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7-09-18 21:02刘克定
领导文萃 2017年17期
关键词:颜回党的纪律子路

刘克定

中国社会是讲规矩的社会,做人讲规矩,读书讲规矩,吃饭睡觉讲规矩,文学讲规矩,艺术讲规矩,婚嫁喜庆讲规矩,做官、做生意讲规矩……

最近的古诗词热,带来一股读诗写诗的清风,十分可喜。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古诗词,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是规矩很多的地方。

首先是格律严谨,不讲格律,就是“打油”,或者叫“快板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不守规矩不成,按规矩办又不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真是难矣哉!另外,虚实相生,排律、音韵、锤字炼句,等等,都有讲究。尽管有讲究,但人们喜欢诗词,几千年来,吟诵不息,古诗词里面的思想火花、情感波涛,晶莹腾跃,未曾稍减。

孔子又说:“诗言志。”《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志很重要。有一次,孔子问身边的颜回、子路:“你们何不谈谈自己的心志?”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轻裘和朋友共享,用坏了也无所谓。”(那时候就有了共享意识)颜回说:“我要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又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愿望。”孔子说:“老人能过得安适,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年轻人怀有远大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战国的吴起说:“有身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见《说苑》)这就从相反的方面提到不守规矩的结局,印证了“志”为人的立身之本,不仅是作诗的规矩,也是人品的标准和规矩,不讲规矩,当然“民去之”“君惡之”“患处之”(有牢狱杀身之祸等着),教训已经很多了,不必赘言。

吴起说的主要还是为官的规矩。

这个规矩最主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冷暖装在心里。

传说周公静静吃饭时,有客人求见,他马上将口里的食物吐掉,把头发绾好,出门见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表彰周公讲规矩,讲礼貌,赢得人心。

其实,为官的“规矩”是真不少的。党章、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等,都是“规矩”。

老百姓到机关办事,到处是“规矩”。排队、跑路、盖章、缴费、久候……一个衙门一道符,少一个“规矩”就办不成。

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各有自家的“规矩”,互不干扰。有的“规矩”,虽然很花哨,还是躲不过一些人的法眼。不懂“规矩”的,就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懂的,就“水”到渠成。

有些官员,是很懂“规矩”的,几百官员,谁大谁小,能倒背如流;虽然是下级,实际上顶个上级,察言观色,信息灵通,迎来送往,从不大意,错了就是没规矩。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的纪律、国家的法规是严肃的。按好规矩做人,做官,老百姓就欢迎;按坏规矩办事,是旧官场陋习、恶习,使老百姓有话不敢说,有难无处说,无奈地逆来顺受、忍辱负重,这样的庸官、昏官,最后只能是“民去之”“患处之”。

派头十足,却不干实事、不关心群众疾苦、生怕丢官的人,老百姓心存不满,称之为“不像话的官”,终要“民去之”,说明人心对“官规”的审视,其实极严,这也是延绵了几千年的一个事实。

人心是杆秤,官员们如果能经常在这个秤盘上去掂掂自己,可能知道些斤两。

(摘自《新民晚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颜回党的纪律子路
颜回偷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颜回之乐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