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研究

2017-09-26 02:17李志民揭筱纹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重庆

李志民+揭筱纹

【摘要】本文在梳理休闲农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休闲农业吸引要素的4个命题,得到乡村性、景观性、休闲性和功能性4个吸引要素及其相应的属性。然后,本文以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为例,分析4种吸引要素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休闲农业 吸引要素 因子联系 重庆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5.0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长,休闲农业现阶段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且会有长期旺盛的需求。2016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又力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但目前休闲农业发展方式还较为简单粗放,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品类型同质化、缺乏文化内涵、旅游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是对休闲农业的独特价值和核心吸引力认识不清,对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也鲜有系统化的理论和针对性的研究探讨,但这却关系到休闲农业的立行之本。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阐释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深入剖析其本质和特点,从一般意义上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休闲农业的内涵

休闲农业直译为“Recreational Agriculture”或“Leisure Agriculture”,另外还有多种表述,主要有Agritourism、Agrotourism、Farm tourism和Entertainment farming等多种词汇,目前并不存在达成一致的术语。现行一般主张用国际通行术语Agritourism,或用Leisure agriculture。国内则称为休闲农业、游憩观光农业、农业旅游、体验农业和农庄旅游等。休闲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积累了上百年的经营与发展经验,已发展为服务性质的观光产业,这些国家中农场观光(Farm tourism)非常兴盛。

Lordkipanidze认为,农场观光即是指“在生产性的农场所经营之观光企业,而此观光事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增补作用”①。郭焕成和吕明伟认为,休闲农业是農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具体来说,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设施和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策划开发,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娱乐度假、康体健身等多种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掘农业在休闲旅游方面的价值,识别并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乐享农业需求的一种跨界农业利用方式。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休闲农业具有自然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并富含旅游休闲的元素,吸引人们乐而向往。

休闲农业吸引要素

对于任何一种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大小是旅游价值的表现和市场潜力的指征,在旅游开发和旅游营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核心吸引物理应成为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也应成为构建旅游学专业话语的关键概念之一。吸引要素属于其中的范畴,本文对休闲农业吸引要素的分析如下。

“三农”特征在休闲农业中的体现。休闲农业在农业生产力获得较大提升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是农业后生产主义的重要体现。其活动对象是农业及其相关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包括周边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它们构成了休闲农业的资源基础和独特卖点,是休闲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载体。②倘若不能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把农庄变形为城市公园,又怎么能够给游客带来有别于城市景观的农业艺术呢?农村生活、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充分体现了休闲农业的独特属性,将之从其他休闲旅游业态中区分开来。“三农”在休闲农业中可以归结为乡村性,它界定了休闲农业活动的直接对象和宏观背景,突出农耕文化特色,表现为乡村意象和乡土气息,是一种能酝酿“乡愁”的氛围。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1:乡村性是决定休闲农业活动内容和环境的重要吸引要素。

休闲农业的田园景观特色。农业是大自然恩赐和人类创造的结晶,其汲取于自然,由于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它又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类自然”的人工环境,是“人化”的自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形成了对农业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亲近感和依赖感。农业景观是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它的视觉之美会产生外部性,进而对乡村景观的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休闲农业把生态景观理念和审美意识贯穿于建设过程中,在农业景观基础上再次景观化改造和增添景观元素,同时顺应自然生境,维护兼具自然价值与美学价值的乡村田园风貌。田园景观融农业艺术与自然情趣为一体,洋溢着诗情画意,象征着返璞归真的符号意义,代表着一种“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2:景观性作为休闲农业的审美属性而成为其重要的吸引要素。

休闲农业的休闲规定性。休闲农业是人们在相对自由无压力的条件下,用身心、认知和情感去体验自然馈赠与人的创造力相结合所形成的吸引场域,其本质是人类凭借农业以宽松的心态来领略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休闲方式。休闲农业则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一种活动场景,这是通过其休闲性来实现的。休闲性是休闲农业的内在规定,传统的一般性放松休闲是人们奔赴休闲农业的基本动机。其具体表现为休闲游憩的设施服务较完善;旅游休闲活动项目较为丰富;休闲娱乐活动能吸引游客积极参与;面向游客的农事活动休闲化等。价值共创与认真性休闲使得休闲不止于放松,而与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有助于带来更深刻的体验,成为休闲农业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3:休闲性是休闲农业内在要求和外在需求相结合的重要吸引要素。

休闲农业的功能拓展性。这里的功能是指“实用性功能”,即与俗世的功利性相联系的功能。休闲农业在“实用性功能”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休闲农业既是观光休闲度假的直接对象,又可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作为开展许多活动的场景。休闲农业跳出休闲旅游的界限,实现功能的拓展和协调,这也符合吴必虎提出的“活化”理念。他指出要保留传统文化,但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保存或者是原封不动的保存。“活化”是要将传统要素和现代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让村落具有经济生产功能。休闲农业的功能性联通了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使休闲农业延伸发展潜力,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生产关系。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endprint

命题4:功能性是代表休闲农业世俗功利价值的重要吸引要素。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包含乡村性、景观性、休闲性和功能性四种吸引要素,共同汇聚成休闲农业强大的独特的吸引力。这四种要素又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其中,乡村性使得休闲农业呈现由各种土地利用形态和农业植被构成的以乡村为大环境的景观,其休闲活动也是具有乡土色彩的娱乐游憩项目。休闲性丰富了景观形态,并使得景观“熟化”,增强其可亲近性。而景观则既是游憩观赏的对象,又为休闲活动提供了令人心旷神怡的背景和环境。功能性是在基于前面三种属性的基础上,挖掘休闲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开发相应的实用性功能。

休闲农业吸引要素实例分析

近年来,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接点的重庆市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民俗文化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临江沿岸特色农業和山区平坝生态农业,造就了重庆休闲农业以民俗体验、采摘赏花、避暑度假、四季休闲为特点的鲜明个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市农业在开放与合作中不断壮大。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农村地区各项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重庆市休闲农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的休闲农业吸引的4个要素,是提升重庆休闲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就乡村性而言,重庆农村区域大,农业资源形态多样,休闲农业发展应始终以农业为根,根据农业资源优势、时令季节性和农耕文化特点,打好休闲农业的乡村情怀这张牌,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建成中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和橙汁加工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通过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重庆市休闲农业从初级的农家乐步入多业态并存的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乡村、农业和休闲农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皮与毛的关系。就景观性而言,休闲农业往往大面积种植某种特色农作物,培植审美价值较高的果蔬花卉,休闲农业与一般农业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其颇具美感的景观观赏效果。重庆要利用江河湖库众多和山区丘陵地形地貌特点,将传统农业和特种农业合理布局,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梯级景观。同时要引入新的观赏农业品种,创造大地艺术,不断丰富农业景观。武隆猕猴桃采摘园、开州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等都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就休闲性而言,发展休闲农业应进一步开发特色民宿、农事体验、蔬果采摘、生态餐厅和垂钓捕鱼等休闲旅游项目,开展油菜迷宫、扎稻草人和环村单车游等富有重庆地方特色和广受欢迎的乡村文体活动,让人们在休闲农业景区度过令人怀念的欢乐时光。在各个时节举办相应的农业节庆活动并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潼南的“菜花节”和“菜博会”,把休闲农业的休闲娱乐感知推向新的高度。就功能性而言,要跳出农业封闭发展的局限,发挥休闲农业的可塑性,拓展其想象空间,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重庆市休闲农业依托大江大山,生态环境优良,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灿烂丰富。要充分挖掘这些涉农资源的价值,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休闲农业,这里不仅可以获得享用、购买优质农产品的实惠,还成为许多社会活动的“舞台”。例如,石柱和巫溪的休闲农业可以作为黄连和大宁党参的原产地来吸引游客,也可以作为开展教育体验活动,或者聚会庆典和培训会议的举办场所等。

结语

休闲农业的发展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和模式,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同时改善了农村面貌——休闲农业可以说是真正的阳光产业。休闲农业相对于一般的自然或人文景区,并没有天然或历史的吸引源(吸引物),而是在农业相关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再次由人为设计。因此,只有深刻把握休闲农业的吸引属性,才能打造适宜的旅游产品,也才能建立起有号召力的休闲旅游品牌。本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休闲农业的乡村性、休闲性、景观性和功能性四种吸引要素,这四大吸引要素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化了对休闲农业本质和特点的认识,同时也成为衡量和评价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实例来说明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有助于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质量,增强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游客忠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KJ15012006)

注释

Lordkipanidze M, Brezet H, Backman M, "The entrepreneurship factor in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5, 13(8): pp.787-798.

刘影、李丹、何蕾、卢成芳:《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72~79页。

责 编/戴雨洁endprint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
TWO DAYS IN CHONGQING 重庆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