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部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探讨
——以平山县为例

2017-09-26 03:11郝曙光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

郝曙光

(平山县农业畜牧局,河北石家庄 050400)

冀西部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探讨
——以平山县为例

郝曙光

(平山县农业畜牧局,河北石家庄 050400)

现代农业园区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平山县是冀西部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通过对该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园区类型、发展瓶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探索出一条冀西部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园区长远发展。

冀西部山区 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 平山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1]。冀西部山区农业大县——平山县托山水禀赋,顺势而为,坚持农业园区与脱贫攻坚、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培育了泓润生态园、王坡葫芦峪、大吾生态谷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1 发展现状分析

1.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广葫芦峪模式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平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及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并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园区管委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全县现有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6个、县级园区25个。

1.2 园区类型

现代农业园区涵义丰富,其分类方法多样,专家学者均对园区类型进行了不同分类,但每种分类方法都是为了方便研究的需要[2]。现对平山县7个市级以上园区进行综合分类研究。

由表1可见,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均为企业主导园区,多为生产+休闲观光模式的综合性园区,仅圣地玫瑰园有玫瑰深加工能力,其他园区二产相对薄弱。在组织形式方面,葫芦峪的“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及怡水湾的黑木耳产业扶贫模式,农户参与度较高。

2 存在的问题

表1 平山县典型园区类型分析

2.1 缺乏科学建设规划

有的园区没有聘请专门机构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产业定位不准,园区布局不优,项目摆放零碎,板块功能效应发挥不充分,制约了园区的长远发展。

2.2 缺少后续建设资金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大多现代农业园区是企业主导投资建设的,后期基础建设和经营经费投资力度不够,致使许多园区只能依靠财政补贴,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2.3 农产品加工滞后

总体来看,平山县园区农产品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还没有形成产加销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

2.4 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

一些园区缺乏与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合作机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跟不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求。

2.5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不少园区还处于虹吸效应阶段,聚集要素资源能力强,但示范带动能力弱,农户参与度不高;部分园区对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带动周边农产品提档升级;一些园区科技水平偏低,周边地区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普及等方面作用有限。

3 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

引导现代农业园区,按照“高点定位、农旅结合、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规划要从加速推广和应用农业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结构升级和观点调整为出发点,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突出园区特色,避免重复建设[3]。规划编制要遵循《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导则》和《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范》,立足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做到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协调统一,同时建立规划动态管理机制,提高规划的指导作用。

3.2 实施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实现投资社会化、市场化,使政府对园区直接管理逐渐转变为宏观的间接调控[4]。一是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规模大、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园区投放。二是抢抓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实现资产变资本。四是探索成立产业基金,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使财政资金效能最大化。

3.3 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按照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促进增收的原则,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渐进式达成产业不同组合以及整合,使产业链得以延长、趋于完整,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推进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要以贮藏加工、农业科技、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休闲观光等企业为重点,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大项目,培育现代农业园区龙头。

3.4 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作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聚散地,人才是影响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首要因素,建立创新人才引进、利用和激励机制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6]。充分利用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搭建的合作平台,引导园区积极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鼓励通过技术依托、技术入股、委托创新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机制,完善人才利益驱动和管理机制,吸引农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使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人才的回归特区和聚集基地。

3.5 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引导农民按产业特色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在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资金互助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参与园区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形成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鼓励园区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品牌,通过与周边农民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 结语

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在助力区域脱贫攻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效等方面效果凸显,对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以及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使园区真正起到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还要因地制宜,科学的编制发展规划;实施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发展后劲;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创新机制,引进高新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育典型,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冀西部山区主导产业集聚的先行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6-12-31

[2] 卢鹏飞.河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4

[3] 胡金业.西单村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4] 西爱琴,万全亭,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和模式探讨.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1):45~47

[5] 钟新榕,王保福,等.甘肃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类型和的运行机制.甘肃科技,2007,23(8):1~3

[6] 索玉华.农业科技园区特征与运行 机制初探.农业经济,2004,(5):46~47

猜你喜欢
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育雏
现代农业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