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方法和原则

2017-09-22 14:51魏升月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原则

魏升月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占有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中,要从学科意识的确立出发,从科学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握研究方法,确立研究原则,使学科发展方向得以明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思路,针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渊源的科学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可以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基于此,针对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007-02

引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内在统一性,要对该原理充分理解,就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相关问题深入认识,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准确定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以及根本要求深化认识。虽然目前的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较早开设的课程,但是多年来都没有将这门学科纳入到学术研究领域中。直到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面实施,该门学科才进入到研究领域中,并发挥其应用价值[1]。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给予科学的认识,就会导致该门学科难以系统化展开,这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化,对研究基本原理的原则科学把握,以建立学科意识,从学科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正确认识。

一、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研究状况

不同的科学理论之间都存在内在关联性,相互之间互为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就要对其根本精神和根本原则充分把握,以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从研究理论现状来看,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是以其发展的逻輯脉络为主线,对中心线索紧紧把握。由于研究人员的专业研究领域不同,思想倾向不同,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践的原理,主张人类的自由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实现性和人类的自由发展都是研究的逻辑主线[2]。基于此,将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地构建起来,做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中所存在的内在逻辑性进行研究。也有研究人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实践问题,而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部分研究人员从无产阶级的角度针对基本原理进行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自由和发展起到了指导意义,可以将整体性框架构建起来。一些研究人员会从辩证法、实践观以及人本立场之间形成了高度统一体。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包含着价值取向,要注重科学认识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鼓励研究人员不仅要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从任何的角度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都是从理论体系的角度,以基本原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予以深入探讨[3]。另外,在对基本原理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还做到了价值观与真理观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要提高其科学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要将各项内容研究到位,就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秉持基本原理的实践性、整体性的原则,对自身的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研究。随着学科建设工作的准确定位,就会逐渐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意识确立下来,从而使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要提高其科学性,就要注重在研究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研究中包括基本原理的内涵以及所体现的精神实质,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经典著作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规律和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探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入,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观念、立场都可以运用于社会经济研究中,还可以其为研究方法,分析国内外的政治局势[4]。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进行研究,不仅要掌握研究方法,还要以基本原理为方法对实践问题深入研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具体原理的内在关联性进行研究

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内容充分认识,就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具体原理的内在关联性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盖多个具体的原理内容,包括基本的社会矛盾、社会形态、人类的发展与自由解放、无产阶级的立场和观念等等。对这些内容的研究都要从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本质、无产阶级专政,取缔资本主义,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等等,对原理内容充分把握,让人们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实践内容深刻理解。只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具体原理,才能够以此为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对基本原理和各个具体原理充分把握,才能够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发展变化都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基本原理与各个原理之间的关联性,做到科学地理解,将每一条具体原理孤立地、教条化地理解[5]。所以,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原理进行讨论,明确基本原理仅仅是这个研究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点,其中涵盖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立场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体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具体原理内容,而是要从应用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基本原理体系全面了解、科学把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改造。对基本原理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就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并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将原理内容指导实践活动,同时使得原理内容在实践中有所提升。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每一条具体的原理都是真理的体现,是价值观的体现,是从人类社会实践中生成,具有具体意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基本原理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一对主要矛盾。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就是物质生产力,对整个的社会运行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发生变化而有所改变[5]。在这个基本原理中,还蕴含着价值诉求。社会之所以要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如果违背了这一要求,生产力就难以发展,甚至被淘汰。人的需要是社会实践积累的结果,并不是主观臆想的,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因此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要从价值观的角度理解,不仅要对具体原理有所认识,还要了解其渊源和发展过程,避免具体原理被抽象化、简单化,在社会实践中被片面理解。只有对具体原理全面认识,才能够对基本原理科学把握。endprint

四、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时代特点,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与时俱进,这就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重采用辩证的方法,从逻辑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理解基本原理,从个人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理解基本原理,充分认识基本原理与社会实践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将基本原理中的矛盾问题从实践的角度予以解决,不仅可以推动基本理论的发展,也会将基本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2]。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真理与绝对真理有所区别,是一个开放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导思想,对人的意识起到引导作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特点,决定了该原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必然需要一个理论内核作为根本,随着理论内核的变化,这个理论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基本原理还会保留其核心层次。要对基本原理的发展性正确理解,就要认识到基本原理并不是教条的原理,而是动态发展的原理[6]。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稳定不变的,就是指基本原理可以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基本原理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偏离于社会之外的,而是用于指导人们行动的原理,用于指导人们的行动,从而获得具体的结果。正是由于基本原理是动态发展的原理,就使其内在矛盾对社会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动态的发展并不是对内容改变,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合理运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原理的内容不断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要对马克思主义体性研究,就要强化学科建设工作,这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含义以及所具备的性质进行研究,掌握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方法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随着学科意识被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得以有效應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N].学习时报,2013-04-2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275.

[3] 王勇.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教学的学科意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9-31.

[4] 王静.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求实,2013,(6):9-13.

[5] 王阳.浅析基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61-6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原则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