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2017-09-16 16:48吴秋芳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中职学生师德

吴秋芳

摘 要:尊师重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但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辱师事件,拷问着师道尊严。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教师应不忘“为人师,为世范”的初衷和使命,始终拥有高尚的师德,关爱每一个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断钻研,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生气”的艺术;加强学生管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永远立于师道的高处。

关键词:师道尊严;教师;中职学生;师德

师者,是国之重器,是文明的使者。为师之道,尊严而已。可现在提起师道尊严,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底气不足。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梁云林事件,将“师道尊严”一下子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师道尊严”的尴尬现状

令人心寒的是,一旦教师与学生出现矛盾,无论后果如何,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所有的指责往往都是指向教师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无论其思想、言行存在什么样的过错,多会获得谅解与宽恕。这样的案例不断发生,教师的尊严被一次次打击。面对这样的现状,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让学生放任自流,这也是无奈之举。

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的尊师状况更是令人忧心。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都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都有很多问题,绝大部分家长对此都不够重视,在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后便放任自流,致使部分学生根本不把教师放在眼里。

二、彰显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教师应不受外界干扰,始终坚守师道尊严。这里所说的师道尊严并非指教师必须高高在上,受学生及家长的推崇与爱戴,而是教师始终要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运用自身优秀的教育涵养与高尚的道德品质,赢得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信任与尊重,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之心,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有效的精神感召力。

1.拥有高尚的师德,关爱每一个学生

“即使是顽石,只要有碰撞,就一定会迸发出火花!”中职学生特别容易犯错,有的甚至总犯重复的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一无是处。筆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应该做的不是在一片火热之间提炼绚烂,而是在一片黯淡当中开掘光明。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对学生真诚、深挚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其次,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要摘下“有色眼镜”,把学生当作朋友,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当然,创设平等环境并非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并做到言行一致,在学生中树立教育威信,为教育活动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应首先树立良好的示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在学生面前体现自身威望,赢得学生的尊重。另外,教师应始终注意自身的仪表,并在教学中运用风趣睿智的言语赢得学生的喜爱。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威信是教育行为有效的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教育事业上树立强烈的自信心、责任心与使命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不断钻研,提高专业水平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早已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让学生信服,必须要拥有渊博的学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先进的、最科学的知识,做知识的富有者。

中职学生精灵古怪,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找教师的“茬”,用一些偏题、难题刁难教师,倘若教师能够挥洒自如地运用专业知识,游刃有余地“摆平”他们,那么这些学生从此将对你充满信心。语文教师写得一手好文章,英语教师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美术教师对画笔“拿得起,放得下”,计算机教师会编写程序,打起字来更是如行云流水,这种优秀的教师不仅在学生中有足够的威信,更会使学生引以为傲。

4.掌握“生气”的艺术

批评最能体现教师在班级工作中的管理技巧和驾驭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批评是一门艺术,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我们一直提倡和推崇“和风细雨式”的批评,但有时候“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对某些学生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生气”。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倘若能够不怒自威,那当然是最好的,可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注意分寸,掌握好“度”,讲究方式方法。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应予以严厉批评,但在批评的背后应怀有一颗关爱的心;同时,表情要严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身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其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下次继续犯此类错误。当然,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应有所不同,譬如,有的学生最讨厌教师的“婆婆妈妈”,那就“雷厉风行”;根据学生违纪的性质及严重性,采取不同的谈话策略,使学生明白性质的严重、后果的可怕。

5.在学校层面加强管理,适度惩罚

教师教育学生都讲究“晓之于理,动之以情”,但说服教育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对违纪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也是必要的。

西方管理学家将惩罚原则称之为“热炉效应”,明确规定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

(1)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

(2)一致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即时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之目的。

(4)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笔者认为,在某些时候,“热炉效应”同样适用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惩罚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正像伟人所言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对违纪学生进行适度惩罚,除了告诫其悬崖勒马之外,也有助于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全体学生,同时鼓励教师敢管敢抓,对彰显师道尊严不无裨益。

三、结束语

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要尊重教师,这不仅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更是民族腾飞的基础保障。笔者相信,只要不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初衷和使命,教师一定能挺直腰杆,用自己精湛的业务和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站在师道的高处,引领他们走出青春的雨季。

参考文献:

[1]周巧玲.对“师道尊严”现代价值的理论思考[J].管子学刊,2016(1):60-63.

[2]康红梅.“师道尊严”观念的功能主义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4(1):97-100.

[3]刘春丽.基于现代师生关系中“师道尊严”的理性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9):111-112.

[4]文芳.由“师道尊严”引起的对教师权利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中职学生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