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欠缺知识现象的研究

2017-09-26 05:51李东鹏张立平
运动 2017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运动体育

李东鹏,张立平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2.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高校体育教学中欠缺知识现象的研究

李东鹏1,张立平2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2.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欠缺知识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探寻欠缺的根源与解决这一现象的对策。研究结果: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严重缺乏;对运动生理知识掌握的严重不足;大学生缺乏基本运动能力。造成大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欠缺的原因有传统体育教育格局的后遗症、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的体育教学重点的偏离、体育教师量的硬缺口与工作中的软表现。研究结论:建立开放的、连续的体育教育格局;体育教学评价要常态化、综合化。

球体育教学;欠缺现象;高校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给学生进行“补课”现象,本来在入学之前就应该掌握的一些基础教育内容,现在却在大学课堂上来完成,这便使得大学课堂中原本应该完成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虽然近几年,国家针对学校体育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力图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保证,但这种欠缺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有加剧的倾向。面对这种现象,本文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希望能找到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并寻找消除这种“欠债”的有效办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取的东北大学、辽宁医科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10所大学中的部分大一、大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体育欠缺现象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知网等关于本研究的论文数,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通过与相关专家、专职教师与大一、大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程度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学习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走访相关专家设计出《大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微信、QQ等网络方式进行发放、回收。共计回收问卷689份,去除无效部分,参与统计部分共计485份,所得数据与访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本文提供数据支持。

1.2.4 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处理,再结合访谈过程中了解的具体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和初步的文字理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学中欠缺知识的现状

表1 运动前后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

2.1.1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严重缺乏由表1可知,大学生对运动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对准备活动知识知道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23.1%,这与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对体质测试中参与准备活动不积极是一致的。对运动前后饮食知识和运动营养知识知道的学生更少。对各项运动健康知识选择知道不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要求写出具体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写出知道或知道不多的具体内容。因此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比数据显示的还要低。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为人所用的作用的发挥。

2.1.2 大学生对运动生理知识掌握的严重不足 运动会引起身体变化,掌握了体育运动保健知识,才能指导健康的运动锻炼行为。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发展是肯定的,但很少有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具体作用。在回答运动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知半解。对肺活量、BMI值的意思和含义更是不清楚。这也是造成体育课堂女学生出现生理期集体站排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显示,学生生理知识的缺乏与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生理卫生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经历过生理卫生课程学习的学生对运动生理知识掌握明显高于未经过学习的学生。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在初中应开设生理卫生课程,但研究中了解到,这门课程基本是形同虚设,有许多学生反映根本没有进行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有的学校在课表上有课程名称,但都是被其他课程占用。调查对象中亲身经历过生理卫生课程学习的不足5%。

2.1.3 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缺乏 基础运动能力反映了身体运动的一般性质与特征,又可以把它理解为区别于竞技运动能力的一般运动能力。在高校教学中发现,有5%的学生不会跑,手臂夹肘、小臂左右摆动,跑动时不抬大腿现象非常明显。从测试成绩上看50m跑中女学生成绩在10s以上的占到近10%。跳跃技能中表现更多的是上下肢严重不协调,落地不缓冲等。

2.2 造成大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欠缺知识原因分析

2.2.1 传统体育教育格局的后遗症 从体育发展格局来看,“学校体育就是学校内的体育”的基本认识和“关起校门开展体育”的惯性做法依旧主导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尽管发达国家的家庭、学校、体育互动、社区-学校一体发展等模式的经验不断见诸于报道,但我国目前的校园模式却一直很难冲破。

2.2.2 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体育教学重点的偏离 体育教学评价理念上一般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倾向于终结性评价,用量化值来给学生进行学期考评,而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质变化、理论内化则很少进行明确考评。而这恰恰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最近几年中考体育、高考体育制度的确立,应该说本意是积极的,为推动和提高学生的体质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但体育考试也使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由强调学业正在偏向重视考业。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催生了考试体育的现象,把体育教学的评价更进一步量化、数字化。局限于某个考试项目训练以获得高分的应试行为,更驱使体育教师围绕体育考试施教,而忽视常态课堂教学,进而短期效果凌驾于终身体育之上。

2.2.3 体育教师量的硬缺口与工作中的软表现 大量的课题调研表明,体育教师在量上的硬缺口与质上的软表现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以占教师总数不到5%的比例承担着接近总课时11%的教学任务。据估计缺口教师数量近30万人,而且主要是农村中小学。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村落零投入使得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人员缺口越来越大,94%的教学点根本没有接收过被主流媒体频繁报道中的特岗教师或支教教师。特别是撤点并校后的原本相对较好的乡镇并点校,也因在校生的剧增而使得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与数量上硬缺口一并出现的还有体育教师工作中的软表现。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学校的一线教师本科学历率达到81.3%。从教师自身的学历上是达标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新课标中对教学实践产生显著影响的是放权,即增强弹性,新课标提出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目标的设计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与方法达成课程目标。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教学,独立进行课程设计与选择教材组合的能力比较缺乏,有些体育教师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达到课程目标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难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付诸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另外,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对教学事故的故意夸大及不合理的绩效评比等都是促使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半积极式的应付态度的重要因素。

2.3 消除高校体育教学中欠缺知识现象对策

2.3.1 建立开放的、连续的体育教育格局

从教育的整体性来看,体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教育这一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学校—社区是一个连续且有序的过程,所以要想消除高校体育教学欠缺知识的局面,必须建立整体化体育教育格局,打开封闭的校门,打通不同教学阶段的封锁线,使小、中、高一体化,并与家庭、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学校通过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优化资源形成互动,既满足了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也充分调动了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社区化的感召力推动着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技能交流、知识沟通在无形中便实现了。

2.3.2 体育教学评价常态化、综合化

综合化的评价体系:(1)要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加大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把教学过程进行阶段性评定、考核,并丰富考核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技能评价形式,增加对学生的心理评定、情感评定、保健知识及运用能力的测试,使评价更细致,更全面,更能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2)要求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常态化、综合性评价。其评价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校集体组织的体育竞赛、体育知识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学校应调动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综合体育考核,将体质达标、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列入到体育教学活动的考评中,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实效化。

[ 1 ] 陈雅轲.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6).

[ 2 ] 史亚军.人体体能测量的新方法研究[ D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2.

[ 3 ] 张春慧.论中医体质学说在学校体育中应用性展望[ 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1):61.

G807.4

A

1674-151X(2017)13-05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27

投稿日期:2017-04-13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辽宁省“互联网+休闲体育发展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G16 DB255)。

李东鹏(197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运动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不正经运动范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