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临床分析

2017-09-25 04:37徐君美
中外医疗 2017年19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意义

徐君美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根据患者肺功能结果分为轻度A组20例,中度B组20例及重度及极重C组20例,同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A组、B组、C组的HB分别为(141.4±14.6)、(145.2±15.7)、(148.2±11.5)g/L,D-D分别为(0.4±0.1)、(1.9±0.3)、(2.5±0.1)mg/L,FIB分别为(2.8±0.2)、(3.7±0.6)、(4.1±0.4)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APTT、PLT及P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病程程度越重,血栓前状态更加显著。

[关键词] 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栓前状态;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7(a)-0028-03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thrombotic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f Different Degrees

XU Jun-mei

Department of Medicine,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Yangzhong, Jiangsu Province, 212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ethrombotic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f different degree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20 cases in each, including the mild A group, moderate B group and severe C group, and 20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agula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HB in the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as respectively (141.4±14.6),(145.2±15.7),(148.2±11.5)g/L, and the D-D and FIB were respectively(0.4±0.1),(1.9±0.3),(2.5±0.1)mg/L and (2.8±0.2),(3.7±0.6),(4.1±0.4)g/L,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P<0.05),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PTT,PLT and PT among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difference in the prethrombotic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f different degrees, with the severer of diseases, the prethrombotic state is more obvious.

[Key words] Different degree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rethrombotic state; Clinical significan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臨床上十分普遍,其特征为持续的气流受限,属于可防治的疾病,该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现出进行性发展,和气道、肺脏对有毒气体或者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具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显示[1],该疾病在缺氧及炎症不断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凝血功能、凝血纤溶系统均会随之发生改变,致使血液呈现高凝的状态,也就是血栓前状态。文献显示[2],该疾病发病和患者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具有相关性,为探析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差异,该文将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肺功能分级指标将其分为轻度A组20例,中度B组20例及重度及极重C组20例,同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40~85岁,平均(61.4±7.7)岁;B组: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41~86岁,平均(61.2±8.4)岁;C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0~86岁,平均(62.1±9.3)岁。对照组:男性18名,女性2名,年龄42~85岁,平均(63.3±6.8)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endprint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GOLD相关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对肺功能进行分级,轻度:FEV1在80%预计值以上;中度:FEV1在50%~80%预计值之间;重度及极重FEV1在50%预计值以下[3]。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以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计数)。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计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各组之间指标的相关性。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分布比较以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 3组在APTT、PLT及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HB、D-D、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D-D、FIB与A组比较高,C组高于B组,且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 3组间APTT、PLT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属于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不同的区域,其发病率不同,不过均趋向中老年患者。研究指出[4],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生率占10%,而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病率占25%,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发生率和年龄具有正相关性。目前,该疾病的患病率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对家庭、社会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属于社会负担比较高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气道炎症导致不可逆气流受限,进而出现组织缺氧的情况,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的状态下,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发生增加,致使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快了微血栓形成。同时伴随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浆中部分凝血因子也随之增加,进而其抗凝作用减弱,纤溶作用减弱,而血小板聚集作用亢进,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情况,而PT也属于比较敏感的筛选试验,用于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该研究中,A、B、C 3组间APTT、PLT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任薇[5]研究中,慢阻肺各组间的APTT、PLT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该研究研究一致,考虑可能和样本量小有关。

纤维蛋白原属于凝血系统中比较重要的蛋白质,可反映血液粘滞性,该研究中,慢阻肺3组FIB分别为(2.8±0.2)、(3.7±0.6)、(4.1±0.4)g/L,表現出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说明该指标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其血液粘滞性增加,加快血栓形成,这与文献[6]中,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其水平(3.2±0.4)g/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结果一致。D-D属于纤溶活性敏感指标,对评估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意义重大。该研究中,慢阻肺3组D-D分别为(0.4±0.1)、(1.9±0.3)、(2.5±0.1)mg/L ,这与史灵芝[7]的研究中,慢阻肺轻度、中度、重度的D-D水平分别为(0.5±0.2)、(1.8±0.2)、(2.4±0.2)mg/L 的结果一致,说明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高,同时表明患者病情加重,其血栓前状态更加明显。不过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PT反映外源性凝血,因此,慢阻肺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从外源性途径开始逐渐发展至内源性途径,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证实,通过对不同程度慢阻肺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进行分析,可知,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肺心病形成有关,抗凝治疗亦值得重视,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8]。这和中医多年认识相符合,COPD属中医肺胀范畴,《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其主要病理因素分析为痰浊水饮及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故在治疗方面强调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根据血瘀严重程度分而治之。

综上所述,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病程程度越重,血栓前状态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何清.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4):379-381.

[2] 张佳,马东波,贾要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时凝血指标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37-38.

[3] 裴广胜,鞠风玲,王同生,等.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凝血指标及动脉血气的测定[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1):18-19.

[4] 王琤.凝血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5):184-185.

[5] 任薇,王胜.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4(6):734-736,737.

[6] 商鸣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凝血纤溶异常情况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402-404.

[7] 史灵芝.抗凝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合并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23):2845-2847.

[8] 谭江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3):182-183.

(收稿日期:2017-0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意义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指标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