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2017-09-27 19:41刘姗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习惯大学生

刘姗姗

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塑造其健康成材的重要教育手段。需要教育者加强思想教育,优化制度建设,利用育人环境,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将实践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等方式、方法,全面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发展。 最终使得大学生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习惯

中图分类号:G455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大学生養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生活能力,塑造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提出的。需要指导教师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正规的训练,通过运用多元化系统的培养方式和手段,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素养。由于道德在行为上受到认知的控制和支配,所以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保证其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这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推动势在必行。

一、全面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1.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学习中主要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知学习的用途,并产生厌学情绪。②学习的自信心不强,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悲观和畏难情绪。③学习主动性缺乏,没有刻苦钻研和用于攀登的精神,自主学习意识不强。④学习之心涣散,受到外界影响严重,产生旷课、逃课、上课玩手机、看闲书或睡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给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在校园中大力开展养成教育,通过把思想教育工作和纪律约束相结合,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有利于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养成

当今的大学生多是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在生活习惯上出现种种的问题。因此,高校中的教育者应当将养成教育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其形成良好的品行。

3.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在走进大学校门的一刻,就是与熟悉的家庭环境分开,进入到独立生活的开始,在人生路上形成如此大的转变有些同学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偏执、自闭、强迫及精神分裂等症状。对这些症状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给这些大学生的人生道路形成重重障碍,影响其社会融入度。 因此,要使大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注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校办学宗旨和目的要求,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从关键点入手,对大学生在品德和行为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全面促进其养成,推进其发展。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积极引导,加强其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塑造,构成养成教育的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立场去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使得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升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自觉性。

2.制度建设先行,宽严相辅相成

养成教育需要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因此,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大学生养成教育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这些制度建设涉及到管理机制、育人机制、学习机制等的方方面面。在这些机制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个体的差异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到管理严格,宽严相辅。

3.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强有力的助推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光是局限在书本和日常管理上,还受到特定的情境和氛围的影响。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步入校园伊始,就能被良好的校园文化所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4.教师言传身教,加强交流沟通

教师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参与者。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深远和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把高尚的思想道德信仰播撒到学生这个广大的受众群体中,使他们能够以教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和标准,自觉规范其言行。

5.树立楷模典范,注重激励作用

在学生中树立楷模典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促进其自我养成的意识的形成。这种激励作用可以看成是一种导向,是指引大学生为既定目标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楷模典范,加强对其宣传,发挥楷模的带头辐射作用。

6.搭建教育平台,注重结合实践

社会实践可以用于检验受教育者额道德水平。要大力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实践活动作为养成教育的平台,将养成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养成教育的内涵。

三、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需格外注意的问题

1.养成教育要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养成教育必须要在遵循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才有时效性,所以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只有用心理教育将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和消除,才能够使养成教育更顺畅地进行。

2.养成教育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对大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性,合理运用相应的教育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在工作时,应当善于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待大学生可以正面教育、严词警告,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可以发动集体的力量,共勉共进。

3.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个体养成是经过一个良好行为长期的强化和积累形成的一种定势和条件反射。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来之不易,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而且还具有反复性。但是这种养成教育遵循着螺旋上升的特点。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意志力,长期训练和反复磨练,帮助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形成良好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的养成作为其终身坚持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曾妍,何小燕. 养成教育的特点和实施方法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8) .

[2] 陈鹏,徐仙君,王颖珏.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途径探析[J]. 文学教育(中). 2012(09).

[3] 程轶宏,汪小飞. 大学生养成教育之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 201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习惯大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大学生就业趋势
好习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