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茭白栽培技术规程

2017-09-16 21:46李德明蔡兴来庞强强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单季老叶茭白

李德明+蔡兴来+庞强强

导读:由于海南热区生态环境与茭白原产地存在差异,所以热区茭白生产在种苗选择与保存、水位调控、肥料使用及病虫害管理具有自身特点,应采取特殊的应对措施。本规程结合了海南特殊生境和多年生產管理经验,旨在指导热区茭白安全高效生产。

海南地处热带,存在夏秋季高温高湿、冬春低温阴雨寡照特殊气候,与茭白[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原产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差异较大。针对特殊生境及海南多年实际生产管理经验,特集成以下海南茭白栽培技术规程。

1 种苗选择

①选择无雄茭和高薹管的茭墩作为种苗墩,杜绝采用游茭作种苗。

②在休眠期留30 cm平茬,所割部分平铺于茭墩上,晒干;然后灌水20 cm,用火烧茭墩上的干料,以利于清除病虫害及薹管芽,并降低后茬茭苗萌生部位。

③冬春种植用分蘖茭苗(可将种墩分蔸,每蔸2~3分蘖),夏秋种植用整墩或适度切割茭墩(切割后每部分不可少于5个分蘖)。

④不能及时种植的种苗假植于水深20 cm以上的流水区,最好加盖遮阳网防高温对种苗内生黑粉菌的伤害(高温时应于正午检测出水口水温,保证出水口水温不高于35℃)。

2 选地、整地

选择水源充沛,且浸水不高于1 m的水田,土层较深、地力较好地块为宜。先排水,犁田晒地,进行物理消毒和恢复土壤结构,然后灌水、撒施生石灰后进行一犁一耙。

3 下足基肥

茭白耗肥,结合犁耙田,每667 m2用农家肥1 000 kg加40 kg豆饼和20 kg三元复合肥作基肥。

4 种植期及种植规格

①南部较适合冬春种植,而中部和北部冬春种植产量较低,但种植期均为11月至12月中旬;冬春种植宜用单季茭,非典型的单季茭品种于11月底12月初排种,典型的单季茭要早排种(11月中旬为宜,也可稍早,但不可早于9月),否则不易通过光周期诱导而延迟收获;单季茭种植过早,则苗期极易遇上持续高温(≥35℃),造成雄茭率高。

②夏秋全省均可种植,排种期6月底至7月下旬,其中典型单季茭可以在7月排种,否则生长期过长,易产生高薹管茭。

③将前处理好的种苗按株行距0.5 m×1.0 m规格插植。

5 水位调控

刚排种时,水位保持5 cm左右,不宜深水,否则影响分蘖和易产生高脚分蘖苗,严重影响后期产量。根据茭苗生长逐步加深水位。全田基本苗达到适宜的数量后(每蔸15株左右)及时晒田,一般晒到田间出现裂痕,旨在促进根系生长和控制分蘖。随后及时灌深水(水深在20 cm以上)以控制分蘖萌发。在夏秋高温期种植,苗期不宜暴晒以免影响黑粉菌活力,应采取人工除分蘖结合灌水控制分蘖,孕茭后水深20 cm以上并一直保持到采收结束(采收期水位过浅易产生青皮茭)。

6 追肥技术

返青肥,在排种5天左右,667 m2用三元复合肥10 kg加尿素5 kg施入;一周后,再施1次;基本苗数量确定并灌深水后,每667 m2用三元复合肥10 kg加尿素2 kg,10天施1次,连续施3次;在孕茭期施大肥,667 m2用三元复合肥20 kg加硫酸钾5 kg。

7 除老叶

在茭白生长旺盛期,易产生老叶,老叶存在消耗营养和影响通风透光,加重病虫害发生,必须及时清除并收在田埂上烧掉,一般每周进行1次。

8 病虫害防治

①虫害 主要为螟虫,在分蘖盛期用福戈(氯虫·噻虫嗪)或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喷杀1次。

②病害 主要有胡麻斑病、锈病和纹枯病等。胡麻斑病主要在分蘖盛期后发生,应多施钾肥预防为主,发病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施。锈病多在11月至翌年2~3月发生,用爱苗(苯甲·丙环唑)防治有一定效果,并能保证黑粉菌的活力。纹枯病,在高温高湿期易发生,用井冈霉素防治,隔一周喷1次,共喷2次。

9 收获 、清园

采收标准以茭笋露“茭白眼”为准,适度留下有光合能力的功能叶。采收结束后清除老叶、无效分蘖。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季老叶茭白
太湖茭白
老周
“黑心”茭白
陈砚章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浙江省双季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