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地域差异,合理重组教材

2017-09-20 12:49胡东洁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负数创设情境

胡东洁

摘 要: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课本有些教学素材有地域的局限性。如“认识负数”,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量。课本素材从温度作为主要情境引入正、负数,但对于珠三角的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对零下温度感受不深。如何创设一个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学习负数呢?教学中要尊重地域差异,深挖教材内涵,合理重组教材。

关键词:负数;创设情境;重组教材

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课本有些教学素材有地域的局限性。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材以温度作为第一例题的核心素材,呈现出中央气象台某一天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旨在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由于珠三角所处的地理位置,气温并没有出现负数,学生在这方面缺乏生活经验,对零下温度感受不深。下面就结合“认识负数”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怎样尊重地域差异,深挖教材内涵,合理重组教材。

一、引发冲突,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你们抢过微信红包吗?”

生热情高涨:“抢过!”

师:“你抢过多少钱?”

生:“我抢过5元!”“我抢过0.8元!”……

师:“抢到的红包就变成了你的收入,这收入在微信钱包的零钱明细里可以查到。抢红包前必须得有人……”

生异口同声:“先有人发红包!”

师:“对。发红包的人就要支出了,这支出同样在零钱明细里可以查到。收入和支出它們的意思正好相反。胡老师有一次支出了5元用作发红包,另外一次我抢到了一个5元的红包。两个都是5元,如果零钱明细这样记录,你们觉得记得清楚吗?为什么?”

生:“不清楚,因为这样就分不清哪个是支出,哪个是收入了?”

师:“你们能想出办法记录清楚吗?”

学生想办法在练习纸上记录。

……

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抢微信红包在这两年热度很高,大人小孩都喜欢玩这个游戏,所以我设计了抢红包的情境,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当学生感受到用已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存在局限时,认知需求油然而生,既对数系加以拓展,又能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借助温度计,深化认识负数

教学片段2:

师:(出示广州、北京、哈尔滨3个城市的今年春节当天的气温情况)这里的16 ℃和-16 ℃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在温度计上找找这两个温度。

师:16℃在哪里,谁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个温度?

(一学生在温度计上找出他认为的16℃)

师:你的0℃在哪里?

(学生指出0℃的刻度)

师:你怎样找到16℃的?

生:从0往上数8格,就是16℃了。

师:16℃在0的上面,我们把它叫做零上温度。现在请你指出-16℃在哪里?

生:-16℃在零的下面。

师:为什么-16℃在零的下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生:-16℃表示的意思跟16℃相反,16℃在零的上面,那-16℃就在零的下面。

师:刚才我们在温度计上找16℃和-16℃的时候,哪个数很关键呀?

生:0。

师:“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刚好是0℃,这0表示什么意思?0是正数还是负数?”

……

思考:创设了抢红包的情境引出正负数后,那课本的例题1是否没有作用呢?不对,例1的意图旨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外(这是北方小朋友熟悉的生活情境),还有其他意图:一是可借助温度计上找出各温度,为学生认识负数提供直观的材料,二是在找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时候,感受到0的作用,从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材编写不但没有出示温度计的图,而且把例1的这两个意图分开了,中间插进了一个呈现存折上收支明细的例2。教学中,当学生认识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来表示后,我把例1放在这里进行教学,利用在温度计上找温度的活动,充分发挥例1的作用。由于在前面已经有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知识,所以他们知道了-16 ℃表示的意思跟16 ℃相反,16 ℃在零的上面,那-16 ℃就在零的下面,为珠三角由于地域原因认识-16 ℃扫除了障碍,并且在找16 ℃和-16 ℃的时候,深深感受到0的作用,顺理成章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三、练习巩固,提炼负数内涵

教学片段3:

师: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怎样表示?

……

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红旗榜,男同学得了11面红旗,女同学得了9面红旗,得旗的平均数是10面。我们把平均数记作“0”,男同学的旗数比平均数多1,就记作“+1”,女同学的旗数应该怎样记录?为什么?

生:女同学的旗数应记作“-1”,因为女同学的旗数比平均数少1。

师:0在这里是表示没有的意思吗?

生:不是,是把平均数记作“0”了。

师:对,0在这里并不是表示没有,而是表示“标准”,跟我们以前学的0表示“没有”或“起点”不一样,这里的+1和-1也不是表示男女同学得到的红旗数,而是跟平均数对比的结果。有了负数,数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

思考:对“0”的再认识是教学的关键,对“0”含义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建构。关于对0的再认识,在片段二中学生已初步体验了0的分界作用,但要使学生逐渐从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并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表达和运用,促进对概念本质的真正理解,只凭一个例子还不能让学生体会深刻,所以在练习中借助海拔高度和课堂上生成的资源红旗榜,让学生围绕“相反意义的量”和“分界点”做文章,既让学生深化“0”的内涵,又利用了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认识负数”这一内容上,我尊重地域差异,深挖教材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选素材,合理重组教材,设置有效的教学活动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祁顺成.《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4(29):54-55.

[2]龚凡.对一个教学片断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2):32-33.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数创设情境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学好乘方四注意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