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2017-09-20 16:23鹿玉芳
中国经贸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新形势

鹿玉芳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积极的强调农业的进步对于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的农村发展来看,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环境较差是其基本的现状,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无论是效益还是质量都十分的有限,所以农村的整体进步较慢。现阶段,我国获得了普遍性的进步,而农村成为了我国发展的掣肘因素,所以积极的进行农村发展十分的必要。中国财政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十分的显著,在当前的环境下,要改变农村发展条件,必须要获得中国财政的支持。所以本文就中国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探讨,目的就是要完善中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完整性建设。

【关键词】新形势;中国财政;支农政策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就发展数据的统计来看,虽然我国经济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但是城乡差异却在不断的扩大,这种差异性的发展十分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差异缩小和消除是现阶段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经济发展来看,财政对于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这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环境中,要进行差异化发展的平衡,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进行财政支持的转变。从根本上来讲,农村发展的落后还是由农村环境以及农业发展方式所影响的,所以在强化农村发展的时候,需要积极的进行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所以说在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的政策对于农村发展影响重大。

一、我国现行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

就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农分析来看,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不足。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基础环境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都是大工程、大项目,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必须要有大量的财政作支持,项目开展和持续性和有效性才会得到提升。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虽然看到了农村发展的薄弱性,也实行了一定的支农措施,但是资金投入量相对于农村建设来讲无异于杯水车薪。简单来讲,农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投入,而投入量也需要不断的加大,但是目前的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2.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

在目前的财政支农问题中,另一个表现比较显著的问题是支农的结构十分的不合理。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农业技术、农民素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支农也要从多方面开展。就目前的财政支农来看,大部分支持的项目都是硬件公共产品,这些项目虽然易出成绩,短期效益显著,但是就农业发展的长远效益来看,技术支持以及教育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认识深入度不够,所以支农结构的合理性缺失严重,符合农业发展长远利益的支农措施非常的少,因此造成了支农持续性的下降。

3.财政支农方式不合理

财政支农的方式不合理也是目前存在与财政支农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的补贴大都集中在了流通环节,而这种流通环节的补充大都是通过流通企业补贴来实现对农民的间接补贴,所以说折后的财政支农方式对于农民的增收贡献作用十分的微小。

4.财政支农管理体系不完善

财政支农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农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农涉及的农业部门较多,所以导致了条块分割问题的严重,这种分割现象的出现使得支农资金使用十分的分散,所以支农效果不理想。就过去的几年来看,财政在农业支持方面的投入以每年7%的速度在增加,但是农民的收入速度却在逐步的降低,由此可见,管理上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支农效果的不理想。

二、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和启示

1.巨额的财政支持对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在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进行转变的时候,各国都会实现较为普遍的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就目前的研究结构来看,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能也发达的国家,财政对于本国农业支持相当于农业本身GDP的25%以上,而像日本、以色列这样的国家,财政对于农业的支持相当于农业GDP的45%至95%,由此可见,国外的财政对于农业的支持相当的重视。

2.重视农业的科技进步有利于其现代化发展

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也比较大,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发达国家的科技在农业增长当中的贡献率并在70%至80%左右,科技转化率在80%至85%所有,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来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仅为30%至40%,者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十分的低下,所以实现技术的提升和成果转化率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十分的重要。

3.科学运用财政补贴效果显著

财政补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对于农业的促進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就目前的统计结构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支持方面的投入占据了农户收入比重的31%,由此可见,通过农业补贴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在者,农业补贴的科学运用实现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这对于农业进步十分的有效。

4.多种财政支农工具的使用效果明显

其实,农业发展就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支持,而多种工具的利用不仅实现了补贴的协调性,也达到了综合性的目的,所以说使用多种财政补贴工具是我国财政支农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中国财政框架下的支农政策建设

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保证支农资金的稳步提升

在目前的财政框架体系之下,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保证支农资金的稳步提升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之下的财政支农界定需要以市场是否失灵为主要依据,而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农业市场存在失灵的领域,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对过国民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并在调整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了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强,农业生产环境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而在这种条件改善的情况,农业的发展障碍会越来越少,农业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endprint

2.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高支农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而农业产生在增长的同时反作用与财政支农会使得支農力度有进一步的提高。换言之就是财政支农和农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为了保证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的进行支农结构的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支农效果和支农资源的配置率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财政支农结构中,不仅仅需要直接的资金支持,对于农业技术提升和人员培养方面的支持也不能少,所以科学的掌握财政支农的具体结构,可以不断的提升农业生产中的现代化技术、人员等的运用比例,这样,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速度会明显的提升。

3.调整财政支农方式,提升其灵活性

就目前的分析来看,财政支农在进行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方式的调整,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支农政策的灵活性。就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来看,在财政支农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农业发展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技术条件、人员素质也在普遍的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稳定不变的支农方式必然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的发现在支农方式以及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支农政策的平衡,而这种方式的多样化又可以提升支农政策的灵活运用性。简言之,调整财政支农方式,提升其灵活性价值显著。

四、结束语

农业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分析中国财政支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的选择和发展,能够有效的提升财政支农的效果,实现农业发展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雪松.中国式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绩效动态追踪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3,01:51-61.

[2]曾福生,郭珍.中国省际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分析[J].求索,2013,04:5-8.

[3]王向阳.多功能农业与财政支农补贴政策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13,45:29-40.

[4]唐琼.美韩日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建设的做法与启示[J].北方经贸,2013,11:91.

[5]蒋军成.农民分层与财政支农政策优化研究——宏观视域下的微观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4,05:27-34.

[6]学报.沈宏益教授《新时期西藏农牧民持续增收的财政政策设计》出版[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71.

[7]韩亚恒,刘现武,杨鹏,牛云霞.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演变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02: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形势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企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新形势下国企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