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最高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017-09-18 04:26王奇生
领导文萃 2017年17期
关键词:汪精卫军阀蒋介石

王奇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此时无人会想到,仅仅一年后,“党内后进”蒋介石将成为最后的接班人。可能蒋介石自己也没想到。

想不到是正常的。在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最有希望角逐接班人的无非就是胡汉民和汪精卫,党内排位最靠前的两位大佬。胡汪之后,排名在蒋介石之上的至少还有廖仲恺和时任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蒋介石此时充其量只是党内的第五号人物。

即使是第五号,对于蒋介石来说也是大跃进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时,24名中央执行委员中,蒋介石不在其列;17名候补委员,共产党员毛泽东也在其内,不过仍然没有蒋介石。没错,蒋介石此时在党内的政治地位甚至还不如跨党而来的毛泽东。

不得志的中年人蒋介石在这一年终于迎来了仕途的转折点。1924年5月,蒋介石基本上是依靠“闹”才从孙中山那里跑到了黄埔军校校长,不过他恐怕无法想到,“校长”竟成为一生事业的崛起之地。

成为五号选手已足够励志,但蒋介石在孙中山去世后的上位速度则更惊艳。不过,蒋在夺嫡之争初期的一大优势正是因为他的不起眼,胡汉民和汪精卫都不太会将他视作对手。

胡汉民和汪精卫的接班人之争,为蒋介石创造了一系列机遇。

机遇首先源自三号选手廖仲恺的遇刺。江湖传说,廖案与胡汉民难脱干系。在蒋介石和许崇智的支持下,胡汉民又被汪精卫踢出局。

廖案后不久,许崇智也被排挤出局,蒋介石从此就独自掌控了军方势力。从那时起,无论蒋介石在党政兩大领域如何起落,军权在未来几十年间再无旁落,不仅成了他下一步继续冲顶,也成了他日后一次次保位拉锯战中的最大筹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崇智的出局,让蒋介石的“校长”真正变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政治资产。毕竟,那么多人当过军校校长,比如那么牛的蒋百里,但真还有谁可以借此冲顶啊?

很快,在1926年1月由汪精卫主导的国民党二大上,蒋介石一雪一大之耻,确立了他在党内二号人物的地位。

汪精卫也没有笑到最后。仅仅过了两个月,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就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走了汪精卫,全面接掌党政军大权。

从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起算,蒋介石从接班人之争中胜出仅仅花了一年零八天。

就算蒋介石是官场天才,一年零八天总归不是一个正常的登顶速度,这其中必然有太多的政治“泡沫”。毕竟,所谓最高领袖,绝不是一个有名无实,缺乏威望的“第一号人物”,而隐含着超然于各派政治势力之上,全党全国畏服的一个更高级别的存在。

此时的蒋介石,一号首长地位还非常不稳固,除了在军事上能够基本控盘之外,在党权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名义上的,离日后超然的最高领袖地位还有很长一段路。道理很简单,一是党内还有胡汉民和汪精卫两位大佬在,二是毕竟蒋介石上位时间尚浅,缺乏根基,党内元老们对这位以军权起家的一号领导人也不太看得上。

果然,在1927年3月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在党内及国民政府内的多个职位都遭撤销,只保留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

蒋介石此时当然非常愤懑,心情大致如此:老子前线北伐杀军阀,你们这些党棍在背后捅刀子。

很快,蒋介石就发动了军人式的反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他凭借军权与旧党权决裂,在南京成立了新的国民党中枢和国民政府。这在本质上和张国焘的“分裂中央”也没大区别。

南京政府成立后,蒋介石手中的牌也是渐入佳境。除了军权之外,还有了中央政权。第一,这让蒋介石获得了最需要的政治合法性,性质类似挟天子以令诸侯,地方军阀不老实就是“天子伐四方”,党内元老不老实就是“中央决定”;第二,这也让蒋介石控制了现代政治实操中最重要的“官帽子”和“钱袋子”。

前者他可以对异己势力封官许愿,后者他可以借重江浙的财力收买党内与军阀。事实上,这也正是蒋介石在党内及地方军阀的一次次巨大军事挑战中,涉险过关的万灵丹。

但问题是,即使蒋介石掌握了军权(枪杆子)、政权(官帽子)和财权(钱袋子),他在党权上仍然存在一直未解决的重大缺陷。

在很大程度上,这导致了一手好牌的蒋介石在1927年和1931年两次被迫下野。

党权这东西吧,你说他虚还真虚,特别对于国民党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一群像“西山会议派”这样,除了骂娘看似也没什么实际能力的中央委员们;但你要说他实还真实,蒋介石几次军事危机,均和摆不平国民党党内其他势力有关。这样说吧,“党权”虽然本身没有枪杆子,但却仍然有足够号召力和合法性去调动、激化其他地方军阀的枪杆子,去和蒋介石的枪杆子对抗。

比如,1931年2月,蒋介石与代表党权的胡汉民决裂,继而将其软禁。这在党内遭到了强烈反弹,引发了广东的“另立中央”,两广军阀应声而起,直接导致了蒋介石在年底的二次下野。

蒋介石从两次下野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是,单靠枪杆子是坐不稳大位的,缺乏党权而想全面独裁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坦然接受自己在党内缺乏资历威望的现实,在场面上必须依靠其他党内元老做名义上的党首,才能在实质上稳固权力基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蒋介石始终没有掌控党权,他对国民党与政府的掌控仍通过“军权”行使,也就是1928年得到的著名头衔——委员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你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先军政治”。

但可以明确地说,在没有获得党权之前,蒋介石就仍然无法确认自己最高领袖的地位。

吊诡的是,蒋介石一举掌控党权的契机是抗战的爆发。抗战让党内各派势力及地方军阀失去了政治竞争的合法性,一致抗日的呼声也让蒋的威望大增。1938年,他终于当选了他日后的招牌头衔——国民党“总裁”。

最重要的是,竞争对手也没了。副总裁汪精卫不久降日被开除党籍,胡汉民在1936年也已去世,蒋介石由此也成为党内的唯一领袖。

也可以说,蒋介石在军权、政权、财权上的超强实力一步步地反噬着党权,最终转化为党权。

正是由于蒋介石本人在党权上的长期短板,以及“先军政治”,国民党的党权相对军权、政权始终不彰,远无法发挥“党指挥枪”类似的作用。

国民党顶着“一党独裁”的名号,却一步步地沦为军权的附庸。甚至可以说,国民党不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党,而是一支拥有党的军队。

或许可以这么定义,蒋介石的“先军政治”最终帮他登上了国民党的最高领袖,但正因此,这也为国民党在政治竞争中最终败于共产党敲响了最重要的一声丧钟。

作为一个党的国民党首先败给了蒋介石的军队,继而败给了作为一个党的共产党。个中得失,蒋介石冷暖自知。

(摘自《党员、党权与党争》)endprint

猜你喜欢
汪精卫军阀蒋介石
汪精卫叛国后中共“拥蒋反汪”方针的确立与实施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颜控”陈璧君倒追汪精卫:彪悍的爱情不需要解释
WE HAVE BETRAYED THE REVOLUTION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