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确引导学生把握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017-09-23 21:33马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记叙文整体短文

马娟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内容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这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但是,上学期我针对我校阅读课教学中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环节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三四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对文章缺乏整体的把握,理不清文章的思路,读完文章,抓不住文章的重点,不能搜索重要信息,也就不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流畅地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概括主要内容就是读课文,东一句,西一句;有的干脆读上一大段;有的支支吾吾,啰啰嗦嗦讲上一大堆;有的只讲其中一两点,讲不全或讲些无关紧要的,等问题。为什么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时有这么多的问题呢?教师又该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策略,粗知文章大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能准确全面的整体感知,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方法。然而方法的运用不是机械操作,文本自身也有不同的类型,学生在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形成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最后形成能力。为此,经过一个学期在教学中依托记叙文文本,重视方法的引导,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整体把握记叙文主要内容的训练,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正确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进行了一些实践与研究。

一、题目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多数文章的题目或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是揭示文章的精神实质,或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透过题目往往能捕捉到很多短文信息,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可以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再结合短文的具体叙述来推想、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既准确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例如《快妈妈》,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讲妈妈快,怎么快?做什么快?再看短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学生能很快概括出短文主要内容:妈妈做什么时都很快。

1.紧扣题目三年级的不少课文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爬天都峰》、《盘古开天地》、《孔子拜师》、《找骆驼》等。像这类文章,读题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猜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读全文,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更为准确详细的概括。这样反复地训练,学生就会发现题目与文本的密切关系,掌握其中潜在的规律,灵活地运用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准确迅速地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技能。也可以先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2.问答去年,学校组织年轻教师评优课活动。听了某位教师执教的《全神贯注》一课。老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很快提出:课文讲“谁”全神贯注?他做什么全神贯注呢?怎样全神贯注呢?教师相机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的阅读预测并指向明确。随后运用问题串联法完成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

二、把握重点词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如有一教师执教《可贵的沉默》一课,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令我印象深刻。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认读:第一组,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兴奋;第二组,霎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躲闪的目光。然后根据这两组词语,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谁能把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三、找重点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等等,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文本的主要内容。还有的文章有直接概括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教学时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稍加改动,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1.串总起句不少文本在构段上很有特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因此,我们依据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构段规律,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而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秋天的雨》等课文都可以采用此法进行训练。

2.找过渡句过渡句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课文结构更严谨,让读者更清晰明了。教学中《赵州桥》一课,关注到“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重要的资源,就可以进行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有效训练。又如《白鹅》,抓住独立成段的过渡句——第二段,主要内容的把握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理清思路

1.排序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环节。

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整体感知后,将感受板书于黑板。在零零散散的书写中,整合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印象。

接着进行排序与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整理出顺序。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用“队员”“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这样的层级关系为例,帮助学生理清黑板上各句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设置“如果……就……”等几组关联词,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有序、完整的把握住文章主要内容。

2.提示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些文章里有几个关键的人物,可以抓住这几个关键人物,利用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行文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并出示文中几个人的名字:“我”、卖木雕的小男孩,指导学生读好他们。接着问学生:“我”和卖木雕的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让学生根据人物之间关系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接着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边添上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图简要地说,学生就能把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删去,从而更好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年及许多课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提示法进行训练。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卖木雕的少年》等。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我们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法,就一定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叙文整体短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KEYS
Keys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