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隐隐的爱与痛

2017-09-21 02:00武强县文体局贾双林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一毛钱柜台小花

■ 武强县文体局 贾双林

书,隐隐的爱与痛

■ 武强县文体局 贾双林

知天命了,满脑子回忆,从孩提始,由清晰到模糊,五十岁后一塌糊涂。而有一样物件时时牵挂:午夜梦回,书,从儿时到半百,竟历历在目。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外界的诱惑来自于两处——收音机播放的长篇小说、自己买的小花书(也叫小人书)。印象中,在新华书店用一毛钱买的第一本小花书叫《半夜鸡叫》,木偶电影翻拍下来的,每读到尖酸刻薄的周扒皮半夜被鸡们啄得满头大包,便抚掌大笑,比吃到白面饽饽或者猪肉还要高兴。

那时,新华书店是我最憧憬向往的乐园。书店坐落于滏阳河畔,小范老街东头,是县城唯一卖书卖画的地方,别无分店。一间六十多平米的平房,东西一溜十几米的柜台,是县城里除文化馆排练室外最宽敞的房子了,屋里挂满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等剧照画片,和欧阳海、邱少云、董存瑞、保卫珍宝岛等英雄画作,每到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图画出现。

妈妈给一毛钱去供销社打醋或者酱油,能省下一二分钱,攒到一毛钱,就能去书店挑一本心仪的花书。平时兜里没钱,就在里面逛到天黑,柜台大概有一米半的空间摆放各类花书,那时,虽然五六岁(这个年龄在那个年代是学龄前,标准上学年龄是八岁),已经跟书店里的叔叔阿姨混得很熟,书店里两个阿姨,一胖一瘦,那位瘦阿姨对我最好。一进大门,远望那个柜台,就知道有没有新书到了,瘦阿姨见一个小人儿从门缝里窜出来,就会微笑着打招呼,走到小花书专柜拿出新书,我兴高采烈接过书找个角落翻腾一会儿,如果喜欢、兜里钢镚子够,就买下了,兜里一摸没几个就跟阿姨说留着,攒了钱来拿,阿姨总会微笑着答应。

后来,小花书攒了一纸箱子,放在北屋的东耳房(北方民居北屋分外间屋、东屋、西屋、东耳房、西耳房)炕上,我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东耳房爬到炕上翻腾一遍花书,这成了我每天放学后最享受的事情。每当买到新花书,就向小伙伴们炫耀,这也成了晚饭后小伙伴们在我家一起写作业的诱因。我们完成了作业,就开始挤在一起看花书,妈妈心疼煤油灯里的煤油,看时辰久了,就会赶我们出去玩藏嘛胡(捉迷藏)、搁(方言读gao)拐,玩累了,等妈妈出来喊,这才各回各家。有小伙伴借书回家看,自己就默默记下来,等到三天了还不还,就会到他家往回要,丝毫没有不好意思,一直到初中了,攒的两纸箱子花书,一本也不少。

如今都在忙着搞素质教育,其实40年前才是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记得我的启蒙老师贾进宝先生一到下午放学前,都要给我们讲一段《水浒》,好像比收音机播放《金光大道》《艳阳天》《大刀记》还要早,尤其是讲到鲁智深,讲到李逵,他端起大茶缸喝一口水,腰板挺直,双手比划,那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样子,生生把我们带到了北宋那个活色年代(上学竟有这样的快乐和幸福)。也因为贾先生惟妙惟肖的故事,让我眼界大开,从小花书一下跳跃到了小说原版。晚上睡觉前,我会就着窗台上微弱的煤油灯光,一页一页翻看《水浒》,之后又读《金光大道》《西沙儿女》《大刀记》《烈火中永生》《红岩》……可惜的是,攒了两箱子小花书和十几本那个年代的长篇小说,到上高中时只剩了一本浩然的《欢乐的海》,现在想起来,隐隐作痛,扼腕叹息,可是爱书的情结没有因此断绝,大学时又鼓捣了一屋子的书,仿佛维系生命与生活的根。

最后的精神依托,大概不会丢失了吧。

猜你喜欢
一毛钱柜台小花
地上掉了一毛钱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无名的小花
一毛钱
一毛钱
脑筋急转弯
兽医之死
完形填空
快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