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南北战争

2017-09-22 21:27李斑子
看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邦联李将军南北战争

李斑子

1865年4月9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僻静小镇阿波马托克斯郊外一个更为偏僻的村子里,一栋小小的二层红砖房中,南方邦联的军队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联邦军队总司令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投降,亲手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为时四年多的南北战争,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

投降仪式完成后,李将军与格兰特将军握手告别,伤感地爬上马背准备离去时,在场的北方军士兵和军官全体肃立,向这位战败的南方军统帅举帽致敬。后来的时间里,李将军仍被保留了军衔,并被任命为华盛顿学院(今华盛顿与李大学)的院长,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但他本人在战后的日子里异常低调,他醉心于教育事业,极少公开露面,甚至反对一些崇拜者为自己修筑雕像和纪念碑。

那时的李将军或许想不到,在他死后不到150年时间里,关于他的各种雕像及纪念碑在美利坚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后又不断有人希望把它们推倒,最后双方还因此发生了流血冲突,这样的角力让美国社会展现出无法掩盖的裂痕。

“我的祖国是弗吉尼亚”

1850年前后,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了,全书以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为中心,再旁及他身边的人——均为奴隶与奴隶主的经历。这部感伤小说深刻地描绘出美国从殖民时代便开始实行的奴隶制的残酷本质,让美国北方(19世纪初便已逐步废除奴隶制)的人民知道南方奴隶们的辛酸血泪,为当时美国社会正在进行的废奴运动提供了更为广泛和坚实的舆论基础。《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相当巨大,在南北战争爆发初期,时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接见该书作者斯托夫人时,曾说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虽然林肯当时说的这番话后来广泛流传,但回顾美利坚的发展史,他对斯托夫人的“褒奖”可能有点言过其实。

1776年美国建国,由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这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便是美国国旗上最初13个横条所代表的13个州(state),而美国的“州”,即“state”,在美式英语中是国家的意思,所以当时的美国实际上是由13个“国家”组成,这种形式和今天的欧盟颇为类似——各个州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法律,以及极大的自主权。

这个松散的“国家”因为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国际上代表美国的利益,因此国际地位十分低下,许多美国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努力寻求一种更为紧密的国家组成形式,这部分人被称为“联邦主义者”(主要来自美国北方),他们的主张是让各个州向联邦(即中央政府)让渡全部主权,各州不再自行其事,而是团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与此相对,另外一些人主张各州(国)向联邦让渡小部分主权,保留大部分自主权,这些人被称为“州权主义者”(主要来自美国南方),“州权主义者”在国家认同上和“联邦主义者”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大多把自己的故乡当成“祖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曾说过,“我的祖国是弗吉尼亚”。

这两部分人在美国的国家走向,尤其是宪法的制定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今天欧洲在《欧洲宪法草案》上的分歧和争斗,和当时美国的情景如出一辙。最终“联邦主义者”占了上风,双方达成了妥协,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利。与此同时,作为一部政治妥协的产物,《1787年美国宪法》又留了后门,规定了各州有退出联邦的权利,这就注定了日后在是否维护联邦统一的问题上,美国南北方迟早会有一个决断。

这个决断没有发生在美国建国初期,是因为当时美国南北各州都有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没有什么大的利益纷争,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南北方比较突出的矛盾。当时,美国北方各州以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由此而来的工业化和民主化浪潮使得北方的废奴运动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南方各州则通过传统种植业驱动经济增长,这决定了种植园主们对奴隶这种免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当时,蓄奴在南方多数州是合法的。

南北双方虽然争论不断,甚至曾有南方州用退出联邦作为要挟来实现某些有利于扩大奴隶制的政治诉求,但总体来说双方还是维持了表面的和谐,还携手开拓了大片的疆土。通过花钱(如1803年从法国人手中买下路易斯安娜地区从而占有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战争(对印第安土著的入侵、美墨战争等),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联邦名下的领土面积比建国初期扩大了至少一倍。

在如何处理新领土的问题上,南北方自然也有不同意见。北方希望这些新的州成为自由州(没有奴隶制),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南方则希望这些州成为蓄奴州,继续发展种植园经济。

这个时候,南北双方的分歧开始走向不可调和的态势,因为无论是现代工商业还是传统种植业,都需要土地和资源,而且越多越好。往深一层考虑,北方的工商业资本家渴望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是因为那样能更好更快地调动各方资源为工商业服务。而对于南方的种植园主来说,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代表着更多的税收以及更少的自主权,这对保守又相对独立的庄园经济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就此而言,无论是“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的分歧,还是“蓄奴”与“废奴”的分歧,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分歧。

“完全是一场革命”

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他之前的好几位美国总统都拥有黑奴,他没有。他的名言是:“就像我不愿当奴隶一样,我也不愿意当奴隶主”。他最初是废奴运动中的温和派,为了避免矛盾的扩大化,在奴隶制问题上主张维持现状。但林肯也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共和党人,是得到北方资产阶级支持而走上总统宝座的,所以在“袒护”北方工商业经济的问题上,他的态度十分强硬,他在施政纲领中明确提出了有利于北方工商业发展的保护性关税措施及大大削弱南方奴隶主利益的《宅地法》。

保护性关税措施旨在通过提高对欧洲工业国家的关税以减少进口的冲击,这保护了美国北方逐渐强大但还不足以与欧洲工业强国平等竞争的新兴工业。但对南方来说,欧洲是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对象,如果欧洲对美国同样提高报复性关税,那么损失的将是南方农场主。endprint

同时,1854年成立的共和党还是废奴运动者的大本营,这导致南方各州根本不相信林肯竞选总统时提出的关于奴隶制存废的温和主张。而且,南方各州也预见到共和党成为执政党后,南方蓄奴州将失去在参议院的权力平衡,蓄奴州的权力最终很可能逐渐消失。

1860年12月21日,林肯赢得总统大选后不久,闹独立传统最为根深蒂固的蓄奴州南卡罗来纳州宣布,依据《1787年美国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主动脱离联邦。等到1861年3月林肯入住白宫前,南方又有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等6个州宣布脱离联邦。1861年2月9日,脱离联邦的7个州组织建立了一个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坚联盟国(即南方邦联),定都蒙哥马利,并推举来自肯塔基州的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

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在他的总统就职会场上,他宣称南方七州脱离联邦的行为“在法律上无效”,并表示将使用武力维持联邦完整。此后联邦政府便拒绝了南方邦联提出的任何交涉行为,因为在林肯眼里,交涉等同承认南方邦联是一个主权政府。

当时,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萨姆特堡是三个虽在邦联范围内却仍受联邦控制的要塞之一,而且林肯坚持要守住它。在邦联总统杰斐逊·戴维斯的命令下,邦联军队在4月12日炮击要塞,迫使要塞投降。林肯号召北方各州出兵重夺要塞及保护联邦,得到积极响应。4月13日,林肯正式向南方邦联宣战,南北战争正式打响。

战争爆发之时,曾在美墨战争中屡建奇功,后又出任西点军校校长的罗伯特·李在联邦军队中已享有极高声望,因此林肯征召他指挥联邦军队作战。李在情感上反对南方脱离,并曾于1861年猛烈抨击南方脱离联邦“完全是一场革命”,背叛开国先烈。然而,李同时也效忠自己的故乡弗吉尼亚州(该州在联邦政府向南方邦联宣战后加入了南方邦联),最后选择加入南方邦联。对于这场内战,李和许多弗吉尼亚人的看法是一样的,一个州选择脱离联邦是这个州的权利,联邦无权因此对该州动武,所以他最后站在了他认为正义的一方。

稳固和扩张奴隶制是当时南方邦联绕不过去的政治诉求,罗伯特·李为南方邦联战斗,再加上他本身也曾是个奴隶主(继承了岳父的多名奴隶,随后遵循岳父遗嘱还奴隶自由),所以他被很多后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奴隶制的支持者。但事实上,李将军反对蓄奴是美国历史学界的一个共识,其中一个重要证据是,李将军在1856年写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相信,在这个开化的时代,只有少数人不明白制度性蓄奴在道德上与政治上皆属有害。”

李将军成为南北战争中一个无法被忽略的传奇人物,在许多美国人心中,他甚至比打了胜仗的北方联邦军队总司令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地位还高。这不仅是因为他指挥南方军队打了多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让占据绝对优势的北方军队把一场本可速战速决的战争打了四年多,还因为他在内战末期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同胞手足伤残的悲剧,不顾南方主战派的好战之心及自己的个人荣誉,主动向北方军队投降。他曾对那些怂恿他负隅抵抗的部下说:“丢弃你的仇恨,让你的儿子成为美国人。”

被各种加工的李将军

尽管身居南方军总司令的李将军没有和北方军队血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但南北战争的伤亡人数早已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军队死亡人数达到62.5万,据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这场战争中死亡。战后不久,林肯被一名支持南方的恐怖分子刺杀,也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从伤亡上看来,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但从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上看,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一方面,南北战争后,奴隶制在全美国范围内得到了废止。当然,许多美国白人认为南北战争与奴隶制的废止关系并不明显,而且整个美国社会对非洲裔的种族隔离制度并没有因南北战争而改变。在南方许多地区,种族隔离甚至比战前更甚。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建国初期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得到了解决,“联邦主义者”战胜了“州权主义者”,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一个更为紧密和统一的国家,这为19世纪后30年美国的腾飞(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基础,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因此受益莫大。

经过这场内战,林肯总统从一个温和的“废奴派”一跃成为名垂青史的维护联邦完整的守护神、奴隶制终结者,甚至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相对的,为南方军队而战的罗伯特·李因为拖延了奴隶制的废除,则被反种族主义者视为眼中钉。而他本人对美国社会的象征意义,经过后人近150年配合社会思潮及政治诉求的需要所进行的各种再加工,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如今还成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精神偶像。

考虑到今天美国社会的激烈动荡局面,在那些狂热的、偏激的社会运动參与者眼中,历史的真实性大概也不怎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段历史能为他们所利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邦联李将军南北战争
高适《燕歌行》“李将军”人物辨析
Little Women
李将军雕像,美国种族问题的靶子
美国“新内战”
试论南北战争的非正义性
理想社会的局限和出路
输者风度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飘》中有关南北战争的解读
美媒:美邦联旗之争影响中国旗帜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