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杂交稻“特优838选”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7-09-26 03:11邬华容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州市杂交稻晚稻

邬华容,吴 辉

(1.高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茂名 525200;2.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广东茂名 525200)

三系杂交稻“特优838选”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邬华容1,吴 辉2

(1.高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茂名 525200;2.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广东茂名 525200)

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利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恢复系“R838选”杂交组配而选育成的“特优838选”,是高产抗性较强的三系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其丰产性较好,抗稻瘟病,耐寒性强。文章介绍了其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三系杂交稻 特优838选 品种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特优838选”是广东省高州市良种繁育场选配的高产抗性较强的三系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其是针对广东省生产上特优类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存在的稻瘟病抗性较差等问题而选育,该组合于2012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1 品种来源

该组合是2008年以不育系“龙特浦A”与恢复系“R838选”杂交组配选育而成。其中,恢复系“R838选”在高州市种植全生育期约129 d左右,叶鞘、柱头无色,叶色淡绿,叶片宽度中,分蘖力强,长粒形,米质好,千粒重27 g左右,中抗稻瘟病;与“辐恢838”比较,其叶片较挺直,粒形较长大。2009年该组合在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参加新组合品比,表现熟期适中、丰产性突出。2 010~2011年参加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各方面表现均较好。2012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19)。

2 品种特性

2.1 农艺性状

在广东省该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33 d,比对照种“优优128”长1~2 d。植株较高,株型中散,分蘖力中弱,有效穗较少,后期叶片较披,穗长粒大,着粒较疏,结实率较高,抗倒力中弱,耐寒性强。棵高111.2~120.0 cm,每667 m2有效穗16.1万~16.6万,穗长23.7~24.6 cm,每穗总粒数126~137粒,结实率83.1%~85.4%,千粒重29.9~30.4 g。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2.86%~97.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100%和90.0%~100%,病圃鉴定叶瘟1.8~2.8级(单点最高5.0级)、穗瘟2.2~3.5级(单点最高9.0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9级、V型菌7级)。

2.2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36.26 kg和513.42 kg,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增产0.61%和5.56%;2010年增产不显著,2011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498.54 kg,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0.80%。

2.3 稻米品质

根据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结果,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0.1%~53.0%,垩白粒率46%~99%,垩白度10.6%~34.6%,直链淀粉20.8%~21.8%,胶稠度68~77 mm,长宽比3.0,食味品质分72。稻米外观品质一般,但米饭饭味软硬适中。

2.4 审定意见

“特优838选”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比对照种“优优128”长1~2 d。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强。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并注意防倒伏。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1)浸种催芽。浸种前实行清水分级,将上浮的不饱满种子与下沉的饱满种子分浸,分催,分播和分别培育管理。杂交稻忌冷水浸种,特别是早稻,冷水使种子受冻,导致发芽率下降,应采用温水浸种,水温在35℃左右为宜。浸种时间一般8~11 h为宜,具体看种子的新鲜程度。有条件可用10 g强氯精兑水5 kg浸种,浸泡约6~7 h,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催芽。

(2)667 m2用种量。该组合分蘖能力中等偏弱,且千粒重较大,因而用种量早稻应为1.5~1.75 kg/667 m2,晚稻应为1.25~1.5 kg/667 m2。

(3)适期播种。广东省早稻在3月1~15日播种为宜,晚稻则为7月1~10日。具体应根据当地实际天气情况确定播种时间,避免极端低温天气播种。

(4)调控生长。针对传统手插秧因秧龄期过长而使秧苗徒长,为防止水稻特别是杂交稻出现类似现象,应在秧苗期适当追施分蘖肥,以多施磷和钾肥为宜。

3.2 合理密植

(1)基本苗数。移植时根据品种的特性,特别是分蘖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密植,是提高单位产量的关键。“特优838选”分蘖力中等偏弱,叶片较长大,因而早稻应以插4.5万~5.0万苗/667 m2为宜,晚稻则可插5万~6万苗/667 m2。

(2)移栽时间及插植规格。根据天气预报和秧苗生长状况,及时整理好移植大田。手插秧秧龄早稻一般控制在30 d以内,晚稻在23 d以内进行移植;抛秧则在2叶1心时进行。插秧苗穴数早稻以每667 m2插1.4万~1.7万穴为宜,即株行距约为19 cm×20 cm;晚稻约1.6万~2.0万穴,即株行距约为16.5 cm× 17.5 cm。

3.3 大田管理

(1)肥水管理。前期以促禾苗早生快发,为高成穗和大穗苗打好基础。所以施肥原则为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每667 m2可用沤制并已腐熟的鸡粪150 kg),并及时追肥。追肥应以前期为主,攻头,保尾,稳中间。插后3~5 d每667 m2追施水稻肥5 kg,12~17 d每667 m2追施水稻肥7.5 kg、氯化钾5 kg,25~30 d每667 m2追施复合肥6.5 kg、氯化钾6.5 kg,30 d后视生长情况少量补施。肥水管理要点是浅水移栽、寸水活棵、浅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结合排灌搁田。中等肥力田地每667 m2用肥量早稻纯氮约为12.5 kg、磷5 kg和钾15 kg,晚稻氮约为13 kg、磷6.5 kg和钾13 kg。

(2)病虫害防治。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和抽穗期要注意防治螟虫,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灌浆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注意肥水与搁田结合防止发生倒伏现象,生育后期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药剂防治螟虫和纹枯病,每667 m2可用吡虫啉30 g、井冈霉素200 g、1.8%阿维菌素EC 1 500倍液和25%吡蚜酮1 500倍液混喷。

[1] 黎金玲.两系杂交稻孟两优838在广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2015,30(3):51~53

[2] 陈彩虹,粟学俊,梁曼玲,等.一级优质米杂交稻新组合百优838的选育及应用.广西农业科学,2011,(1):33~36

猜你喜欢
高州市杂交稻晚稻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晚稻帖(外一首)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高州市红火蚁疫情监测和防控示范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高州市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高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探讨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