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向知识

2017-09-24 11:28黄秀群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引领知识

黄秀群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用教师“讲语文”代替学生“学语文”,用烦冗的讲析去淡化甚至取代学生的阅读自悟,以致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引领学生走向知识,发展素养,这才是课堂上的最大收获,更体现了“领着知识走向学习”为“领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引领;知识;语用引导;学用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是教师拥有决定权,这说明教师的引领多么重要。为此,我借助课例,寻找学习规律,进行语用引导,把学习方法迅速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用策略,学生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得到了培养,发展了素养。

引领一:语用引导

谈起“补白型”语用的训练,还得从那节课说起。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抓住“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为了增强补白的效果,我故意说了一句话:“没有了希望,也许儿子死了,可有一位同学却说有希望,你们说呢?”这样一来,有的学生说:“有希望,就从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就知道了。”有的说:“父亲正冒着生命的危险挖掘……”这样的补白语用训练,学生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父亲的爱。

但是,补白型语用的训练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在教学《种子》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的补白语用训练:这时,上来一个小女孩,她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_______,“怎么,没采到?”我问。“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______,脸刷得红了。学生第一处填补上“羞涩”,第二处填补上“不好意思”或“难为情”,这个设计补白使段落丰实,表达意思清晰了,但深入思考之后,发现前后提示语显得语言重复啰嗦,显然是一个败笔。补白型语用训练要视具体的文境而定,追求写实、写尽,这种忽略整体表达效果的简单做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反作用。

引领二:着力学用

方法一:对比。在一节课内,抓住一个语用训练点去教学,引领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学会思维的转化。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引领学生对比阅读:“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跟“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淡红的花。”去掉“密密层层”这几个字之后,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密密层层”这几个字起了重要的作用,春天才显得生机勃勃,深深体会到儿童的活泼可爱,体会作者对儿童的热爱。又如,在教学《语言的魅力》一课时,进行句子训练:“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时,我们可以思维转换对比阅读,“天真热,可是我们还在晒太阳。”如此一来,学生明白了写句子时,要仿照例句,不能违背语境,明白“可是”一词表示意思转折了。对比的语用训练,可以在变化对比阅读中取得更佳的阅读效果。

方法二:归纳整合。于永正老师说:“从语文教育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中形成的,三分筑基在课本,七分筑基在课外。”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让学生感受积累的价值,掌握积累的方法。

(一)人物串联。教师要善于把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课外阅读巧妙的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进行归类积累,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表达特点。如,在教学《莲叶青青》一课时,我设计了寻找作家许永爱心作品、故事、文章的优美词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一一归类,认识作家的思想、人格、个性,走近作家,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丰富语文积累深化了主题内涵,把读写结合的方法纵深发展。

(二)主题聚集。主题聚集是指用一个主题将多课主题归纳成同一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在“语文主题学习”中,采用“1+x”模式的引路方式,根据文本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教学《莲叶青青》一课时,以“爱”为主题的积累,可以这样进行,先呈现结果,突出祖母美好品质的句子“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然后,细读课文体会祖母的爱心“守着荷花缸不要靠近害怕别人伤害荷花,当有人需要荷花治病时,立刻剪下送去。”这样,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爱”的主题。最后,从《语文主题丛书》寻找类似“爱”的主題的文章,如《父亲的“野”孩子》《奇迹》等。除此之外,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会积累各种主题的素材,可以让每个学生感悟与积累,拥有写作素材库,学生写作就能水到渠成了。

引领三:学用策略

于永正老师说:“当学生读出文章的妙处,尽管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当读出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这很好地阐述了文字不仅承载着传达信息的功能,还有表情达意的情感流露。在教学时,引领学生将习作融入教学中,找到了心灵倾诉的载体,习作就彰显语言言意共生。

(一)凸显人物。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偶遇的句子:“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一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两个人物的表现,截然不同的描述,但其目的一致,为了凸显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

(二)凸显环境。《狼牙山五壮士》文中有一处是这样描写的:“在横七竖八的山路上,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五壮士的英勇杀敌,但换另一种形式的呈现,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从凸显语气、凸显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描写手法,在写法中迁移,达到了语言学用的目的,为习作训练奠定了基础。

上述几点,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是把握人文精神的过程,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统一。

编辑 赵 红

猜你喜欢
引领知识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