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

2017-09-26 03:11陈建宇岳桂元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建宇叶龄效益

陈建宇,岳桂元

(上海建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599)

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

陈建宇,岳桂元

(上海建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599)

从当前水稻的种植情况看,仍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水稻种植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此现状与水稻落后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控有很大关联。因此,现实情况要求必须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大力提升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借此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稻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水稻 种植技术 优化 提升 种植效益

近几年中,由于过于频繁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我国的水稻种植现状不容乐观。从长远发展来讲,化肥和农药的过多使用严重影响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对水稻的种植和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负面影响已经直接影响了水稻的种植与生产。为扼制这种负面影响持续发生与扩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种植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怎样才能切实完成这一任务呢?文章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优化我国水稻的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的种植产量和收益。

1 优化水稻叶龄种植技术

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其实就是将水稻器官同伸规律当做依据,再与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程相结合,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对水稻不同时期的生长与栽培实施科学管理,达到提升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的目的。为了使此种植技术得以在实际种植中有效应用,并能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合理应用水稻田间诊断技术

在以往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已经确定了水稻的种植极其容易被病虫害侵袭,在病虫害的影响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严重受阻,致使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大大减少。为了杜绝病虫害的持续侵袭,在优化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时,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的使用水稻田间诊断技术,对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加以诊断,及时处理影响水稻生长的一些不良因素,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在调查中发现,水稻一般在种植后的叶龄期、移栽后的叶龄期、拔节期以及抽穗期都特别容易遭受不同种类的病虫袭击,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这些时期加强对水稻的田间诊断,准确判断出病虫害的种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病虫害的袭击,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

1.2 合理建立科学的水稻叶龄的观察点

保证水稻的优质和高产,是优化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最终目的。所以,若要成功的优化水稻叶龄种植技术,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建立科学的水稻叶龄的观察点,随时对水稻叶龄的生长变化进行详细的了解,进一步保证优化水稻种植采取的措施更具针对性,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状况。实现水稻叶龄的观察点合理科学的建立,必须要对水稻的品种、茬口等因素展开详细的分析,然后再与各项生长数据的差异性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水稻的不同观察点,并随时做好标记,随时对水稻的叶龄变化进行观察和了解。

1.3 及时合理地对水稻种植技术加以改进

确定了水稻叶龄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水稻的种植技术予以改进,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的种植水平,从而创造条件促使水稻良好生产。随着在水稻种植中大力推广和应用叶龄模式,逐步改进了水稻落后的种植技术,主要表现为:根据各地种植水稻的实际环境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水稻种植方式和水肥管理方式等予以调整,切实提高了各地种植水稻的水平。

2 优化水稻种植中的“三控”技术

所谓的“三控”技术就是控肥技术、控苗技术以及控病虫技术,应用这“三控”技术的原理,可以实现优化水稻的种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效益。

2.1 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控肥技术”

经过对众多种植水稻农户的走访和了解,得知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对水稻施肥不够科学、合理。普遍存在施肥量不均、施肥时机不当、施肥种类不全等现象,这些均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要优化“控肥技术”,也就是把以往的氮肥实施方式打破。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施肥时做到在水稻生产前期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在控制好幼苗生长后再根据情况少量施加氮肥,这样既能减少氮肥的成本和对土壤的破坏力度,还有助于保证水稻在各个生长环节都能有充足的营养供给。

2.2 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控苗技术”

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控苗技术”,其重点就是对水稻的生育进行重点优化。从以往的种植经验中得知,水稻的幼苗在生长初期会长出许多分蘖,这些分蘖是多余的,只会使肥料造成浪费,容易诱发病虫害。而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控苗技术”后,加强控制和优化水稻的幼苗,及时了解水稻幼苗的各种情况,并合理对施肥进行调整,有助于肥料被水稻幼苗充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2.3 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抗病虫技术”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侵袭会为水稻的生长带来致命的危害,甚至会引起水稻大面积的死亡。因此,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抗病虫技术”迫在眉睫。优化水稻种植中的“抗病虫技术”,就是增加水稻的茎粗,缩短水稻基部的节间,拉长水稻中上部的节间,这样就能让水稻自身有效提高抗病虫的能力,避免水稻出现倒伏现象,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把科学技术作为种植的依托,让水稻的种植技术更加优化,才能实现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益。

[1] 王锦艳,张彩清,杨腊梅,等.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北京农业,2015,(14):81~82

[2] 裴莹,侯召亮,翟伟,等.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260

猜你喜欢
建宇叶龄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黄建宇作品精选
被劳教者任建宇:低调当律师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探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模式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