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下如何渗透家国情怀

2017-09-23 08:41连文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学生历史

连文婷

摘要:家国情怀是每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怀,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用家国情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充满民族自信,不断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已有专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定义,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因素。其中,“家国情怀”以“人”的发展为追求,关注人文,将构建学生积极的价值体系为终极目标。作为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且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及学生认知基础,我在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课进行了一下设计:

首先,分析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寻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着力点。

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出现危险的开端;“不朽的民族战歌”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的强烈责任感:“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揭开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针对这课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三个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着力点:第一部分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中国就开始了局部反抗日本的侵略战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第二部分通过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创造的背景。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重新融入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加深学生对“不朽的民族战歌”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部分通过《西安事变》的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站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亲美派、亲日派的不同立场分析西安事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形成历史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以形成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强烈、浓厚的爱国情怀,养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从而形成民族大义重于一切、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其次,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案例一:导入部分。多媒体播放音乐《松花江上》,其创作背景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所以可以通过悲惨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东北人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惨痛。同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导入本课的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用此导入本课主要内容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完美融合。

(二)案例二: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先让让学生去讨论分析东北三省为什么会沦亡?并说出各个城市沦陷的时间,这样更直观的点出整个东北三省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不到半年就全部沦陷,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蒋介石的义愤,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再次达到了家国情怀的教育。

(三)案例三:多媒体展示日军残杀无辜百姓、东北民众纷纷逃难的图片。自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到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期间:一天之内即侵占了抚顺、营口、铁岭、本溪、安东、长春等重要城市;21日侵占吉林省城;11月19日侵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1932年1月3日侵占辽西重镇锦州;2月5日侵占哈尔滨;1933年2月下旬,以10万余人分三路进攻热河,至3月4日侵占省城承德。至此,东北全境沦于日军铁蹄之下。自此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四个多月,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所以通过展示这些图片更能直观形象展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表达了中国人对日军占领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的野蛮侵略行径的控诉。激发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和树立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伟大目标。

(四)案例四: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对歌曲中“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行各抒已见,让学生意识到随着东北三省的沦陷日本的侵略魔爪已經伸向华北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险关头。所以《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它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的抗战斗志。从此中华大地上抗日救国的呼声不绝于耳,武装抗日的壮举此起彼伏。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血肉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民族战歌。由于《义勇军进行曲》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这样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体味“国家的荣辱与个人的责任”。endprint

(五)案例五:播放纪录片《西安事变》片段,并且设问:

①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生死關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张学良、杨虎城作为伟大的爱国者能够接受中共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这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②对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内部和国际各国持什么态度?(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③中国共产党经过近十年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生死较量、“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中共会主张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还是放呢?(根据学生态度,找个别学生作为杀蒋派和放蒋派的代表陈述理由,展开辩论。最后总结得出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通过纪录片,让学生更能直观了解当时这段历史,感受到西安事变发生对当时国际乃至整个中国的影响。并结合这四个问题,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不断探索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抛弃个人恩怨,充分展现了在国难当前,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和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这样也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再一次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家国情怀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家国情怀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培养个人追求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理解国与家的相互关系,培养个人的爱国情感;树立个人高度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豪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国荣一体意识层面,责任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居安思危意识层面。

参考文献:

[1] 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感受[J].魏华. 文学教育下 .2016

[2] 聚焦人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季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16(32)

[3] 基于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J].黄花. 晋江教研 .2017(9)

[4] 高中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中学生历史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新历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