆续抵达后,立即指示部队救出了团防局准备处决的农会干部陈盛龙和一批革命群众,并将团防局从民众家中搜刮来的钱粮、布匹等物资,全数没收,分给当地平民。一营营长张子清还带领部分指战员在该镇附近的中洲,打开了大地主彭伯堂的仓库,将其粮食、茶油分发给当地贫苦农民。同时,部队还派出宣传队,四处张贴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宣传秋收起义的意义,并在里仁学校的墙壁上写下了“打土豪,分田地”,鼓励广大群众投身土地革命斗争。

已转移到附近山区的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听到喜讯后,也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他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欢迎毛泽东和起义部队的到来。10年前,毛泽东曾住过的铁炉冲陈绍休的家人也赶来看望毛泽东和起义部队。

当天下午,原被打散的第二团爆破队战士闻讯赶到了文家市。至此,秋收起义部队一、二、三团胜利会师。

为了讨论和确定部队今后去向问题,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的一个教室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工农革命军总指挥卢德铭,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第一团代理团长陈浩,第三团团长苏先骏。第三团团部党支部书记彭商人等营以上干部也列席了会议。

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形势,认为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起义部队遭到挫折,敌人的主要力量在城市,目前我们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只有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才能保存我们的力量。

在秋收起义部队遭受挫折的紧急关头,毛泽东的分析和主张无疑是正确的,因而得到了前委会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但却遭到师长余洒度的反对。他看不到向农村转移的重要意义,仍想按原计划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中心城市,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计划。在激烈的争论中,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评了余洒度的错误意见,会议最后作出了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的决定。

9月20日,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共1500余人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坪上举行会师大会,文家市革命群众和胡耀邦、杨勇等里仁学校学生都趴在操坪围墙上,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会上,毛泽东精辟而生动地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和党面临的任务,讲解了暂不去打长沙、打大城市,到乡下去,到湘南去,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找落脚点的道理。他说,退到湘赣边境上,将来湘粤赣“任何一省的农民暴动时,我们随时都可参加”。同时,他进一步阐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和加强革命武装力量,保卫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最后,他形象地说: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毛泽东的讲话,为工农革命军指战员和文家市革命群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大地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革命战士。

9月21日上午,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卢德铭的率领下,高举红旗,离开文家市,开始了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伟大战略进军。

猜你喜欢
心源文家革命军
凤凰览德辉,造化得心源——巨德辉的水彩画探析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圣山系-心源》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伸向善款的贪婪“黑手”
对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的感悟
变味的母爱
那把纸伞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